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唐宋詞絕唱》將歷代詞話中曾獲得“絕唱”、“妙絕千古”、“壓卷之作”、“古今第一”、“膾炙人口”、“化境”等美譽的唐宋詞匯為一帙,所纂詞凡261首,作者逾百家。每一首詞作后分三部分:一是列出贊賞這首詞為“絕唱”等的相關評語;二是對這首詞進行簡單的注釋(只注作品中的用典、名物,一般性語詞不注);三是題解。
柯貞金 譚新紅 ·古詩詞 ·18.8萬字
錢謙益(1582~1664),明末清初散文家、詩人。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遺老。常熟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進士,崇禎元年(1628)任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南明弘光朝,為禮部尚書。仕清后以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充《明史》館副總裁。其詩初學盛唐,后廣泛學習唐宋各名家,轉益多師,不拘一格。明亡后的詩篇,寄寓滄桑身世之感,哀感頑艷與激楚蒼涼。本書對詩歌的解讀講求學術性,尤注重詩歌創作的具體背景及與其他詩歌的聯系,錢氏詩歌用典既繁且巧,注者于典故的出處一一注明,簡明準確。不僅對于錢謙益詩歌的愛好者大有裨益,而且對研究者也頗具價值。
孫之梅選注 ·古詩詞 ·27萬字
《毛詩箋》,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陳才整理。《詩經》又稱《詩》《詩三百》,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相傳孔子刪定《詩經》,子夏以“文學”名,長于治《詩》,后由荀況傳于毛亨。漢武帝時《詩經》被列為官學,其中以齊、魯、韓、毛四家為著,毛即毛亨。毛亨作《毛詩故訓傳》以授毛萇。東漢時鄭玄箋《毛詩》,一般稱鄭《箋》、《毛詩箋》或《毛詩傳箋》。本書以宋巾箱本《毛詩故訓傳》為底本,參校以日本足利學校本《毛詩正義》、五山版《毛詩詁訓傳》、清仿相臺五經本《毛詩》、清武英殿本《毛詩注疏》和阮元校刻的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本《十三經注疏》之《毛詩正義》。至于經、傳文字,通校以段玉裁《毛詩故訓傳定本》和竹添光鴻《毛詩會箋》。本書校勘,適當吸收了阮元《校勘記》的部分成果。本書標點,適當參考了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兩漢全書》本《毛詩詁訓傳》、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繁體標點本《毛詩正義》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毛詩注疏》。
(西漢)毛亨 ·古詩詞 ·25萬字
《詞源》,張炎著。兩宋詞學,盛極一時,其間作者如林,而論詞之書,實不多觀。張炎的《詞源》,在詞的形式研究上,給后人留下了不少啟迪。書分為制曲、句法、字面、虛、清空、意趣、用事、詠物、節序、賦情、令曲、雜論等。其論詞的最高標準是“意趣高遠”“雅正”“清空”。《樂府指迷》,沈義父著,沈義父工詞,以周邦彥為宗,持論多為中理,主張作詞要協音、字雅、字隱、意柔。
(南宋)張炎 沈義父 ·古詩詞 ·5.2萬字
佛禪與王安石詩歌研究是目前文學史上研究的薄弱環節,筆者希望通過系統的梳理闡述“佛禪與王安石詩歌”的關系,理清佛禪思想對王安石詩歌創作的貢獻和影響,體現出其特有的文學價值,以此為“佛禪與宋詩”研究貢獻一份力量。一是以王安石人生脈絡為主線,介紹了王安石的佛禪修習與林下交游。二是闡述了王安石詩歌創作中彰顯的佛禪精神;三是就佛禪“靜觀、冥想”;“直覺頓悟”;二道相因等思維模式,分別闡述了其對王安石詩歌構思的影響。四是主要論述王安石詩歌形式技巧和佛禪啟示。五是依據宋代特殊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分別介紹了宋代的禪風流被,以及禪風流被對王安石詩風的影響。這是一個饒有興趣的課題,本書對此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宮波 ·古詩詞 ·20萬字
《古詩源》由清人沈德潛編選,是一本唐代以前詩歌的選集。這本書選輯了先秦至隋各個時代的詩歌,共700余首,分14卷,收錄作品極為廣泛,唐代以前除《詩經》、《楚辭》之外,幾乎所有的著名詩篇皆被囊括其中,是了解唐代以前詩歌的必讀之書。編者雖然意在復古,通過選詩、注詩和評詩闡揚“詩教”,倡導“風雅”,表現了陳舊保守的詩學觀念,但從其選詩標準來看,其藝術見解比較高明,客觀上也體現了詩歌發展的真實面貌。
(清)沈德潛選編 王曉樂 崔晨曦校注 ·古詩詞 ·14.7萬字
作者聚焦并追蹤北宋時期,詞如何從宴飲助興的表演文本——歌詞,歷經創作、傳唱、抄寫、結集諸過程,最終衍變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并逐漸取得與詩歌并舉的正統地位。宇文所安一方面從表演實踐、文本傳播、作者問題、詞集編纂與流變等全新角度將詞史看成“詞集史”而非“詞人史”;另一方面又對代表性詞人如柳永、晏幾道、蘇軾、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等人的作品進行文本解讀,分析他們各自不同的風格特征及相互之間的關聯與影響,力圖從多個層面呈現詞的歷時性發展及其作者化、風格化和經典化的過程。
(美)宇文所安 ·古詩詞 ·20.2萬字
我們經常背誦古詩詞,但你知道藏在古詩詞里的動植物的那些秘密嗎?比如,“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這句詩里的葵是向日葵嗎?“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象,那燕子為什么“年年春天來這里”,鴛鴦又為何總是成對活動呢?還有我們總是討厭“枯藤老樹昏鴉”中的烏鴉,烏鴉出現真的是不詳的征兆嗎?《古詩詞里的動物植物》這本書就帶你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全書不僅有通俗易懂的古詩詞賞析,還趣味講解詩詞中提到的動物的生活習性、植物的生長習性,而且引經據典,生動道出動植物背后的傳統文化典故。全書還配有動植物的精美手繪彩圖,圖文并茂,讓讀者能更好地了解這些動植物知識。這本書把傳統文化知識與科普知識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將枯燥的知識變得靈活而生動!
