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易果
2025-03-26 14:13:14

新書開頭跪求點評!歷史愛好者請進

古代版“偶像天團”如何在宋朝C位出道。
寶子們,這是我的歷史小說,您就當看個樂呵,麻煩瞅一眼開頭,給打個分唄(滿分5分哈,3分就算及格啦) 。要是您心情不錯,那就好人做到底,順便給我嘮嘮為啥打這個分,再賜我點后續創作的高招唄~我在這兒給您磕頭啦,砰砰砰!就盼著您大發慈悲,拯救拯救我這個在寫作路上摸黑亂撞的小可憐吧~拜托拜托,留個言再走哇!
正文開頭:
咱今兒個嘮的是宋朝。這宋朝,和五代十國那可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您說這五代十國的名字怎么這么怪呢?咋就不叫什么朝什么朝呢?這里面可大有文章。
唐朝那時候玩兒完了,中原地區就像個大舞臺,一下子蹦出五個政權,就跟接力賽似的,一個接一個,后梁先跑第一棒,然后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依次連續接棒,這哥幾個就被叫做“五代”了。這時候呢,中原外面也不閑著,有十個割據政權,就像十個調皮搗蛋的小團伙似的,不一定連續的朝代,這就被叫做“十國”了。這“五代”和“十國”啊,就像一場大混戰,大家都在這個歷史的舞臺上折騰。
宋朝就是在這亂成一鍋粥的五代十國里硬生生地殺出了一條血路,成功出道。宋朝這一大家子還分兩撥呢,先是北宋,就像上半場的主角;然后是南宋,接著下半場的戲。整個宋朝前前后后折騰了319年,十八位皇帝就像走馬燈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
我們來看看第一位登場的皇帝——宋朝的開創者趙匡胤。直接進入正題,不售賣,不推銷,只分享那個把“黃袍”穿成時尚單品的宋朝創始人——趙匡胤。
在歷史的長河中,每一位帝王的故事都像是從神話里走出來的傳奇。因此他們的出生都注定不平常,也不平凡。
趙匡胤也不例外,出生時可謂色香味俱全。據說,他出生時,赤紅光芒環繞著整個屋子,異香彌漫且經久不散,身體鎏金。這些異象使得趙匡胤被賦予了“香孩兒”的美名。
說到這事兒,還真是讓人忍俊不禁!原來歷史上所謂的“祥瑞”跡象,放到今天看來,竟然是這么接地氣的理由,真是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啊!
據傳,那所謂的“赤光滿室”,其實簡單得很,只不過是家里燒的柴火和蠟燭特別旺盛,搞出了紅彤彤的一片景象,就跟過年放煙花似的,熱鬧非凡。而那股撲鼻而來的異香嘛,只不過是因為趙匡胤出生在春天,正是百花爭艷的時候,周圍的花草自然散發出陣陣芳香,活生生的天然香水效果,難怪人家都說,他是帶著花香來到人間的!
至于那聽起來高大上的“身體鎏金”,有些解釋說出來可能會讓人大跌眼鏡。這不過是新生兒常見的黃疸現象而已,用現代醫學解釋,那就是體內膽紅素稍微高了些,導致皮膚看起來黃黃的。當然,這沒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多曬曬太陽,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的膚色。所以說,什么金光閃閃,都是虛幻泡影,真相有時候就是如此樸實無華且真實。
這么一拆解,那些所謂的神秘現象頓時失去了光彩,變得既可愛又好笑。但話又說回來,不管怎樣,這些傳說還是給趙匡胤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讓人們在茶余飯后多了不少談資,也讓歷史人物的形象更加豐富多彩,不是嗎?畢竟,有時候,一點小小的誤會,也能創造出一段美好的佳話,為枯燥的歷史增添一絲趣味。
趙匡胤出生在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其混亂和分裂的時期,自唐朝滅亡后,中原地區先后出現了五個短命的政權——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以及中原以外十個相對獨立的地方割據政權,史稱“五代十國”。這個時期的特點是戰爭頻發,政治格局變化莫測,社會動蕩不安。人的平均壽命也快速縮短,簡直就是閻王爺在沖業績。
話說趙家祖上,趙匡胤的高祖父趙眺,曾任唐朝永清、文安、幽州令;曾祖父趙珽曾經官至御史中丞;祖父趙敬也曾做過營、薊、涿三州刺史。雖然非達官顯貴,但也是累代仕宦的官宦之家,但那是相當的“根正苗紅”。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字審虔,來自涿郡(今河北涿州),出身于官宦之家,是五代時期的三朝元老,后唐、后晉、后漢的將領,以他的英勇善戰聞名于世。
而他的妻子杜氏,也是出身官宦之家,自帶光環,十五歲嫁給了趙弘殷。
趙弘殷與杜氏的結合,簡直是王炸組合,直接孕育出了兩位重量級人物——趙匡胤和趙光義。
我們先來說趙匡胤。
