登錄???|???注冊
本書對朱熹史學思想進行了整體研究。朱熹以天理論作為理論基石,其歷史哲學分為天理、事勢、心術三個層次,具有“以理闡史、以史證理”的治史特色,完整地構建了義理史學體系。朱熹在史著編纂上強調史體互補,論證的史家心術是劉知幾史家三長到章學誠史德論的中間環節。本書考證了《資治通鑒綱目》的成書過程,否定了四庫館臣沿襲宋末王柏的該書為趙師淵所撰的觀點。在朱熹被“圣人化”的過程中,其史學思想中的落后因素對后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湯勤福 ·史學理論 ·32.4萬字
本書為程妮娜教授的論文集,擇取作者40余年學術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20篇論文,內容涉及中國古代王朝治邊思想、東亞封貢體制、東北民族史、遼金政治史、《金史》編纂等諸多領域,展示了作者在遼金史、東北史、邊疆史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貢獻。
程妮娜 ·史學理論 ·32.4萬字
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集團崛起于清末新政時期,是左右清末民初政局的主要政治勢力。作為“北洋三杰”之一的馮國璋,是袁世凱北洋集團的主要成員。在清末民初社會轉型的大變革中,馮國璋從北洋軍事將領轉變為主政直隸、江蘇等地的都督,對袁世凱加強中央集權和民初政局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書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以客觀歷史活動為依據,從現代化理論和國家治理的角度,全面審視馮國璋在直隸、江蘇等地的地方治理實踐,對于人們了解民初政治復雜面相和深化北洋史研究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
熊群榮 ·史學理論 ·32.4萬字
土耳其位于歐亞大陸的交匯處,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歷史上,奧斯曼帝國成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解體。20世紀20年代凱末爾革命后,土耳其共和國開始走上現代化道路。二戰后,土耳其實行多黨議會制,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當代土耳其滿懷大國抱負,試圖再創輝煌。
馬細譜 ·世界史 ·32.1萬字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型。作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的寧波首當其沖,特別是被指定為“外國人通商居留地”的“老外灘”,90年間發生了歷史性的滄桑巨變。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兩種文明的碰撞交融,無論主動抑或被迫,雙方都在接受和發展。本書設立了政局態勢、口岸經濟、治安市政、教會活動、名人軼事等五個專題,從大量的史料中精選細編,相當真實地展現了寧波的轉型過程。本書具有歷史和現實的雙重價值。
寧波市江北區史志中心編 ·地方史志 ·32.1萬字
本書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蘇聯科學院《俄國文學史》翻譯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由該項目首席專家汪介之、項目五個子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分別撰寫的論文共32篇構成,內容主要包括翻譯蘇聯科學院《俄國文學史》的學術意義、俄羅斯一蘇聯學界俄國文學史編撰的學術歷程、編撰俄羅斯文學史的基本思路、關于俄羅斯文學與民族現代化進程之關系的歷史考察、俄羅斯文學經典作家作品研究、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接受與闡釋等,在總體上顯示出重新解讀俄羅斯文學與文學史的創新意識。本書對于國內學界文學與文學史研究觀念的更新、研究方法的優化,對于推進外國國別文學研究、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以及整個文學研究領域的話語體系建設,都具有不容忽視的借鑒和參照意義。
汪介之主編 ·專業史 ·31.8萬字
本書以1940年8月至1941年7月國民政府首次設立的中央層級的專門糧食行政機關全國糧食管理局為研究對象,圍繞戰時糧食從“自由”向“統制”的重要過渡節點,對全國糧管局的成立發展、人員變動、糧政推行、互動博弈、作用發揮等進行全面考察。本書指出,創設全國糧管局既是日趨緊張的戰局下應對糧食危機的“應急性”手段,是支援抗戰的一次有益探索,也為糧食管理納入戰時經濟體制起到“緩沖”作用。而全國糧管局沒有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加之國民黨內派系斗爭、糧食危機進一步加劇,其不到一年即被裁撤而代之以糧食部,全國糧管局的某些政策為糧食部統制糧食奠定了基礎。
王榮華 鄭王薈 ·史學理論 ·31.6萬字
