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對百年新詩中具有一定影響的詩人的研究,涉及從五四時期到當下具有特色和影響的詩人。在詩歌發展中,文本是確認詩歌成就的根本依據,而文本的創造者(詩人)在文本創造過程中往往會經歷諸多復雜的藝術與心理過程,本書所選的詩人都是在新詩史上的不同時期具有較大影響的詩人,作者通過文本細讀的方式對他們的作品進行深度解讀和討論,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時期詩歌發展的大致輪廓,既是對不同詩學主張的具體彰顯,也可以為新詩史的寫作提供詳細的個案信息。
蔣登科 ·文學理論 ·28.5萬字
由方長安著的《中國新詩(1917-1949)接受史研究(精)》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項目批準號09BZW052,2013年結項,結果為良。主要內容是考察研究近百年來中國新詩(1917-1949)接受史。既梳理、研究了新詩接受史的外在形態,又揭示出其內在嬗變邏輯、特征與根源;既研究了讀者閱讀接受與新詩創作、詩學建構的關系,從傳播接受角度深化了對新詩情感空間、審美形式生成發展的認識,又論析傳播接受對新詩“經典”生成所起的作用,敞開了“經典”塑造的歷史,對新詩經典化現象與問題作了深入研究與反思。該研究對重新認識百年新詩“經典”具有重要意義。
方長安 ·文學理論 ·43萬字
本書收入了天水放烏灘秦墓木板地圖發現至2013年以來25年間國內外學者包括編者在內的22位作者關于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研究的30篇文章,基本匯聚了國內外關于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研究的主要學術論文。所收文章除發掘報告和綜述外,主要是各位作者從不同角度、層面對天水放馬灘秦墓木板地圖和竹簡日書的研究成果,具體包括關于地圖作者、繪制年代、版式組合、地圖內容、主要地名、地圖注記、地圖復原、地圖繪制技術及科學價值、交通線與林業史料、竹簡日書內容、墓主記與志怪故事等方面的專題與綜合研究成果。為讀者及研究人員了解中國最早的實物地圖的基本資料和學術研究進展提供了方便。
雍際春 孛鵬旭編 ·文集 ·27.7萬字
性別批評始于對文學文本、文學史的女性主義關注和解讀,而后才逐漸向藝術和文化領域拓展。本書以時間順序為主,地域分布為輔。論題中既包含對女性文學史書寫的研究、中國女神研究及文學文本的研究,也涉及現代文學史上重要女作家的個案研究和與性別相關的文學母題研究。特別是對中國大陸網絡耽美小說的研究,將視線移向一個學界很少關注的領域——耽美文學世界。
屈雅君主編 ·文學理論 ·26.8萬字
本書圍繞“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的演進”這一主題,共收二十一篇論文。這些論文相互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分別從不同的研究對象、不同的問題論域、不同的理論視角,對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演進的歷史進程和形態表現展開討論,意在通過理論或者文獻層面來梳理、考辨、闡釋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文體批評中的一些值得充分關注的重要學術問題。文體觀念研究覆蓋面廣,綜合性程度高,所涉及到的學科較多,所要展開的論域和需要深究的和問題更為復雜。因此,在研究中經史子集并重,追求文史品位,強化問題意識,并且注重宏觀考察與個案分析之間的相互支持、相互發明,便成為我們追求的一種學術理念與方法,這一追求在本卷所收論文中不同程度地得到了體現。書中所收論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文獻整理與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系從于2019年3月和10月兩次在西安召開的“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研究的路徑與方法”學術研討會的參會論文中選擇、編輯而成。論文全由課題組成員所撰寫。
黨圣元等 ·文學理論 ·30.1萬字
本書是作者就改革開放以來一系列重大學術問題,如新時期文藝學有著怎樣的發展軌跡,藝術哲學發生了怎樣的變革,人類本體論藝術哲學的基本內涵是什么,文學可否定義、如何定義,文學具有怎樣的存在形態,文藝美學如何在中國產生和發展,世界共產黨人美學具有怎樣的演化軌跡,怎樣看待改革開放40年文學理論的巨大成就及經驗教訓,“詩文評”怎樣向“文藝學”轉化,全球化時代具有怎樣的特點以及對文學和文學理論發生了什么影響等,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考察、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作者努力不說套話、不說空話,而說自己的話。作者認為:“一家言”者,即提倡學者說自己的話。這應該是一種時代趨勢、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故取“學術一家言”為書名。
杜書瀛 ·文學理論 ·27.6萬字
本書以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批評及文藝問題的重要論述為理論資源,探討了有關文藝理論、文藝批評的各種新語境、新命題,分析了文藝批評在推動新時代文藝精品創作、文化強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等方面的價值作用。同時,本書以“文德”論、“文治”論、文藝的真實性與傾向性等一些文藝理論的傳統命題、重要概念、熱點論爭為研究對象,深入挖掘它們的思想內涵,探討它們對于當下我國文藝問題的諸多啟示。以上問題都是新時代我國文藝理論領域的基本問題,對以上問題的探討,本書始終面向中國傳統文論的思想資源,面向當下文藝創作與批評的基本實踐,以古融今,強調新時代文藝工作的新使命。
