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聿休
2025-05-21 23:00:27

西方文學中的“決斗”

最近看的西方文學作品感覺好多地方都有“決斗”。
比如《漂亮朋友》里杜洛華在報社工作時,有人狠狠批判他,二人決斗,朝對方開一槍,幸好最后都沒有受傷;《名利場》里羅登知道妻子瑞蓓卡和斯泰因勛爵為他種下了一片青青草原后,想和斯泰因勛爵決斗,被朋友勸住了,最后沒決斗;最近看的《紅與黑》雷納爾先生覺得華勒諾先生敗壞他的名聲、侮辱他的人格,于是也想開展決斗,最后被妻子阻止了。
問了一下朋友,聽說《基督山伯爵》《安娜·卡列尼娜》里也有決斗。
而其中決斗涉及的范圍很廣,包括婚姻、工作、道義等,大部分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人格。(小說之外,真人決斗也不少見,比如普希金就是因為決斗而死的。)
去查了一下,據說早在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人遇到糾紛就常用決斗來解決,他們認為這是上帝的判決。等日耳曼人入侵羅馬后,這種習慣與羅馬法融合,逐漸規范化,還形成了司法決斗。
后來隨著司法體系的完善就慢慢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