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信號流為方向,自上而下對RRU系統的組成及原理進行了詳盡說明,各部分內容均為業界主流應用的技術,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和實用性,對各部分的設計方法都有詳盡說明和相關舉例,方便初學者加深印象。本書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和課程體系改革,旨在從工程應用和實際設計角度提高通信和電子信息類相關課程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成為學校和企業應用之間的橋梁,希望結合業界通信系統的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韋兆碧 ·信息系統 ·13.4萬字
本書從系統安全的攻與防兩方面探討銀行系統所面臨的互聯網安全挑戰。全書系統,充滿現實中的各種安全風險隱患的案例,對銀行信息領域從業人員防患于未然,有效提高信息安全意識有著重要的價值。
李勇編著 ·信息系統 ·19.1萬字
數字化轉型對社會和各類組織機構提出了大數據管理的需求,數據資源管理能力將成為新時代各行各業信息管理者的核心競爭力。本書從數字化轉型與大數據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應用實際出發,系統構建數據資源管理的知識體系,內容包括數據資源管理基本概念與原理、數據存儲與管理、數據架構與設計、數據組織、元數據管理、數據分析與服務、數據質量管理、數據安全管理、數據資源管理組織與原則等。本教材適用于數據管理、信息管理、數據科學、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相關領域的本科生、研究生等。
陳憶金 奉國和主編 ·信息系統 ·24.8萬字
多年來,得帆云團隊利用低代碼PaaS軟件為500強企業提供了軟件和服務,超過1000多個項目落地,沉淀了大量復雜業務應用的落地案例,包括ERP解耦系列、大數據量處理、復雜拆單邏輯等100+復雜場景。這些場景主要基于得帆云DeCode實現,利用得帆云低代碼PaaS軟件完善的功能特性,根據實際場景進行配置,即可幫助汽車、制造、醫藥、家居消費、電子科技等行業的客戶高效解決業務痛點,實現更大的業務價值。在本書中,我們詳細介紹了這些復雜場景案例的實施思路、實施方法和實施效果,幫助客戶進一步了解得帆云aPaaS和低代碼軟件本身的支撐能力、應用潛能和應用效果,為行業應用和客戶選型提供了眾多最佳實踐參考。同時為企業加速低代碼和業務的深度融合,實現數字化創新,做出了標桿示范。
張彤等 ·信息系統 ·9.4萬字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在獲得互聯網紅利的同時也面臨著隱私信息泄露的風險。如何保護個體免受信息泄漏、濫用帶來的不法侵害,同時又能夠有效利用個人信息促進數字經濟的發展,成為全社會面臨的挑戰。《數據權益資產化與監管: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與價值實現》以國家大數據戰略為導向,從法、商結合的視角,并結合國內外數據權益實踐案例,提出了數據權益資產化的全新解決方案。如何通過數據權益資產化平衡個人信息保護和利用之間的矛盾?如何對個人信息進行確權、定價?如何建立數據確權和定價機制?如何建立數據市場監管體系?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權益資產交易?如何設計個人信息交易的商業模式?《數據權益資產化與監管: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與價值實現》針對以上問題的研究成果對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理論創新意義和實踐價值,可以為互聯網公司、網信部門等機構提供參考。
朱曉武 黃紹進 ·信息系統 ·15萬字
本書運用元胞自動機——復雜系統建模和仿真的工具之一,將消費行為作為生成與擴散的對象,研究消費行為生成擴散的過程和消費行為從創新到時尚流行的演化機理,揭示消費行為生成擴散的微觀機制。本書提出了消費行為生成擴散理論,深入分析了消費行為生成擴散的影響因素和影響效果。通過對影響因素的仿真分析和理論推導,發現市場潛量因素對生成擴散過程沒有影響;根據仿真結果分析消費行為的階段性特征,發現內外部影響因素對生成擴散速度的階段性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產品策略。本書適合相關專業教師、研究生閱讀,也適合營銷管理人員、時尚相關從業人員閱讀。
馬芳 ·信息系統 ·6.2萬字
本書對各類生物特征識別技術開展全面、系統的分析,總結了各類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特性、優勢和不足,研究了不同生物識別技術在金融業務場景的適用性,建立了一套適用于金融領域的生物識別技術應用評價體系、應用采集規范及應用場景實踐案例。全書共分16章,為業務場景匹配合適的生物識別方式、選擇合理的生物識別算法,選擇應用場景驗證評價體系的正確性及可行性,同步搭建原型系統開展系統實施框架及關鍵技術的驗證,總結研究實踐經驗,結合國內外法律和監管相關要求,詳細分析未來發展趨勢,并就進一步應用發展提出意見建議。本書可作為國內金融領域從業人員、生物識別安全相關研究人員的研究、參考資料,也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金融及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教材。
孟茜 姚丹等編著 ·信息系統 ·12.1萬字
本書試圖揭示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間信息流動的空間格局以及形成機理。作為信息價值得以實現的保證,信息的流動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特征。對信息經濟的研究包括情報學(主要為宏觀信息經濟)和經濟學(主要為微觀信息經濟)兩個角度,本書即是從情報學角度對信息資源宏觀空間配置這一分支的研究。本書總結了信息流和信息流量的概念與特征以及信息流動的規律;在把信息流動看作是源于區域間相互聯系的基本思想下構建模型,揭示出信息流的宏觀空間分布格局—多中心網絡化。分析信息流動空間格局形成的內在機制,以及信息流對數字鴻溝的影響,并據此提出政策建議。
梁輝 ·信息系統 ·1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