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不期而至》的那個晚上,我抱著書在沙發(fā)上坐了很久,像剛結束一場漫長的對話。心里有點空,又有點滿,想說點什么,又怕說不好。想了想,還是把最直接的感受寫下來,也許能幫你決定是否翻開它。
它不是那種一上來就抓人的小說。開頭甚至有點悶,像冬天早晨的被窩,你賴著不想起,卻又隱隱覺得外面有光。故事講一個普通人突然接到一筆意外的遺產(chǎn),隨之而來的不是驚喜,而是一連串麻煩:親戚的算計、舊友的疏遠、自己對自己的懷疑。作者沒急著給答案,只是讓人物一步步走,走錯也走,走對也走,走著走著就走到了你心里。
我最喜歡的是書里那些沒來得及說出口的話。父親對兒子的道歉,前妻在電話里沉默的三秒,鄰居老太太每天放在門口的蘋果。它們像暗處的線,把散掉的日子重新縫起來。讀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所謂“不期而至”,從來不是奇跡,而是生活把你逼到墻角時,你自己伸出手,抓住了點什么。
如果你最近覺得累,覺得什么都沒意思,可以看看這本書。它不會給你打雞血,但會在你胸口輕輕放一塊熱毛巾,告訴你:難過就難過吧,哭完了再出門,風還是軟的。
推薦給所有還在路上的人。愿我們都能在下一次意外來臨時,不再逃跑,而是說一句:好,我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