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一部長篇小說。故事源自中岳嵩山的潁河岸邊,有一個古老的上周村,一個家族六代人的夢想與現實、枝脈與根系、起點與當下,活生生地呈現在這部小說之中。周氏家族親人間的互相刺痛、互相溫暖,令人動容。家族精英從鄉村到城市,從城市到鄉村的遷徙中,真實隱現出城市和鄉村的巨大差異,寫出從隔閡到融合的人生悲歡。通過城市和鄉村兩個女兒的叛逆、較量與結局,表露出家族女性在傳統文化下的恪守與抗爭,撐起了這片故土的魂魄與新生。
邵麗 ·社會 ·27.8萬字
這是一部人們閱讀時“又笑又哭”的“絕妙作品”(高爾基語),一部“濃縮了的狄更斯或馬克·吐溫”(蕭乾語)。其作者是世界文化名人、著名猶太作家肖洛姆-阿萊赫姆。小說敘述了一個九歲猶太男孩及其家人在貧困中求生存的故事。成為孤兒的莫吐兒幫人看小孩、陪瘋老頭睡覺,滿街跑著賣自制飲料、老鼠藥……莫吐兒活潑頑皮的性格與貧困生活之間的反差形成獨特的幽默色彩,具有撼人的藝術力量。《莫吐兒》在中國出版后,曾受到我國老一輩大作家曹靖華、豐子愷、錢鐘書、蕭乾等的熱情稱贊。
(美)肖洛姆-阿萊赫姆 ·社會 ·15.8萬字
《洗澡》是楊絳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以解放后知識分子第一次思想改造運動為背景,講述了北平解放初期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探索與變化。這群知識分子有解放后仍留在國內的,有從英美法俄歸來投奔光明的,有作家,有解放區來的文藝干部,還有剛大學畢業的等等,不同目的,各懷心事。楊絳用她一貫冷靜克制的筆致,描摹了他們的種種心態、情狀以及發生在他們之間的紛爭,小說呈現出了一段真實的歷史記錄,也寫出了世事的各種況味。
楊絳 ·社會 ·12.9萬字
《渦流》的創作基礎,是作者所見所聞,以及他的切身經歷與感受。他的獨到的生命體驗,使他擁有了扎實的生活積累和飽滿的創作激情。他確立了自己在歷史敘事中的一種立場、一種情懷、一種姿態。他的寫作心態單純、純粹,他在實現著一個作家的存在意義。他以博大的情懷,寬闊的視野,富有詩意的筆觸,全景式的描繪出大平原上的萬千氣象與生命景觀。展現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生活的波瀾壯闊和無限可能性,真實地反映了時代大潮中各類人物的喜怒哀樂。
李國發 ·社會 ·35.2萬字
“無意義,我的朋友,這是生存的本質。”面對無意義,擁抱好心情;追問生命意義,收獲日常之美。昆德拉小說封筆之作。《慶祝無意義》是米蘭·昆德拉在長達十年的小說創作空白期之后的最近一部小說,是作家“全部作品出人意料的概括。一個奇特的概括。奇特的收尾”。整部小說像是一出喜劇,一出滑稽劇,巴黎拉丁區的盧森堡公園就是舞臺。阿蘭、拉蒙、夏爾和凱列班四個好朋友輪番登場,順著他們的腳步、他們的生活故事、他們三三兩兩的談話,引出了巴黎街頭的花季少女、市民熱捧的夏加爾畫展、二十四只鷓鴣的玩笑、尿急的溫情人物、自殺未遂轉而殺人的母親、鬧哄哄的雞尾酒會以及天堂紛紛墮落的天使……舞臺上演著一幕幕瘋癲異常的人間喜劇。《慶祝無意義》篇幅小而精,碎片式、哲思式,是昆德拉小說的濃縮版,用輕松微妙的筆法諷刺世相種種:光鮮與齷齪、大人物與小角色、現實與夢境、嚴肅與荒誕、偉大與渺小、歷史與遺忘、生與死……對個人成長史的追問、對情愛之事的戲謔、對文化沖突的探究。
米蘭·昆德拉 ·社會 ·3.5萬字
年輕的銀行柜員戴爾,厭倦了生活,原以為逃離紐約,就可以過上嶄新的生活。但從他踏上摩洛哥丹吉爾起,他就墜入了一群同樣迷失的靈魂中:破產商、走私犯、妓女、間諜、侯爵夫人,所有人都企圖從他人身上索取希望。而混亂催生了連他自己也難以預料的黑暗沖動。
(美)保羅·鮑爾斯 ·社會 ·20.6萬字
《官場現形記》為清末李伯元(即李寶嘉)所著,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也是一經問世轟動社會的諷刺名著。本書共六十回,由三十多個相對獨立的官場故事聯綴起來,書中集中描寫晚清官場的種種黑暗丑惡腐敗情形,表現的人物既有軍機大臣、總督巡撫、提督道臺,也有知縣典吏、管帶佐雜,他們或齷齪卑鄙,或昏聵糊涂,或腐敗墮落,構成了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圖。《官場現形記》是普通百姓了解官場的教科書,也是官員警醒自己的啟示錄,更是全社會打擊腐敗維護官場清廉與正義的傳世之寶。在當時及后世均有深遠影響,有著持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李伯元 ·社會 ·64.5萬字