歷史認識論是哲學認識論的特殊組成部分,本書對歷史認識論進行了研究。歷史事實是已經消失了的過去的人和人的活動,對于今人而言,它已不復存在。那么,歷史事實存在過嗎?它是可知的嗎?我們今天所說的歷史事實,它是通過史料的形式流傳和保存下來的,這些史料準確、真實嗎?歷史學家經過對歷史資料的認識和研究,把過去的事情告訴讀者,這就是我們所讀到的歷史著作。歷史學家個人并未親自經歷過他所寫的事情,他的論述正確可靠嗎?這就是歷史認識論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本書秉持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科學理論武器,對上述問題以及中外論者的成果進行考察,以求獲得新的進展,推動中國歷史哲學的研究和發展。
李士坤 ·史學理論 ·31.6萬字
本書全面展現了當代中國在近代史理論領域的研究狀況和發展歷程,主要論述了近代史理論范式的確立(涉及近代史理論的淵源、基礎和方法等問題),介紹了1966—1976年間的近代史敘事及其理論狀況,評述了新時期的近代史理論研究狀況(包括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道路的反思與重建、中國近代史諸問題的理論再思考、中國近代史研究范式的討論等內容)。
王也揚 趙慶云 ·史學理論 ·31.3萬字
衛國,是先秦時期華夏大地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諸侯國,始封于西周初年,至秦二世時滅國,立國八百余年(約公元前11世紀至前209年)。本書展現了兩周時期衛國的興衰歷史,運用大量翔實的史料再現了衛國發達的經濟和文化,并對衛國的歷史名人做了一定的研究。衛國的政治地位、地理人文環境在當時的中原諸侯國相當顯赫,是華夏文明的先進代表,對中原古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郭霞 ·中國史 ·31.3萬字
《張靖達公奏議》八卷,首一卷,光緒二十五年刻本,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一輯,內含《吳中稿》10篇、《桂海稿》32篇、《嶺南前稿》37篇、《畿輔稿》31篇、《嶺南后稿》33篇,凡143篇,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民族、民生、地方治安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全書真實地紀錄了張樹聲任江蘇巡撫、兩廣總督以及署理直隸總督兼理北洋大臣期間在穩定海疆、察吏安民、發展生產、興辦實業、獎勵農桑、捐資助賑、關注民生、改革軍事、完善邊備、廢除舊制、出兵朝鮮、抵御外侮等方面所做的貢獻和取得的成就,充分顯示了清王朝與地方官吏對邊疆地區的治理情況,內容廣泛,史料豐富,是研究中國近代史、中國邊疆史可靠而又完備的文本。
杜宏春 ·史料典籍 ·31.1萬字
《宋史研究論文集(2022)》為“‘兩宋歷史與王安石’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宋史研究會第十九屆年會”會議的論文集,收錄了大會的開幕式致辭、大會的主題報告、新任會長年會致詞、閉幕辭和23篇學術論文。這些相關的主題報告、學術論文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宋遼金史乃至五代史的研究動態和學術研究新視野,對進一步推動宋遼金史乃至五代史研究領域的擴展、研究內容的深化有較好的學術價值和意義。
李華瑞 鄒錦良 陳云斐主編 ·史學理論 ·31萬字
作為第一部《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史》,第一次探尋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歷史,第一次確定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歷史分期,第一次確立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歷史分期的標志,第一次明確中國當代股市小說歷史分期的理由。探尋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發展的歷史線索,探索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發展的特征和規律,探討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的思想意義和文化價值及藝術成就。《中國當代股市小說史》牢牢把握中國當代股市小說發展最突出的規律——與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有最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有中國當代文化嬗變的歷史,是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的歷史,是中國當代社會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歷史,是中國當代百姓心靈欲望變化的歷史,是當代中國人生活方式變化的歷史。
邱紹雄 ·專業史 ·31萬字