趙匡胤出生的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它是繼唐朝之后的一個短暫時期,共歷時72年。這一時期的政治格局以五個朝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和十個割據政權(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荊南、北漢)為主。這些政權之間爭權奪利,戰爭不斷,民眾疲于戰亂。
在這樣一個亂世中,“拳頭”或武力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權力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各地的節度使和軍閥都擁有自己的軍隊,他們通過軍事力量來維護自己的地盤和利益。在政治動蕩和法律松弛的背景下,武力往往成為了解決爭端和確立權威的最直接手段。
趙家以武著稱。這也決定了趙匡胤家族的五代人都是武官,又因為他們能把武術與兵法的靈活運用,當高官就是不容置疑的了。
趙匡胤的父母不希望兒子舞槍弄棒,那玩意兒畢竟沒有眼,危險等級是特級的,輕則皮肉之苦,重則無命。每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于是便把趙匡胤送去老師那學文。
在古代的學塾中,并沒有我們如今所熟知的“文科”與“理科”之分,但一定有氣味相投的伙伴一起撒野玩耍。柴榮、石守信、杜彥咸就是趙匡胤青梅竹馬的伙伴。他們都是踢壞葫蘆砸爛瓢的主,在一塊兒能把天捅個窟窿!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不喜歡從文,喜歡刀叉棍棒,喜歡調皮搞事。這里面最能折騰的還得是趙匡胤,那調皮搗蛋的本事,在這群人里絕對是“一枝獨秀”,堪稱“孩子王”中的戰斗機。
  有一天,私塾里這幫小屁孩實在想不出什么刺激的了,湊一塊兒嘀嘀咕咕,最后趙匡胤一拍胸脯,決定要玩就玩一票超級大的!他們居然把歪腦筋動到了老師的便壺上。
幾個小鬼頭偷偷摸摸地把老師的便壺給弄到手,鑿了一個洞,并在外面涂上了泥巴,再放回原處。結果大家也能猜到——如同尿床。咱小時候見到老師,哪個不是小心翼翼的,就算膽子大的,頂多就和老師說個笑,趙匡胤倒好,直接給老師的夜壺開瓢。這一頓操作下來,成功把老師給得罪慘咯!下場就是——“小明”滾出去!趙匡胤只好打道回府,回到洛陽。
(溫馨提示:請勿模仿!否則下一個被開除的就是你!)
趙匡胤的性格不會因為地點的不同而改變,又與韓令坤、慕容延釗、張光遠、楊廷龍、周霸、史圭、李漢升、李重進等年輕人攪和在一起。
這是不是很像我們中學讀書的時候,家長們一聽到孩子與不良少年有所往來,便如臨大敵般焦慮萬分。他們為了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不遺余力地采取行動——或是調動班級,或是更換校園環境,甚至動用各種可能的方式,竭心盡力地希望將孩子從潛在的影響中解救出來。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也不例外,面對兒子日復一日沉溺于不良同伴間放縱嬉戲的生活,父親深感憂慮和痛心。為扭轉這一頹勢,他決定采取行動。懷著對故土情懷的一份執著,他特意請來了一位姓辛名文悅的同鄉,給匡胤當業師,希望兒子的朋友圈可以升級換代。
但趙匡胤生活在一個充滿動蕩的時代,周圍充斥著戰爭和沖突的聲音。他每天聽到的都是“打打殺殺”,看到的都是“刀光劍影”,這讓他對那些枯燥無味的古文經典提不起半點興趣。什么“之乎者也”,在他眼里,就像是沒加糖的黑咖啡,苦澀難咽。
在這種“拳頭硬才是硬道理”的觀念影響下,趙匡胤的心思早就飛到了九霄云外。他雖然嘴里念著經書,但心里卻在想著如何成為一名英勇的戰士。每當老師一宣布放學,他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立刻沖出教室,一頭扎進小伙伴堆里,那里才是他的戰場!
小伙伴們一看,“喲,老大駕到!”紛紛收起手中的“兵器”,圍著他轉。趙匡胤站在中間,儼然一位號令天下的將軍,一聲令下,千軍萬馬(其實是十多個小朋友啦)立刻動如脫兔,排兵布陣,各司其職,那氣勢,嘖嘖,別提多帶勁了!回家的路上,他還搞起了“閱兵式”,自己殿后,指揮若定,小隊行進得那是井井有條,頗有幾分三軍儀仗隊的風采。
學塾生活雖然枯燥,但趙匡胤卻用另一種方式讓它生動起來,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他對“武力美學”的追求。這份熱血沸騰的青春,或許就是最真實的成長吧。
趙匡胤以前的老師被捉弄,是老師頭大的存在,換老師跟換衣服似的頻繁,簡直是“小魔王”附體,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但是嘛,這世間就是一物降一物,這不,趙匡胤的真命“師父”登場啦!既有躺平天花板,也有文藝天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