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丁富于喜劇色彩,引人入勝的一部作品。小說通過幾位村鎮中產階級姑娘談婚論嫁的故事,反映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英國社會的世態風習。男主人公達西因為行為傲慢,造成了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對他一直懷有偏見,這也使得他們之間的戀愛之路磨難重重。但伊麗莎白最終了解了達西的真正為人,達西因為伊麗莎白而改變了自己的傲慢態度,他們終結成美滿姻緣。小說情節曲折、富有喜劇性,語言自然流暢、機智幽默,以精湛的技巧揭示了生活的悲喜劇。
(英)簡·奧斯汀 ·世界名著 ·20.2萬字
《堂吉訶德》講述的故事發生在四五百年前,那時歐洲的騎士時代已經結束,但是本書的主人公——窮鄉紳堂吉訶德先生卻癡迷于讀騎士小說,走火入魔,找出他的曾祖父用過的盔甲、長矛和盾牌,打扮成騎士模樣,騎上馬出去周游世界。由于心中的這股狂熱勁兒,他鬧了不少笑話,但無論他人如何勸慰,他都要堅持自己的騎士夢,直到臨死前才幡然醒悟。……本書作者以喜劇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們自身存在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西)米蓋爾·德·塞萬提斯 ·世界名著 ·30.7萬字
《湯姆叔叔的小屋》19世紀中期,美國北方肯塔基州農場主謝爾比家有一名忠心維護主人利益的黑奴,大家都稱他為湯姆叔叔。謝爾比因在股票市場投機失敗而破產,只好將湯姆等十名黑奴低價賣給奴隸販子黑利抵債。一起乘船運回南方時,湯姆從水里救起了種植園主奧古斯丁·圣克萊的女兒伊娃,于是圣克萊就把他買下,當了家仆。體弱多病的伊娃死后,圣克萊根據女兒的遺愿,決定讓湯姆和其他奴隸獲得自由。可是還沒等圣克萊辦好解放的例行手續,便在一次事故中遭到殺害。湯姆從此落到了一個兇殘的棉花種植園主勒格里手中。湯姆叔叔為解救不愿充當勒格里玩物的奴女凱茜和艾米琳,被打得遍體鱗傷,在趕來解救他的前主人謝爾比的兒子喬治面前離開了人世。喬治返回家鄉后,以湯姆的名義解放了莊園上的黑奴。并說:“每當你們見到湯姆叔叔的小屋時,都要想起你們的自由。讓小屋成為紀念他的一塊豐碑吧。”
(美)哈麗葉特·比徹·斯托 ·世界名著 ·35萬字
(西)米蓋爾·德·塞萬提斯 ·世界名著 ·28.2萬字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描寫的是小阿廖沙在度過苦難的童年之后初涉社會的那一段經歷。阿廖沙11歲時,母親去世,外祖父破了產,他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當過學徒,也在繪圖師家、輪船上做過雜工,飽嘗了人世間的痛苦。在輪船上當洗碗工時,阿廖沙結識了正直的廚師斯穆雷,并在他的幫助下與書交上了朋友,書籍為他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激發了他對正義和真理追求的決心。五年后,阿廖沙懷著進大學的希望準備到喀山去。
(蘇聯)馬克西姆·高爾基 ·世界名著 ·25萬字
本來過著普通人生活的少年吉姆偶然得到了一張藏寶圖,從此卷入了一場尋找海盜失寶的旅程。吉姆一行正義人士,與以希爾弗為首,喬裝成水手的海盜之間,在波濤洶涌的大海和陡峭險峻的金銀島上,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殊死較量。后來,正義戰勝了邪惡,吉姆他們多次挫敗了海盜的陰謀,滿載著金銀財寶,平安返航。
(英)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世界名著 ·11.8萬字
在小人國,市民只有鉛筆那么高,他們竟然排著隊從格列佛的鞋面上跳過;在大人國,居民又像山一樣巨大,格列佛跟老鼠搏斗,從猴子手里逃生,又被塞到口袋里,跟著主人長途旅行;在飛島國,島嶼竟然能飛行在空中,皇家科學院做著稀奇古怪的研究;在慧骃國,馬會說話,作為牲畜的骯臟耶胡抱著格列佛又親又吻……
(英)喬納森·斯威夫特 ·世界名著 ·14.5萬字
