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德國是公認的具有世界領先的創新能力的國家。德國創新能力的基礎和源泉在哪里?為什么這個國家總能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依托同濟大學一百多年來積累的豐富的對德研究資源,攜手校內外、國內外一流的德國問題專家,對德國創新能力的基礎與源泉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探討了不同領域同德國創新能力的關聯,分析了各相關領域對德國創新能力的影響,并展現了這些影響機制的機理和力度。
裴鋼 江波 (德)辜學武 鄭春榮 ·國際經濟 ·26.8萬字
歐亞經濟聯盟一成立就引起了國內學術界的廣泛興趣,有關該組織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其中涉及最多的問題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如何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建設相對接的路徑和保障問題。但在學術研究以及有關部門籌劃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合作等領域,學者與政府人員遇到了其基礎文件《歐亞經濟聯盟條約》只有俄文版的尷尬。為此,編者將俄文版《歐亞經濟聯盟條約》及其33個附件和《歐亞經濟聯盟統一關稅》全文翻譯,以供參考。
孫鈺 賈亞男編譯 ·國際經濟 ·26.8萬字
本書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空間經濟聯系強度及演化機制的實證研究》的最終研究成果。本書圍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確定的研究目標和核心內容,深入分析研究我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空間經濟聯系及其演化和與之密切相關的兩地區經貿合作問題。這是一種新的研究視角,其創新點在于:以經濟地理學、空間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為理論基礎,以我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區域空間經濟聯系及其在跨國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作用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其對我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經貿合作的深刻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發展中俄兩地區區域經濟合作的對策建議。
郭連成主編 ·國際經濟 ·26.8萬字
在全球化時代,城市是全球化矛盾最突出、最尖銳的地方,因此也是全球秩序最主要的直觀表現。就中東國家而言,無論是1979年伊朗爆發的伊斯蘭革命還是2010年發生的“阿拉伯之春”,城市已成為關乎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中心。本書在對社會穩定概念進行解構的基礎上,探討了城市化與社會穩定的四個組成要素——政治穩定、經濟穩定、社會心理穩定、社會秩序穩定——之間的關系,細化了城市化對社會穩定的影響、探尋了城市治理與社會穩定的關系,認為城市的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城市治理。
車效梅 ·國際經濟 ·26.8萬字
正確運用10大核心原則,看懂國運變遷,這是改變個人命運的開端。暴漲的洋蔥價格摧毀了誰的財富?政府干預的邊界到底在哪?下降的匯率更利于國際競爭嗎?科技或資源富翁如何影響貧富不均?什么樣的人口結構才能產生紅利?政治強人如何改變一國的命運?國際輿情熱捧就一定有利于國家發展嗎?多高的債務增長率會造成經濟猝死?為什么制造業最重要?區位優勢的威力怎樣運作才能最大化?魯奇爾·夏爾馬試圖回答史上最引人深思的問題:為什么有的國家貧窮,有的國家富裕?借助海量的數據和長達數十年的深入觀察,夏爾馬分析了影響國家經濟和未來前景的數千種因素,并從中總結出10大核心原則,帶領讀者了解一國興盛與衰落的秘密。翻開這本書,你將徹底讀懂正在發生的經濟變化,消解經濟格局變遷帶來的財富焦慮與危機感。
(美)魯奇爾·夏爾馬 ·國際經濟 ·26.8萬字
在過去40年中,中國在科技創新體系方面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其廣度和深度不亞于中國任何其他領域的改革開放。本書首先按照時間順序,展現中國科技創新領域改革發展的主要階段和事件,理清系統展現中國科技體制改革與創新發展的歷史進程,然后從國家創新體系的各個重要組成部分展開,包括基礎研究、產業科技、高校科技與人才培養、區域科技、企業技術、軍民融合以及科技全球化與國際科技合作。
薛瀾 ·國際經濟 ·26.6萬字