時枝修,經濟系三年級。和所有21歲的大學生一樣,他在便利店打工,逃學,跟朋友廝混,靠著父母經濟上的供應,只身在東京享受自由生活,壓根沒想過未來。這天,他正打算逃學回去睡覺,卻從老師那里得知一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因為學費欠繳,他被退學了!原本平凡自在的人生開始失速下墜。父母人間蒸發、老家人去樓空、被趕出出租屋,不過短短幾天的時間,他失去學生身份,也失去了經濟援助。沒錢、沒工作、睡在1小時100日元的網咖。原以為生活已經凄慘到家,絲毫不知,這不過是通往深不見底的淵藪的入口。
(日)福澤徹三 ·社會 ·22萬字
伍爾夫代表作,為一個雌雄同體的偉大靈魂創作的虛構傳記,女性主義經典,從文學視角講述“第二性”的驚世駭俗之作。影響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珍妮特·溫森特的奇書。《奧蘭多》的故事始于十六世紀伊麗莎白時代,終于1928年伍爾夫擱筆的“現時”,歷時四百年。奧蘭多本是一位貴族美少年,天真無邪,迷戀詩歌,因深受女王寵幸而入宮廷。詹姆斯王登基后,大霜凍降臨,奧蘭多偶遇一位俄羅斯公主,墜入情網,卻遭遇了文學和愛情的雙重背叛。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場大火之后,奧蘭多變為女子,先是混跡于吉卜賽人中間,后返回英國,成為上流社會的貴婦。進入維多利亞時代,為了繼續寫作,奧蘭多只能向時代精神妥協。故事結尾,奧蘭多已是二十世紀的獲獎詩人,她回到那座貫穿全書的大宅,來到大橡樹下,回顧她對文學和詩歌的永恒追求。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社會 ·14.6萬字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戈爾丁繼《蠅王》之后,探討人性黑暗的又一部杰作。小說題材聚焦原始人類,以史前的尼安德特人視角代入,見證了尼安德特人與智人的矛盾沖突——對人類的文明繼承做了深刻反思。諾獎得主威廉·戈爾丁自認為最成功的作品,主題深刻甚至超過了《蠅王》。小說講述了春季來臨,一小群原始尼安德特人像往年一樣返回他們熟悉的棲息地。但是這一年,發生了詭異的事情——神秘莫測的聲響和氣味,難以解釋的暴力行徑,還有那些藏在樹葉之后、若隱若現、無法想象的生物。這些尼安德特人,他們生死難料,他們的世界懸而未決。故事透過他們的眼睛探查了一個新的種族——我們自身,智人——的出現,以及伴隨著其支配地位的不斷加強,對古老種族帶來的滅頂之災。小說的最后,智人搶走了一個尼安德特人的嬰兒,留下了一絲希望——尼安德特人與智人之間曾經共同繁衍生存。《繼承者》的偉大之處在于戈爾丁創造了一種用來表達尼安德特人的語言,帶領讀者從尼安德特人的視角看一切,進入一個生命的內部,體驗其種種感官。同時,戈爾丁用平淡、冷漠、拙樸的語言描述出世間最凝重的殘忍與苦痛,人類文明的進步竟要付出如此冷酷血腥、道德墮落的代價。
(英)威廉·戈爾丁 ·社會 ·12.9萬字
毛姆創作生涯中期的代表作,被譽為其最佳作品之一,被博爾赫斯贊譽為“用神來之筆,發揮了充分的想象和組合能力”。查理·梅森在二十三歲那年獨自去巴黎過圣誕假日,打算尋歡作樂一番。在童年好友西蒙·費尼莫的介紹下,他認識了身世離奇而悲慘的俄羅斯姑娘莉迪亞。莉迪亞的丈夫殺了人,她卻選擇去妓院賣身為丈夫贖罪。兩人相處的這幾天里,莉迪亞向查理解釋了許多,但他依然不能理解她的做法。回到倫敦后,查理感到空虛、失落,他曾經向往的圣誕假日,只發生了一件事:他的世界塌陷了。《圣誕假日》是毛姆創作生涯中期的代表作,被譽為其最佳作品之一。小說在人物塑造上極見功力,人生、藝術、愛情、政治、苦難等觀念都巧妙地融進了人物的性格之中,正如博爾赫斯說的那樣:“此書有著許許多多對場景和語言的細膩描寫。毛姆用神來之筆,發揮了充分的想象和組合能力。”