石潤宏 ·古詩詞 ·7.4萬字
本書重點講述了晚唐五代時期的古詩詞,以及古詩詞背后的歷史故事。涵蓋豪放、婉約、田園、邊塞、詠物、詠懷、詠史等各個類別詩詞,聚焦忠孝、仁義、愛國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作者力求通過對晚唐五代詩詞知識的賞析,帶動全民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并通過解析古詩詞的含義,一并解讀古詩詞背后的創作背景、趣聞軼事等等,方便讀者閱讀和理解,讓讀者在學史中讀詩,在讀詩中洞悉歷史。
陳曦駿 ·古詩詞 ·21.4萬字
節日詩詞,把民間習俗和文人意趣結合在一起,很好地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特點,是學習傳統文化的好教材。內容包括相關古詩、古詩注釋、今譯和鑒賞等。通過這樣比較全面的學習,讀者不僅學習了歷代優秀的詩作,而且進而對這些中國最有名的節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反過來,把傳統節日和詩詞結合,能夠加深讀者對古代詩詞的認識。另外在每個節日后面,都附有一篇有關的詩詞故事,以增加讀者興趣。
陸襄主編 ·古詩詞 ·3.3萬字
金代、元代散文存在宗唐、宗宋以及超越唐宋、直追秦漢的藝術追求,雖然成就不如唐宋散文,也出現了姚燧、元明善、虞集、歐陽玄、黃溍、蘇天爵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明代散文的創作,有其在散文史上的一席之地。本書精選元代各類散文近百篇,內容豐富,文筆精妙,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和思想性。每位作家均有精要的小傳,每篇均有精練的注釋。
鄧紹基 周絢隆選注 ·古詩詞 ·16.4萬字
本書所選唐宋詞凡320首,涵蓋唐五代、北宋、南宋時期。晚唐五代側重在李煜、馮延巳的作品,北宋選錄重點是蘇軾,南宋主要選錄以辛棄疾一派為代表的反映反抗金統治者的侵掠和揭露南宋集團茍且偷安的作品。書中具體選注和編寫工作,由資深的古典文學研究者擔綱,注釋細致,每篇末均有講評,是學習古典詩詞的重要的參考書。書中還選配了精美插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古詩詞 ·24.2萬字
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醉吟先生,又稱香山居士。他創作了大量的諷諭詩,觸及到社會生活的真實,而其后期又寫作了大量的閑適詩,以抒寫個人情懷。其詩歌創作有意趨于口語化,這與其“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使天子知”的創作目標密切相關。作為唐代大詩人,在文學史上具有卓越地位。其詩文近四千篇,對于非專長于研究而又熱愛古典文學的讀者來說,實在難以擷其精華。王汝弼先生打破《白氏長慶集》原書的編排體例,所選詩、詞、文皆用編年體。本書選錄其詩、詞、文代表作品,雖不及全集十分之一,但反映了白居易創作的全貌。注釋清晰扼要,闡釋詩文本事和藝術風格尤見特色。
王汝弼選注 ·古詩詞 ·27.2萬字
王士禛,號漁洋山人,倡導神韻說風靡百余年,影響遍及海內外,號稱一代詩宗。本書精選其詩250多首,注釋細微精到,點評精彩,可謂是惠棟、金榮之后有功于漁洋的一大“解人”。以往注釋多有當注未注或誤解其意、疏漏武斷之處,該書則多有彌補、廓清,的屬“前修未密,后出轉精”之作。
趙伯陶選注 ·古詩詞 ·24.2萬字
辛棄疾是文武兼備、智勇雙全的英雄。其人虎嘯風生,豪氣縱橫,夢想能揮擁萬夫,橫戈殺敵,收復失地,一統中原。可惜生不逢時,又屢遭貶抑,壯圖未展,壯懷難伸。其詞或壯懷激烈,或沉郁悲壯,或飄逸閑適;剛柔相濟,亦莊亦諧,既富崇高感,又饒幽默感。本書旨在展現英雄的人格個性、心態情感、日常生活及其藝術世界,故按詞作內容分卷,每卷展示辛詞世界的不同側面。對詞作的注評,注重特殊句式句法的疏解、古“典”與今“事”的印證、詞心詞境詞藝的闡發。