李小貝 ·文學理論 ·20.4萬字
近年來,圖書市場頻爆冷門,平民非虛構文學作品成為圖書市場的暢銷書,不僅獲得了出版界的青睞,也贏得了讀者的喜愛。一些普通公民不僅寫史出書,作品還在年度好書榜名列前茅。本書以這類非虛構作品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民間述史作品的概念、分類、特性、價值、熱因等進行了系統梳理與分析,并對14名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述史作者的作品進行了細致的文本解讀。
任雅玲 張愛玲 ·文學理論 ·20.7萬字
本書以中國近代小說的主要流派為研究對象,包括譴責小說、公案小說、俠義小說、舊派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科學小說、翻新小說、歷史小說等。通過文本細讀,對其文本內蘊、敘事特征、文化內涵、民族國家想象、人物存在狀態等展開闡釋,以求得出客觀、科學的結論。在論述方法上,作者借鑒闡釋學、敘事學、文化剖析、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既兼顧近代小說流派全貌,亦凸顯流派個性;既呼應全書體例,亦體現學術特色。本書是第一部對近代小說流派進行整體研究的著作,可為研究中國小說的學者提供借鑒,亦可作為近現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的研究參考書。
侯運華 劉焱 ·文學理論 ·26.1萬字
該專著從馬克思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交互作用的方法問題、重大的理論論爭以及理論形態上的特殊性等方面,對馬克思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發展作深入的學理分析和研究。在研究中,通過學理分析和實證研究的途徑,厘清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學派、不同權力話語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學理論相結合與交融過程中的影響和沖突過程,對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的發生發展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作出清晰的把握和理論上的描述,并在歷史維度和美學維度中把握它的復雜性和發展軌跡。該專著同時深入分析和研究馬克思主義與中國20世紀文學理論豐富而復雜的交融對話關系、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中國化的問題域和基本語境、中國審美現代性的特殊性、不同模式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理論表現,以及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基本問題、理論形態、理論上的貢獻,包括中國文學理論在20世紀的發展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理論上的弱點和不足,從而為中國文學理論在21世紀的發展和完善提供理論基礎和必要的理論準備。
王杰 段吉方 ·文學理論 ·35.9萬字
近70年的民間故事研究大多圍繞民間故事的多重價值而展開,在吸納他山之石的同時也注重本土特色,形成了民間故事采錄與改寫、比較研究、類型研究、文化人類學研究、故事形態學研究、民間故亊史等多重理路,呈現曲折向前的軌轍。本書在廣泛搜檢細讀近70年中國民間故事研究論著基礎上,集中對類型學、比較研究、文化人類學研究、形態學研究、采錄研究、故事學術語體系展開深入分析,學術評論與學術訪談相結合,在總結中國民間故事研究軌轍、研究實績的同時反思當下中國故事學的困境,探尋未來故事學的突圍之路。
漆凌云 ·民間文學 ·23.8萬字
本書是目前國內學者出版的第一部研究《冰心日記》的著作。作者梳理了日記中關于國際交流、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史料,通過日記勾勒出冰心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文學生活,分析總結了冰心日記的文體風格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學觀念。作為研究《冰心日記》的創新性成果,本書對中國現當代作家研究、日記體文學研究具有參考價值。
劉嶸 ·文學理論 ·21.5萬字
本書分四個階段回顧了中國敦煌學研究發展的歷程。第一階段以1930年為界分為兩個時期。即1909年至1930年為第一個時期,這是敦煌學興起的時期。1931年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是第二個時期,其特點是我國學者所接觸的敦煌文獻大為增多,研究領域也逐步擴大。第二個階段(1949年至1978年)則以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劃分為兩個時期。前一時期研究的重心在大陸,后一時期研究重心轉移到了港臺地區。1978年改革開放后至2000年是第三階段,是我國敦煌學的快速發展時期,中國學者逐漸改變了“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日本”局面,并最終掌握了國際敦煌學的主導權和話語權。第四個階段(2001年至2019年)是我國敦煌學開始轉型的階段,我國學者在延續傳統題目和傳統方法、范式的同時,開始著力探索用新范式和新視角開辟敦煌學的新領域。本書的撰述采用學術史式,力圖分析所涉及論著的成就、特點和不足,力圖展示所涉及的論著在相關研究歷程和學術脈絡中的地位。