(英)毛姆 ·社會 ·14.4萬字
2019年布克獎獲獎作品,一部才華橫溢、鋒芒畢露的當代文學現實主義杰作,中文版驚艷亮相。以多聲部的方式,敘述了十二位生活在不同時代,擁有不同膚色、性格和職業的英國女性的十二種迥然不同的冒險人生。《女孩,女人,其他》是2019年英國布克獎的獲獎作品。它氣勢磅礴地描繪出一幅英國黑人女性的群像:從前衛先鋒的劇作家,到嚴肅保守的學校教師,再到非二元性別的社交網紅,千姿百態,充滿生機。她們的言論字字珠璣,迸發出耀眼的光芒,卻往往遭到社會的忽略。本書以一種特立獨行、舉步生風的創作風格,將這一切都記錄了下來。強烈的寫實風格,結合自由詩般的語言,蕩氣回腸地勾勒出近百年來女性所面臨的生存困境,以及她們令人嘆為觀止的勇氣與力量。
(英)伯娜丁·埃瓦里斯托 ·社會 ·18.4萬字
一部充滿激情、冒險與陰謀的海洋小說,《在中國屏風上》中的桑德斯醫生與《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尼克爾斯船長在海上相遇,碰撞出一部危機四伏的人性悲喜劇。“你相信什么?”“你真的想知道?我什么都不相信,除了我自己和我的閱歷。世界由我和我的思想還有我的感情構成;其他都只不過是幻想。”小說人物千奇百怪,他們就這么冒出來,在你心里扎根生長,漸漸有了合適的特征,置身于具體場景之中。你不時想到他們,有時竟然會對他們如此著迷,以至于再也沒法兒想別的事情,然后你就只好把他們寫出來,這樣他們才不再來打擾你。——毛姆
(英)毛姆 ·社會 ·12.2萬字
“異端者”谷崎潤一郎惡魔主義時期高峰之作,荒謬人生中的真摯掙扎,通向自我之路的一條幽徑。谷崎潤一郎是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日本近代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1958年三島由紀夫以《食蓼之蟲》等作品推薦谷崎潤一郎候選諾貝爾獎。本書收錄了谷崎潤一郎早期的八部代表作品:《刺青》《麒麟》《少年》《惡魔》《惡魔(續)》《異端者的悲哀》《襤褸之光》,創作于1910年至1918年間,這些早期作品為他贏得了“惡魔主義者”之稱,受到永井荷風的大力推崇:“谷崎潤一郎完全具備現代作家群中任何人都沒有的特別的素質和技能。”
(日)谷崎潤一郎 ·社會 ·10.5萬字
面對不期而至的人生“突變”,我們究竟還能做些什么?墨西哥文壇新星的驚人長篇處女作,用輕松幽默的筆觸書寫不可抗的人生困境,聚焦中年人的健康、家庭、婚姻危機;撕開人生真相,直面內心恐懼:摧毀一個中年人,生一場病足矣。_x000b_律師拉蒙·馬丁內斯事業有成,是個傳統的顧家男人,也是堅定的無神論者。當他不得不接受手術失去舌頭,無法說話之后,一切都變了,一場無聲的悲喜劇開始了。妻子卡梅拉開始每天與無法回答她的丈夫爭吵;兩個青春期的子女不得不面對新情況,各自掙扎于暴飲暴食和手淫;拉蒙那憂郁的腫瘤醫生始終忘不了一位他無法救治的年輕病人;自私的病理學家卻認為拉蒙的腫瘤是獲得一項重大醫學突破的關鍵。一天,女傭帶來一只滿嘴臟話的鸚鵡,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拉蒙。拉蒙發現,他與鸚鵡的交流勝過身邊所有人——它會罵人,會喊出拉蒙不能喊的一切。于是它成為拉蒙的伙伴、知己和令人難以置信的分身。《突變》是向桑塔格、狄迪恩、福樓拜和托爾斯泰等前輩作家作品的致敬。它大膽地寫出了一種難以言說而普遍的現實,具有一種夾雜著遺憾、憤怒并最終認命的粗獷詩意,也為當代墨西哥生活提供了一個深刻而有趣的橫斷面。
(墨)豪爾赫·科門薩爾 ·社會 ·8.4萬字
夏目漱石獨一無二的華麗之作,字字珠璣的俳句連綴式長篇名作,現代與古典對峙,浮華與淳樸交鋒。在銀色中盛開,又在銀色中凋落。此花正是虞美人草。明治維新后的日本,在巨大的社會變革中,傳統與現代、道義與功利的交鋒異常激烈。一群青年男女分別選擇了不同的人生:詩人小野出身貧寒,虛榮心極強的他試圖通過娶富家女徹底改變人生;哲學系畢業生甲野厭世悲觀,決意離開虛偽的家庭;美麗卻傲慢的富家女藤尾,希望擺脫原本的婚約,另覓良緣……最終,這些年輕人迎來了各自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局。小說末章,逝者藤尾房間里的銀色屏風上,正是銅綠花莖紅紫花瓣的虞美人,“在銀色中盛開,又在銀色中凋落”,華美而幻滅。夏目漱石以此花為題,以花喻人,人“忙于在這種活法那種活法之間做出權衡”,滿足于充斥著嬉鬧、喧囂、欺騙、蔑視、踐踏的生存喜劇,卻忽視了道義衰退之下人生的大悲劇。