《路史》是一部上古史通史性質的著作,以緯書十紀為時間紀年,認為天地開辟至孔子獲麟,共歷“二百二十七萬六千歲”。在十紀的時間觀下,羅泌于三皇五帝的帝系之上,增列了五十八位上古帝王,敘述天地開辟至夏代的上古歷史?!堵肥贰返巯当澈笏N藏的古史觀念,彰顯了羅泌對于上古歷史與文化進程的思考,對后代的古史著述與神話小說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從文學研究面向來看,羅泌重新詮釋了神話人物/符號的象征,使之接軌于歷史。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來看,《路史》透過讖緯與道教史觀,建構上古歷史的發展,是一部藉由“神話歷史化”的過程所記述的文化通史。本書試圖分析《路史》帝系的排序意義,及其由“神話”到“歷史”思維脈絡的演變,進而從較為宏觀的史學、文學視野重新定位《路史》在學術史上的價值。
陳嘉琪 ·中國史 ·30.6萬字
本書系統地收集整理了散見于各種檔案、日記、年譜、文集、報刊等文獻中有關袁世凱與各方的函電,并對其進行了深入地分析與研究。如實展示了袁世凱在辛壬鼎革之際的政治、軍事謀劃及其與各方的聯系,客觀展示了辛亥革命期間政治力量的分化組合、個人的榮辱浮沉。充分梳理了袁世凱政治威望的重塑、非袁莫屬環境的形成,其南北議和、清帝退位、“五族共和”等重大歷史問題上的抉擇,民國初建的戮力和用心等。入情入理地探討了各個政治派系在政治風云變幻中態度變化的脈絡,客觀真實地再現了辛亥革命期間個人、家國與社會互動的真實場景。
丁健 ·史料典籍 ·30.5萬字
本書精心挑選了作者多年來在元史研究領域的三十余篇論文,內容涵蓋元代經濟、政治以及元代海運、人物考辯等多個方面,全面展示了作者在這些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果。附錄部分還特別收錄了作者撰寫的書評。這些論文以扎實的史料為基礎,結合碑刻文獻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是作者四十年元史研究的結晶,對于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具有深遠的學術意義。
孟繁清 ·中國史 ·30.3萬字
本書旨在反映新世紀以來國內史學理論界對于學科核心觀念的主要研究成果,形成對該領域研究狀況較為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并在其中一些重大史學理論問題上做出系統而深入的思考。以此推進當下中國史學理論的創造性發展,激發進行國際性學術對話的學科能力。本書從史學理論核心觀念的整體性闡釋到基于國別、史家和理論家的個案理解分析。這些內容既在總體上呈現出二十一世紀史學理論學科建設的突破性發展,又能夠有力而具體地說明中國史學理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的基礎。
鄧京力主編 ·史學理論 ·30.3萬字
本書以海絲文化為主線,以福建地方文獻信息資源整理與開發為研究的切入點,分析了福建海絲文獻整理與開發的內容、機構及研究現狀,揭示了福建海絲文獻整理與開發的概況、特點、方式及主要成果;構建了福建海絲文獻整理與開發研究的信息資源體系,為福建海絲文獻研究者開展研究提供了線索。分析了在整理與開發海絲文獻資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不同區域和機構的合作,拓展海絲文獻整理開發的內容與形式,注重海絲文獻整理開發的細化、規范化及提高整理開發的效率等發展策略,為相關部門制定福建海絲文獻整理開發策略、系統收藏海絲文獻資源和優化相關服務提供參考。
孟雪梅等 ·地方史志 ·30.3萬字
本書以百科全書的形式,對世界海洋史進行了全景梳理。本書致力于從大背景、全視角提供一個對海洋歷史的跨文化研究,尤其突出了海洋聯系不同人群和種族的重要職能,以及海洋在世界歷史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從古至今,海洋促進了人類的交往、貿易和旅游;航海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海洋本身引人遐想,產生了不少關于它的文學藝術作品。本書分為上、下兩卷,前后共分八章,按年代順序排列。每一章都以該時期(或年代)重要的海洋發展總論和大事年表為開端;其后是關于探險家、發明家、重大事件、港口、船舶、科技等主題的重點詞條及解釋,基本圍繞探索探險、貿易和旅游等幾個方面;每章末都附有拓展閱讀、文獻資料,通過強調不同時代對探險家、商人、旅行者、戰士等的觀察記錄,對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海洋文學進行描述和總結。
(美)斯蒂芬·K.斯坦因編著 ·專業史 ·30.2萬字
該叢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所文集,是從該所期刊《史學理論研究》中選取重要文章結集而成,共為五卷,分別為《唯物史觀與歷史研究》《馬克思主義史學與史家》《中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外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理論研究的新問題·新趨向》。該文集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導下,在發掘總結中國史學傳統中的理論遺產,介紹和總結中國國外史學理論發展經驗和當代趨勢,促進中國國內外史學理論交流,培植史學理論人才,促進符合中國情況的史學理論體系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
夏春濤主編 ·史學理論 ·3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