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謝花開只為遇見你
2024-08-09 22:12:47

三國大盤點————18個經典典故(上篇)

1三英戰呂布在東漢末年的動蕩時期,各路諸侯為了討伐權臣董卓,紛紛起兵。董卓見勢不妙,先是派出了猛將華雄迎戰,卻不料華雄被關羽所斬。董卓震驚之余,決定派出其最為倚重的武將呂布出戰。呂布英勇無雙,張飛首先挺身而出,與呂布激戰五十回合而不分勝負,展現出了超凡的武藝。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羽和劉備也相繼加入戰局,三人聯手將呂布團團圍住,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混戰。呂布雖然勇猛,但終究難以抵擋三人的圍攻,最終不得不拍馬突圍,逃離了戰場。這一幕“三英戰呂布”,不僅彰顯了關羽、張飛、劉備三人的兄弟情深和默契配合,也展現了呂布的蓋世武勇,成為了《三國演義》中的經典片段。
2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當時關羽與劉備在戰亂中失散,關羽為了保護劉備的家眷(即二家皇嫂),毅然決定獨自前往河北尋找劉備。這一路上,關羽面臨著重重困難和挑戰,他不僅要穿越千里之遙的陌生地域,還要時刻提防來自各方的敵人。
在前往河北的途中,關羽先后經過了五個關隘,分別是東嶺關、洛陽、汜水關、滎陽和滑州黃河渡口。在這五個關隘中,關羽遭遇了六名守將的阻攔,他們分別是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和秦琪。這些守將或是出于對曹操的忠誠,或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都試圖阻止關羽前行。然而,關羽憑借著一身超凡的武藝和堅定的信念,一一將這些守將擊敗,最終成功闖過了五關,斬殺了六將。
這一路上,關羽的英勇和忠誠感動了無數人,他也因此被后世尊稱為“武圣”。而“千里走單騎”和“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也成為了《三國演義》中最具傳奇色彩和感人至深的篇章之一。
3溫酒斬華雄董卓篡權,廢黜了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傀儡皇帝,自己則獨攬大權,殘暴不仁。為了討伐董卓,以袁紹、曹操為首的關東十八路諸侯聯合起來,共同對抗這位權臣。然而,在進軍汜水關的過程中,前鋒孫堅遭遇了華雄的頑強抵抗并被擊敗,華雄因此囂張跋扈,連續斬殺多名大將,包括潘鳳等,使得諸侯聯軍士氣低落。
就在這危急關頭,關羽挺身而出,主動請纓前去挑戰華雄。在曹操為他倒的溫酒還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關羽已經提著華雄的首級凱旋而歸,這一幕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關羽也因此一戰成名,威震諸侯。這一“溫酒斬華雄”的壯舉,展現了關羽超凡的武藝和過人的膽識。
4桃園三結義在東漢末年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英雄人物因緣際會,走到了一起。他們都有著共同的理想和抱負,為了干一番大事業而攜手并肩。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里,他們選擇了一個風景秀麗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他們發誓要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共同實現人生的美好理想。這一“桃園結義”的佳話,不僅成為了后世傳頌的兄弟情誼的典范,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去追求真摯的友情和共同的理想。
5三顧茅廬劉備為了興復漢室的大業,四處尋訪賢才。他得知南陽郡鄧縣隆中有一位名叫諸葛亮的隱士,才華橫溢,智謀過人,于是決定親自前往拜訪。然而,由于諸葛亮避世隱居,行蹤不定,劉備前兩次前往都未能見到他。但劉備并沒有放棄,他第三次冒著嚴寒和風雪,再次來到隆中,終于在一間簡陋的草廬中見到了諸葛亮。劉備向諸葛亮陳述了自己的志向和困境,誠懇地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最終決定出山相助。這一“三顧茅廬”的故事,不僅展現了劉備求賢若渴的真誠態度,也彰顯了諸葛亮超凡的智慧和遠見卓識。它成為了后世傳頌的佳話,也常被用來比喻真心誠意地邀請和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6草船借箭在《三國演義》的赤壁之戰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展現了諸葛亮的智謀與膽識。周瑜為了刁難諸葛亮,故意提出讓他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的苛刻要求,而諸葛亮卻從容不迫地表示只需三天即可完成。隨后,他利用大霧天氣和曹操多疑的性格,巧妙地調遣了幾條草船,逼近曹營,誘使曹軍射箭。最終,諸葛亮不僅成功借到了十萬支箭,還大大超出了周瑜的預期,為赤壁之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一故事不僅彰顯了諸葛亮的智慧與膽略,也體現了他在復雜局勢中靈活應變的能力。
7煮酒論英雄“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中一段膾炙人口的情節。當時,劉備投靠曹操,但心中始終懷有反曹之志。曹操為了試探劉備的野心,特意設宴款待,并以青梅煮酒為引,與劉備共論天下英雄。在宴席上,曹操逐一列舉當世豪杰,最終卻將劉備與自己并列為天下僅有的兩位英雄。劉備聞言大驚失色,手中的筷子也掉落在地。幸而此時天降雷雨,劉備趁機以膽小怕雷為由掩飾過去,并請求曹操允許他前往征剿袁術,以此脫身。這一情節深刻揭示了曹操的狡詐與劉備的機智,同時也展現了兩人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系。
8舌戰群儒在三國中前期,劉備勢力弱小,屢遭曹操追擊,最終決定聯合東吳共同抵抗曹操。為了促成這一聯盟,劉備派遣諸葛亮前往東吳游說。然而,東吳的謀臣們對劉備的誠意和能力表示懷疑,紛紛對諸葛亮進行刁難和質疑。面對這些挑戰,諸葛亮憑借自己的滿腹經綸和卓越口才,與東吳的謀臣們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他引經據典、旁征博引,不僅反駁了對方的觀點,還闡述了聯合抗曹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最終,諸葛亮成功地說服了東吳的謀臣們,促使孫權下定決心與劉備結盟共同對抗曹操。這一“舌戰群儒”的壯舉不僅展現了諸葛亮的智慧和口才,也體現了他在外交斗爭中的高超技藝。
9空城計在公元228年的春天,魏國大將司馬懿率領大軍攻打蜀國,其中街亭一役,蜀將馬謖失守。司馬懿乘勝追擊,直逼西城。此時,西城中的諸葛亮面臨著無兵可用的絕境,但他卻展現出了超凡的冷靜與智謀。他下令大開城門,自己則端坐于城樓之上,悠閑地彈琴唱曲,仿佛城中埋伏有千軍萬馬。司馬懿見狀,心生疑慮,擔心城中有詐,最終選擇退兵。這一“空城計”不僅成功解圍,更成為了后世傳頌的經典智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