(日)夏目漱石 ·社會 ·17萬字
伍爾夫代表作,也是意識流寫作代表作,對文學史影響深遠,文學技巧的運用豐富而精妙,充滿藝術色彩,瞿世鏡先生經典譯本。《到燈塔去》是伍爾夫創作于1927年的作品,是一本準自傳體的意識流小說,對文學史影響深遠。小說描寫一次大戰后拉姆齊教授一家和幾個親密朋友在蘇格蘭某島嶼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在這部情節非常簡單的小說中探討人生的意義和自我的本質,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脫流逝不息的時間的魔掌并不顧死亡的威脅而長存不朽。燈塔塔尖的閃光即象征拉姆齊夫人的靈魂之光。本書對文學技巧的運用豐富而精妙,不論是心理描寫、視角轉換,還是意識流手法,都充滿藝術色彩,讀來令人贊嘆。
(英)弗吉尼亞·伍爾夫 ·社會 ·14.8萬字
谷崎潤一郎惡魔美學代表作,一把鑰匙打開欲望之門,兩性之間隱秘曲折的情愛關系,東方式家庭的暗流涌動……《鑰匙》是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代表作,行文以中年夫妻二人各自的日記展開,相當于一部雙重視角之下的夫妻生活記錄,夫妻之間的隱私、揣度、誘導、暗斗,借由女兒、準女婿加入的四角關系,最終走向丈夫受激而亡這一陰謀式的結局。這部日記體小說,是谷崎潤一郎在20世紀50年代書寫的一出為欲望而設的攻心計,成為刻畫人性欲望的經典之作,在小說藝術的題材、結構、戲劇張力等方面具有獨特性。
(日)谷崎潤一郎 ·社會 ·8.2萬字
與博爾赫斯棋逢對手的阿根廷文壇巨擘,拉美“文學爆炸”最后一座阿根廷高峰!長篇小說《英雄與墳墓》首版于1961年,是阿根廷著名作家埃內斯托·薩瓦托文學創作生涯中的里程碑。薩瓦托一生著作頗豐,但長篇小說僅有“心理小說三部曲”,三部作品(《隧道》《英雄與墳墓》《毀滅者亞巴頓》)內容相互套嵌,部部堪稱經典,其中文學和藝術成就最高的當屬《英雄與墳墓》。《英雄與墳墓》被譽為20世紀最好的阿根廷小說,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西班牙語文學作品之一。它采用多線并行的敘述手法,書中除了亞歷杭德拉與馬丁相識、相戀、相別的曲折虐戀,拉瓦列將軍與獨裁者羅薩斯的殘酷斗爭和最后逃亡玻利維亞的悲壯過程,還穿插了作者對于文學、藝術、科學、哲學、心理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展現了作者廣泛的閱讀興趣和淵博的學識。整部作品內容包羅萬象,結構錯綜復雜,完整地體現了作者的世界觀和文學觀,擁有極高的文學和藝術價值。
(阿根廷)埃內斯托·薩瓦托 ·社會 ·33.9萬字
《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代表作,《我的天才女友》作者費蘭特推薦女性必讀書單。《盲刺客》是阿特伍德發表于2000年的長篇小說,也是她首度摘獲布克獎的作品。此前,她已三度入圍,最終憑借本書贏得該獎項。小說的篇幅宏大,構思奇巧,寫作技法純熟,是阿特伍德個人創作進入成熟階段的標志性作品。小說講述了蔡絲家兩名女性的不同際遇,透過層層嵌套的敘事,在虛構與真實的交織中,逐漸撥開幾被回憶湮沒的真相,也揭示出現代社會中女性復雜的內心世界和她們面對由男性主導的外部世界時迥然各異的心緒。同時,作家利用這些循環交替的敘事聲音,熟練地在多種看似迥異的文體間切換,大膽地拓展了小說的敘事模式,不斷突破想象的邊界。小說對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描寫細致深入,其敘述語言又充滿詩意與美感,最終呈現為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
(加)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社會 ·3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