郝春文 宋雪春 武紹衛 ·文學理論 ·48.2萬字
世界各國文化間的交流與互鑒是增進不同民族間相互理解、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方式。當代中國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在發生深刻變化,與古老中國的悠久歷史和傳統交相呼應,為新時代“中國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方法和視角。由文化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旨在搭建一個支持海外青年“中國學”研究人員和智庫學者的交流與研究平臺,為其學術研究及創作提供便利和切實幫助,支持其與中國本土優秀的學術、文化、教育領域的機構、團體、企業和學者開展交流和合作研究項目,幫助其提升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已成功舉辦過多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論文集收集了來自20多個國家青年漢學家的文章。
文化和旅游部對外文化聯絡局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編 ·文集 ·28.5萬字
本書以中唐時期的重要詩人、政治家李紳及其詩歌為研究對象,從政治與文學關系的角度,以牛李黨爭為政治背景,立足于中唐文學新變,全面系統地對李紳及其詩歌進行了考論。舉凡其家世、生平、思想、主要交游、在牛李黨爭中的立場與態度,在中唐新樂府運動中的作用,其詩歌版本流傳、淵源關系,以及詩歌中抒發的情感,詩歌風格的變化軌跡,后世的評價等,皆作了深入細致的辨析與探討。
嚴正道 ·文學評論 ·31.7萬字
反映小城人生的小城小說是不同地域的具體小城之文學呈現,也是中華民族生活與文化的生動記錄。作者認為,中國現代小城小說是由系列短篇結構而成的散文體小說,這些小說組合成了“中國的日夜”。每一地域的小城小說,通過對該地域的定點透視,在表現種種生活場景及價值意義的基礎上實現了對該地域及其民眾的整體俯瞰與理性剖析。從生態學、人類學的視角回望、檢視各地小城小說,我們會發現中國人威蕤叢生的生命景觀。小說中的各種物事、風情及風波、糾葛正是不同地域人生的自然展現,也是不同作家的個性表達。或許創作者各有懷抱,但其終極指向乃是對普通生命的尊重和珍視?;谝陨险J識,本書將小城、文學小城、小城文學研究置于傳統文化視閾、生態文化視閾中考察,通過對敘事文本的細膩尋繹、挖掘,對現代中國小城的生命形態、生存狀況及其文化價值做一番深入、細致的考察、探索,以期對現代中國人的生存處境、生活樣態和生命價值做系統、理性的思考,同時為現代小城小說獨特的敘事藝術研究探索別一路徑。
張瑞英 ·文學理論 ·31.7萬字
“諷喻”是歐美文學史上最具原創性、整體性和延續性的核心概念之一,至今仍廣泛運用于文學創作與研究。諷喻傳統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彰顯著歐美文學的文化底蘊、藝術創新和語言特征。本書系統考察諷喻傳統的孕育與起源、發展與興盛、衰落與復興,細讀《伊利亞特》《奧德賽》《神曲》《魯濱孫飄流記》《紅字》《序曲》《都柏林人》《拍賣第四十九批》等16部經典作品,闡釋斐洛、奧古斯丁、柯勒律治、本雅明、保羅·德曼、詹姆遜等13位理論家、批評家的諷喻理論命題,將諷喻傳統的理論演進與藝術表現融為一體,從諷喻傳統這一獨特視角對歐美文學進行整體闡釋。
劉林 ·文學理論 ·38.9萬字
對宋詩宋注的研究,近年來學界頗多關注,但遠不夠充分。本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從文獻出發,從問題出發,首先對宋詩宋注進行全面的文獻考察,較之前人有所駁正和增補;既而就宋詩宋注與唐詩唐注的淵源關系、宋詩宋注與宋代《文選》的傳播、宋詩宋注與宋代詩學的互動和南宋的理學家詩注等問題展開討論,視野開闊,思考深入,能發前人所未發,為這一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新鮮的結論。
李曉黎 ·文學理論 ·20.1萬字
中古英語亞瑟王文學是中世紀歐洲和英國各種歷史、文化和文學因素共同作用長期發展的結果,是歐洲中世紀文學的重要組成,更是英國十分重要的文化文學遺產。它繁榮于英格蘭民族形成時期,取得非常高的文學成就,它承載的英格蘭民族的精神、理想與價值觀念已經成為英國乃至英語世界的文化基因。本書是對中古英語亞瑟王文學全面系統的研究。本書首先探討了中世紀中后期最主要的敘事體裁浪漫傳奇文學的產生、性質與發展,以及歐洲亞瑟王傳奇的源流與演化,進而在此基礎上具體、深入地分析所有現存中古英語亞瑟王文學文本(包括殘篇),其中主要作品分專章研究。在研究中,本書致力于在中世紀歷史文化語境中分析作品文本本身的內容、藝術特點和成就,也注重探討亞瑟王文學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和揭示作品所體現的英格蘭性,以此考察中古英語亞瑟王文學與英格蘭民族的形成與發展的內在關聯。
肖明翰 ·文學理論 ·46.1萬字
《人文》學術輯刊由河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編輯,《人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社會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關懷為中心,突出學術原創性與新知傳播,注重實證研究,鼓勵綜合創新,力圖融通各學科,探討各種學術思想和歷史文化問題,展示中國思想學術界新成果?!度宋摹妨帪閷W術界提供一個優質學術成果發表平臺。文章以學術文章(論文)為主,也發表歡迎思想學術隨筆及其他形式的學術文章。另設“對話”“學林”“札記”“書札”“書評”等欄目,以求多形式、多層面地反映學者們的研究成果。
《人文》編輯部編 ·文學理論 ·24.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