本書首先主要闡述世界經濟的含義,提出世界經濟發展中典型與非典型道路這一命題,進而提出本書的研究內容和基本框架。接著按照時間順序,分別論述了1500年以前的世界經濟、第一次產業革命的歷史形成、二次產業革命與世界大戰、二次大戰后的世界格局以及戰后市場經濟宏、微觀機制的發展。進而闡明了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幾個關鍵問題,分別包括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矛盾與改革、創新與新科技革命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當代世界產業和貿易格局、世界城市化的趨勢及中國的策略、國際金融危機以及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把握住這幾個關鍵問題,也就把握住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關鍵路線和基本規律,從而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典型道路與非典型道路有了本質性的認識。
姜洪 ·國際經濟 ·26.5萬字
中俄地區合作指的是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的區域合作,它是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首次提出在中俄地區通過開展以技術貿易為先導的產業合作,共同構建中俄地方國際化產業集群,進而將整個東北亞地區的經濟合作聯系起來,形成東北亞區域合作的新模式——“傘”型模式,新模式的提出不僅為中國東北振興和俄羅斯東部開發提供了一條新思路,同時為加強東北亞區域合作,改變東北亞一體化現狀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郭力 ·國際經濟 ·26.5萬字
本書為學部委員專題文集之一,收入作者有關論文15篇,分為三編,第一編歐洲的經濟改革,收入七篇論文;第二編歐洲改革的歷史回顧,收入兩篇論文;第三編德國在經濟改革問題上的若干觀點與做法,收入六篇論文。這些文章是作者長期從事這個問題研究的代表作,代表了作者的學術水平,是難得的集中體現。
裘元倫 ·國際經濟 ·26.4萬字
數字經濟改革預示股市福音?未來產業風口的形成是否有跡可循?刺激政策真是應對通脹“高燒”“速效藥”?在魯奇爾·夏爾馬看來,全球經濟市場像是一片危險又充滿機遇的熱帶叢林,要想在這里存活下去,就需要排除一切雜音和噪聲,準確地識別出新興市場國家即興或將衰的信號,從周期性的投資瘋狂與痛苦中抽離。夏爾馬長達數十年游遍全球的經歷,為他判斷一國經濟走向提供了實際依據,也降低了市場隨機性導致預測謬誤的可能。他提出的10項規則跳出了經濟學家的思維框架,以更接地氣,但更新鮮的視角分析未來5~10年的國際經濟新形勢。無論是想了解全球經濟趨勢,還是預判下一輪國內投資熱潮,本書都能給你不一樣的解答。
(美)魯奇爾·夏爾馬 ·國際經濟 ·26.3萬字
本書旨在通過分析拉美基礎設施PPP運作機制、拉美基礎設施投資環境及中國基礎設施企業的投資能力等,使讀者全面認識中拉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合作前景。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篇至第五篇)翻譯和編輯了拉美權威機構關于PPP機制的研究報告,其中包括拉美基礎設施發展概況、主要國家的PPP機制及具體案例;第二部分(第六篇)是課題組撰寫的研究報告,其中重點分析了拉美投資環境、我國企業投資拉美基礎設施領域能力及中國基礎設施企業投資拉美的機遇和挑戰。
陳濤濤等編著 ·國際經濟 ·26.3萬字
1920年底國內戰爭結束后列寧提出新經濟政策,目的是通過實行經濟核算制使企業自主經營,然后工農業產品通過市場進行商品交換,在此基礎上再利用國家資本主義使國民經濟快速恢復。本書系統地整理了新經濟政策分別在國民經濟恢復、改造和轉變時期所面臨的任務、所使用的辦法和所遺留的問題之間的承繼順序和內在關聯,并系統地梳理了蘇聯共產黨圍繞新經濟政策而展開的黨內斗爭的歷史脈絡和理論邏輯。
閆永飛 ·國際經濟 ·26.2萬字
《金錢關系》以相當翔實的世界史知識和事件,分析了政治與經濟的緊密關系,強調政治、戰爭對改變世界格局和人類生活、推動經濟發展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重新審視了西方300年間經濟與政治間的相互作用,認為是政治,而不是金錢推動了世界的運轉,尤其是戰爭,造就了包括稅收機構、中央銀行、證券市場、股票交易所等的現代經濟生活體系。政治事件和體制往往控制了經濟的發展,也是導致經濟起伏不穩的主因。此外,是國內的政治沖突,而不是經濟,推動了現代政治體制的演變。經西方300年的歷史表明,金錢關系只是錯綜復雜的人類動機鏈上的一環。尼爾·弗格森的這部杰作,對經濟和政治之間復雜關系的透視,深刻精彩,引人入勝。
(英)尼爾·弗格森 ·國際經濟 ·25.7萬字
《中國與非洲經貿合作發展總體戰略研究》一書從戰略高度研究中國與非洲的經貿合作對中國國家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以當前世界發展變革的國際視野分析中非合作的大環境、大趨勢和大戰略,在理論、政策和實踐層面回應中非合作面臨的新挑戰。本書以系統研究為基礎,同時注重前瞻性研究。全面深入探討未來中國與非洲深化經貿合作的戰略、規劃和布局,提出中非平等互利合作在更高水平上持續發展的戰略構想、重點國家和重點領域的合作規劃、中非增進政治互信與戰略共識對深化合作的保障作用。本書可以成為研究非洲的學者和涉非工作者的案頭書。
