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臺的二度回首,孟德的亦步亦趨...
對于“陳宮”這個人物,許多人戲言——陳宮是曹操的“白月光”、是“一生難忘的遺憾”,甚至還將他們的“相識、相知”的往事編成浪漫的“愛情故事”。曹操表現出來的的長情、無奈、難忍悲痛、滿是期待的呼喚,哪怕是假的,也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難怪“奸雄”成其大事!
就沖這情誼、手段,俺可是納頭便拜
值得一提的是,大眾們之所以會對“陳宮與曹操”之間這么感興趣,是因為《三國演義》中對他兩的渲染,羅貫中老爺子只是在寫小說、演義,而不是撰寫正史呀,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藝術渲染,用現代的目光來看,那就是陳宮和曹操之間的關系,基本上就是一個“相愛相殺”,最后“惺惺相惜,曲終人散”的結局,一方去意已決,一方意難平。文學史上的名場面——曹操送別陳宮
為什么會有“白月光”、“意難平”這樣子的描述呢,這就不得不提到文學史上的名場面——徐州城頭換大氣,曹操惜別送陳宮。
徐州城破在即,城中守將宋續等人將陳宮當成“投名狀”,綁了送于曹操。
曹操一見到陳宮的第一句話就是:
宮臺,別來無恙乎?為什么會有如此對話呢,那可是關于兩個有趣靈魂的相遇的故事了。
在董卓霍亂之際,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走,不慎被捕,即將被押送給董卓發落;幸運的是,當時的曹阿瞞遇到了熱血青年、中牟縣令陳公臺。
后來,陳公臺夜會曹操,為曹阿瞞的志向和談吐所傾倒,兩人引為知己,當晚陳宮便放了曹操,兩人一同逃亡。
那是如同初戀一般的感覺,陳宮與曹操的關系,簡直像是如初戀一般,被虐千百遍,仍然“含情脈脈”。兩人的分道揚鑣之路由呂伯奢之事而始,陳宮意識到:曹阿瞞并非他的“伯牙”,而是一個陰險狡詐、心術不正之人,回想起“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使得陳宮怕得連夜逃走,再見時,兩個“知己”已成敵人。
兩人最后的結局,是在徐州城一役。
彼時意氣風發的呂布和躊躇滿志的陳宮都已成為階下囚,孟德依依不舍自己的“天字第一號”、No.1,這可是在他一無所有之時——工號001的第一號員工,這是在他啥的都沒有的時候,毫不猶豫的放棄了“縣令”之職的“知音”啊,一方慷慨赴死,一方惜惜送別——曹操送別陳宮的最后一幕也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最經典的場景之一。高山流水,知交難再,高義之舉,依依送別。
然而果決如陳宮,曹操亦難強留!
陳宮已存死志,與曹操一番應答后,慷慨赴死;而曹操淚流滿面,為陳宮送行,公臺卻連最后一眼都不愿意給曹操——一個在前,一個在后,至此已成絕唱。《三國演義》中的敘述方式讓這兩人的故事充滿了戲劇性、沖突性,同時也成功讓感染了萬千讀者,為這兩人的故事輾轉反側、感慨萬千。
陳宮這決絕,蕩氣回腸,令人嘆息;
曹操這挽留,情真意切,躊躇滿志。試問換成“你我他”,誰能敵這番情深意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