狄更斯晚年技巧爐火純青之作,常讀常新的世界經典。《遠大前程》是狄更斯晚年十分重要的作品,全書以自傳體的形式,描繪了一個孤兒追求“遠大前程”的艱辛歷程,揭示了愛、忠誠和良心永遠比財富和社會地位要更為重要:遠大前程固然讓人追尋,但如果不能順著正道達到不平凡,也不要為了不平凡去走邪路。活要活得規規矩矩,死要死得快快活活。
(英)查理斯·狄更斯 ·世界名著 ·35.5萬字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阿廖沙在喀山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完全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其間,他抓住一切可以讀書的機會,汲取著書中的養料,豐富自己的頭腦,增長自己的見識。長期的思考和探索,更加堅定了他對革命的信念。
(蘇聯)馬克西姆·高爾基 ·世界名著 ·9.6萬字
《母親》是俄國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作。講述一位母親因為兒子的影響投身到革命的過程。一部反映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全景式的作品。作品展現了俄國工人運動的整個歷史進程,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工人小組的成長,人民群眾的覺醒。革命斗爭從自發到自覺,從經濟斗爭轉到政治斗爭,從城市到農村的發展,工農聯盟的意義,革命知識分子的作用等等,無一不在小說中得到鮮明的體現。
(蘇聯)馬克西姆·高爾基 ·世界名著 ·22.9萬字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的第二部。阿廖沙剛滿十一歲,就離開了撫養他長大的外祖母,外出獨立謀生。他當過皮鞋店和圣像作坊的學徒、輪船上的洗碗工,還在當繪圖師的表舅家里做過幫工,歷經坎坷,飽嘗人間疾苦。在輪船上當洗碗工時,阿廖沙結識了正直的廚師斯穆雷,并在他的幫助下開始讀書,激發了對正義和真理追求的決心,阿廖沙懷著進大學的希望準備到喀山去。
(蘇聯)馬克西姆·高爾基 ·世界名著 ·21.8萬字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開篇之作。阿廖沙三歲時父親死于霍亂,母親帶著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在這個家庭里,父子、兄弟、夫妻間鉤心斗角,為爭奪財產甚至為一些小事常常爭吵斗毆。外祖父喜怒無常,脾氣暴躁,兇狠地毒打外祖母,把阿廖沙也打得失去知覺,外祖母對阿廖沙非常慈愛,給他講傳說、童話和民間故事,承受一切生活壓力而毫無怨言。母親被迫改嫁,幾年后患肺結核病去世。外祖父破產后阿廖沙被迫漂泊,開始獨立謀生。
(蘇聯)馬克西姆·高爾基 ·世界名著 ·14.7萬字
愛瑪,修道院長大的農家女孩,醉心于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幻想于騎士文學中的浪漫愛情。在和一名鄉村醫生的婚姻中,她不斷向外尋求刺激,逾越婚姻的界限,在愛情、物質、地位的欲望中沉浮。愛瑪在小說中走向毀滅,而在現實中穿越時空,在現代人的普通生活中死而復生,成為每個讀者拷問自我的鏡子。
(法)居斯塔夫·福樓拜 ·世界名著 ·21.3萬字
《飄》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亂世變更中斯嘉麗由虛榮驕傲的嬌小姐,成長為一個意志堅強、勇敢獨立的大女主的故事。相比于愛情,“土地才是世界上能流傳下去的東西,值得為之賣力、戰斗,甚至拼命的東西”。斯嘉麗·奧哈拉已成為女性生命力的絕佳范本。
(美)瑪格麗特·米切爾 ·世界名著 ·73.2萬字
