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國富論》,原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一部經濟學專著,也是學術領域內頗具影響力的一部作品。本書共分五篇,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作了系統的描述,為經濟學確定了完整的架構,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第一次提出了市場經濟會由“看不見的手”自行調節的理論。該書的問世成為了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使經濟學成為了一門獨立的科學。
(英)亞當·斯密 ·理論 ·55萬字
《經濟與社會》原著共兩卷,英文本由多位韋伯研究專家合作翻譯,并加有長篇導言和注釋,于1968年出版。本書被眾多學者推為20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學著作。韋伯在《經濟與社會》中全面而系統地表述了他的社會學觀點和對現代文明本質的見解。他對社會學的定義、對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疇和概念進行了詳細的闡釋,又分別互有交叉地闡發了他的經濟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政治社會學思想。韋伯廣泛地援引世界歷史資料,把發生在不同時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會中的經濟形式、法律形式、統治形式納入他獨特的概念體系,分門別類地做出類型化比較研究和系統化因果分析。韋伯的研究以現代西方社會為立足點,通過對東西古今各種文明的比較,突出“理性化”這一特質,以此作為現代西方文明的本質和特征。
(德)馬克斯·韋伯 ·理論 ·54.3萬字
本書從經濟福利的角度探討了在什么條件下私人產品和社會產品會發生差異,從而妨礙國民凈產品的增加,進而提出了運用征稅和津貼及國家干預等措施對之加以矯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書中提出的的社會福利理論后來成為西方福利國家制定社會保障的政策依據,促進了西方福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該書為福利經濟學的開山之作,作者也被奉為“福利經濟學之父”。
(英)庇古 ·理論 ·53.6萬字
本書論述廣義政治經濟學中資本主義以前的部分。改變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直接以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的觀點和方法,考察物質生產的經濟的社會形式(作為這種形式規定性的生產方式,包括這種形式和與其相適應的作為社會生產內容的生產關系的內在聯系)的歷史發展,重新構建對亞細亞生產方式、奴隸制生產方式和封建制生產方式進行研究的范疇和理論體系。本書把亞細亞生產方式看作農業公社生產方式發展的最高形式,把奴隸和封建地產看作不完全的或未完成的資本形式,從而說明:世界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歷史表現了使用價值、價值或交換價值形式在特定條件下逐漸展開的必然的邏輯,顯示了資本主義以前社會生產方式演進的歷史規律。
姚開建 ·理論 ·53.1萬字
孫健文集-第四卷-中國經濟通史,1949-2000年:本書分為國民經濟恢復與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國民經濟(1949-1957年)、社會主義經濟的曲折發展(1958-1976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國民經濟(1976-20世紀90年代初)、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期的國民經濟(1992-2000年)四編。
孫健 ·理論 ·52萬字
40年來,中國經濟所經歷的變化包含了太多引人入勝的故事,不勝枚舉。本書作者以一位經濟學家的視角,回顧了40年來為推動改革做出貢獻的主要人物,以及諸多影響深遠的事件,在改革經歷40年后的今天,有助于讀者更深入理解中國改革的未來。20世紀80年代初,正是中國經濟改革和經濟學家參與改革過程中最為精彩紛呈的歲月,現在已是中國經濟學領軍人物之一的張軍教授,當年正就讀于復旦大學經濟系,他將自己始于此時的觀察、當年親臨火熱一線的回憶,融于《改變中國:經濟學家的改革記述》一書。40年來,兩代經濟學家積極傳播思想、參與政策討論、走進真實世界、推進經濟研究,即便內部仍有分歧,但他們一直在跟著經濟改革和發展的脈搏而進步。作者選取了改革進程中的幾個關鍵時間點,將視線投向了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金融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改革中最為重要的方面,以回顧和研究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未曾被清晰揭示過的改革內幕。
汪丁丁 ·理論 ·52萬字
本教材面向理論經濟學學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學與研究,搜集整理西南財經大學政治經濟學學科教師數十年來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相關研究成果,按照1.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研究、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研究、發展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等5部分內容,按照研究生教材的體例和邏輯層次進行系統化的整合,以期為理論經濟學特別是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提供一本專業性強的高級教材。
劉燦 李萍 蓋凱程主編 ·理論 ·5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