楊立華等 ·國際經濟 ·25.7萬字
《拉美暨加勒比經濟發展分析和展望》是西南科技大學拉美研究中心的拉美經濟報告,一年一本,對拉美宏觀經濟及各行業經濟進行了分析,也對國別經濟進行了研究。書的最后是拉美經濟數據匯總。目前,有對拉美總體情況的年度發展報告,而單獨對拉美經濟進行年度分析,還是第一本,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本書集結了全國拉美研究學者的文章,又有總體布局,是一本有一定水準的拉美經濟研究作品。
陳朝先 劉學東主編 ·國際經濟 ·25.4萬字
本書首先深入分析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內在原因及西方經濟學理論與方法論的變革。其次,深度解析“一帶一路”倡議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及中國與各國經貿合作的具體措施;再次,探討新時代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新動態及規則的演變,剖析中美貿易摩擦、歐債危機對現有國際經濟秩序的沖擊并提出應對措施。最后,廣泛探討中國經濟改革中再造現代企業制度、企業所有制與企業法人所有權、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等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制度安排及對策建議。
金仁淑主編 宏結副主編 ·國際經濟 ·25.2萬字
本書借助地理學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在充分利用和分析可獲取數據的基礎上,結合已有的東南亞研究文獻,并利用中國—東盟中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博覽會等權威網站的信息對有關議題進行深入剖析和解讀。本書力圖體現地理學的綜合性,在對各個議題的分析思路上,既注重整體性、區域性,又注重差異性、國家性,力圖在揭示整個區域發展輪廓的基礎上,分析區域內部各個國家的特性及其之間存在的差異性。
張虹鷗 黃耿志 ·國際經濟 ·25萬字
該報告緊緊圍繞經濟發展,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報告意在將沿線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從產業梯度分析、貿易依存度及互補性等視角,透視沿線國家的經濟互補性和產能合作的可能性,探索“一帶一路”實施的理論基礎。報告的突出特點在于實時監測和記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各項數據信息,通過五通指數,對各國的投資規模、導向及方式,金融市場及風險,人文交流,“一帶一路”重點項目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分析,為相關政策制定和合作項目的確定提供實時可靠的理論和信息依據。
國家開發銀行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北京大學 ·國際經濟 ·25萬字
國經中心是國內較早開展“一帶一路”研究的智庫之一,自2015年起組織精干力量,作為年度國經中心重大基金課題,持續開展“一帶一路”重大課題研究。課題組將“一帶一路”研究重點放在構建“一帶一路”理論體系上,結合“一帶一路”五年生動實踐和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大變革大調整,系統歸納、總結、提煉“一帶一路”理論體系。本次出版的成果基本忠實原貌,把“一帶一路”研究成果原汁原味呈現出來,重現研究過程和原貌,梳理“一帶一路”理論和實踐發展快速發展進程和總體脈絡,也是國經中心前一階段“一帶一路”研究工作的一次系統小結。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一帶一路”課題組 ·國際經濟 ·25萬字
本書通過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家概況、經濟結構與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制度與經濟政策、對外經濟貿易與合作、歷史上該國與中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該國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分析與研究,探究該國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與作用,并對“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所帶來的風險與挑戰,該國特定經濟結構與經濟發展水平對“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可能性貢獻與利益需求。
張麗君 王文長等 ·國際經濟 ·24.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