一部探討“人到底為什么而活著”的永恒經典,暢銷全球近一個世紀的文學名著。打動億萬人心靈的“革命孤勇者”,曾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共同筑就中國人心中的英雄譜系。名家名譯,著名翻譯家蔡慧譯本。《牛虻》是愛爾蘭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20世紀50年代引進中國后風靡一時,成為當時年輕人的最愛之一。意大利青年阿瑟,出身于富商家庭,但成年后毅然投身革命。由于疏忽,他泄漏了機密,使得戰友被捕,令青梅竹馬的女友琴瑪誤會,并痛苦地發現自己竟然是崇拜已久的蒙塔奈利神父的私生子。在嚴酷的現實教育下,他以假自殺為掩護,憤然出走,在外飄泊13年,歷經艱辛,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者,化名“牛虻”,回國組織武裝,偷運軍火,積極準備起義。最后,他不幸被捕,面對軍方的威脅和生父的勸降,不為所動,從容就義。《牛虻》還講述了牛虻與琴瑪白雪般純潔無瑕的愛情,以及對生父的愛恨交織,讀來令人唏噓不已。
(愛爾蘭)伏尼契 ·世界名著 ·21.9萬字
《王子與貧兒》是馬克·吐溫對歷史幻想小說的嘗試。故事背景在16世紀中葉的英國,主角是英王亨利八世的兒子愛德華王子和經常受父親虐待的貧兒湯姆。他們不但在同一天出生,甚至還有著相同的容貌。兩人在一次偶然相遇后,出于對彼此生活的好奇,互換了衣物。自此,湯姆戰戰兢兢,開始了夢想中的宮廷生活,愛德華則歷盡艱辛,踏上了曲折的回宮之路……
(美)馬克·吐溫 ·世界名著 ·10.6萬字
《雙城記》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首次出版于1859年。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曼馬內特醫生一家和以德發日夫婦為首的圣安東尼區展開故事。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法國大革命時期,名醫馬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貴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菅人命的暴行,因為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獄,監禁了十八年。《雙城記》結構嚴整,語言凝練,狄更斯對革命與人性的深度思考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寫作才華,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英)查理斯·狄更斯 ·世界名著 ·28萬字
她既衰老又年輕,既突兀又神秘;她是卡西莫多的搖籃和母親,又是弗羅洛策劃陰謀的巢穴;她是愛斯梅拉達的避難所,又是丐幫攻打的妖魔;她是萬眾敬畏的圣堂,又是揉臉萬眾命運的宮殿。她的靈魂是善是惡,總與蕓蕓眾生息息相關……她是,無與倫比的,巴黎圣母院。
(法)維克多·雨果 ·世界名著 ·32.4萬字
《安妮日記》為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的日記。這本日記記錄了她在1942年6月到1944年8月為時兩年的隱秘生活。1944年8月全家被綠警抓捕并關進集中營,次年爆發傷寒去世。日記中有安妮隱匿生活的詳細記錄,也有她對青春期自我的剖析,戰爭生活結束的美好向往,以及短暫卻美好的初戀。雖處于戰亂中,安妮卻依舊樂觀細膩地觀察生活,積極地面對戰爭局勢。戰后幸存的父親奧托·弗蘭克將安妮的日記出版,引起巨大轟動。《安妮日記》至今已被翻譯為70多種語言,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電影也一舉獲得8項奧斯卡提名,約翰·肯尼迪和奧黛麗·赫本均為此書發聲。安妮的故事影響力遍布世界。
(德)安妮·弗蘭克 ·世界名著 ·16.6萬字
俄國文學巨匠托爾斯泰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說講述了一位備受推崇的法院官員,本來過著平常無奇的生活,突然間得知自己患了重癥,即將面臨死亡,于是開始思考生命和人生的故事。小說以白描的手法細致地表現了人類在面對死亡之時全部的精神活動,深入思索關于死亡的議題,引發每一個人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
(俄)列夫·托爾斯泰 ·世界名著 ·4.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