王兆鵬 ·古詩詞 ·19.4萬字
本書收錄唐詩宋詞經典作品一百余篇,其中有抒家國情懷,有敘親情友愛,有發懷古之思,有寫山光水色,題材包涵古代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作者對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逐篇進行品讀和鑒賞:介紹其背景,概述其內容,分析其特色,賞析其名句,使這些古典詩詞在當今社會生活和人們的情感世界中鮮活起來。讀者閱讀此書,對汲取祖國傳統文化精髓、提高藝術鑒賞水平、豐富人才知識結構,將有一定的裨益。同時,本書還邀請了一批朗誦藝術家對所選作品進行配音朗誦,并以現代電子技術二維碼形式呈現出來;讀者在文字閱讀的基礎上,可獲得聽覺上的滿足,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欣賞。
李敬一 謝東升編著 ·古詩詞 ·5.8萬字
王國維有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是也。作為元代文學的代表。元曲又包括雜劇與散曲兩部分。元代散曲題材駁雜廣大,雅俗兼融,美丑并蓄,而以悟世隱退及世俗情趣的作品最能體現其內容特色;語言貴通俗淺顯,接近口語,是具有天然本色的最自然的文學。本書精選元代散曲318首,套曲、小令兼收,題材、風格多樣。注釋清晰明了,嚴謹準確。持此一編,可窺元代散曲之全貌,領略“曲味兒”之格調。
張燕瑾 黃克選注 ·古詩詞 ·18.6萬字
《納蘭詞全編箋注》是由蘇纓箋注、收錄了納蘭容若全部詞作的一部作品。清代詞壇中興,納蘭容若作為梁啟超盛贊的“清初第一才士”,其詞獨樹一幟,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稱“清詞三大家”。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學術大師王國維更在《人間詞話》中譽其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納蘭歿后,平生師友為其編刻《通志堂集》,錄詞四卷,共三百首,皆為顧貞觀手訂,張純修亦編刻有《飲水詩詞集》。其后納蘭詞迭有刊刻,校勘日精,現可確定納蘭詞共三百四十八首,于本書全部收錄。另精選納蘭代表詩作十一首,以期更完整呈現納蘭詩詞創作風貌。納蘭詞雖素以明白如話著稱,因其學養深富,實則用典精深、含義幽微、婉轉曲折。前人釋讀注本很多,但仍有很多漏釋、誤讀,由此產生對詞作主題理解的偏差。蘇纓廣采眾家之長,精心考訂材料,從創作背景、文字訓詁、古事今典、史料知識、修辭章法等方面增補糾謬,更對相關重要文獻如顧貞觀、吳綺兩篇《飲水詞序》與魯超《今詞初集題辭》做了箋注。透過蘇纓新注,我們更能感受納蘭詞深情婉約的風致,更能接近他至真至性的精魂。
(清)納蘭容若 蘇纓箋注 ·古詩詞 ·21.3萬字
柳永是一個用生命填詞的人。在柳詞中,你看不到才學、機智、優雅,在所有這些繽紛的裝飾抖落之后,柳詞呈現出最為本真的人生姿態:只有歡聚和離別,在相互纏繞、相互撕扯中延續著脆弱而孤獨的生命。每一份溫情,每一處山水,都被柳永抹上了憂郁的色彩。這憂郁令人震撼,讓人沉醉;它是生命缺憾處生長出的美艷的花。本書所著重揭示的,是其生命體驗的深邃真摯,是其情感意蘊的濃郁深沉,是其藝術境界的澄澈雋永。讀者或能從詞人身上或多或少地讀出自己,能從遙遠的悲傷中品味出純真、摯誠、掙扎、感動,并最終收獲一份當下的寧靜。
過常寶 ·古詩詞 ·12.4萬字
《唐詩三百首》是重要的啟蒙讀物之一。本書改變原編本“分體”利于古人根據體式揣摩學習的思路,而采取分類編排的方式,方便按內容來學習,每類之下按詩人時代先后編排;在文本及其解讀上,糾正原本和通行本存在的訛誤數十處。編纂詩人小傳,力求準確有趣,抓住詩人主要的特點。注釋簡要,參考古人成說及當今最新研究成果;點評則力求深入淺出,富有啟發性。本書稱得上是嚴謹可信、淺易清新的讀本。
蘅塘退士原編 李定廣編注 ·古詩詞 ·1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