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家電維修完全自學教程
- 韓雪濤 吳瑛 韓廣興
- 5075字
- 2019-04-23 21:20:55
1.2 家電維修的基本方法
了解和學習電子產品電路的基本檢修方法是掌握電子產品維修技能的基礎,也是基本的入門環節。
1.2.1 家電維修的基本規律
(1)基本的檢修順序 家電產品的檢修過程就是分析故障、診斷故障、檢測可疑電路、調整和更換零部件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分析、診斷和檢修故障是重要的環節,沒有分析和診斷,檢修必然是盲目的。
所謂分析和診斷故障就是根據故障現象,及故障發生后所表現出的征兆,診斷出可能導致故障的電路和部件。
由于不同電子產品的電路及結構的復雜性不同,在實際的檢修過程中,僅靠分析和診斷還不能完全診斷出故障的確切位置,還需要借助于檢測和試調整等手段。
在檢修電子產品時,如何在數以千計的電子元器件中找到故障點,是維修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遵循科學的方法,掌握故障的內在規律。對于初學電子產品維修的人員來說,遇到故障機,先從哪里入手,怎樣進行故障的分析、推斷和檢修是十分重要的問題。
一般來說,檢修家電產品可遵循四個基本步驟。
家電產品檢修的四個基本步驟見圖1-51。

圖1-51 家電產品維修的工藝流程示意圖
①了解并確定故障的癥狀 確定癥狀是指必須知道設備正常工作時是做什么的,更重要的是能辨別出什么時候設備沒有正常工作。
例如,電視機都有操作部分,還有揚聲器和顯像管。利用揚聲器和顯像管產生的正常現象和不正常的癥狀,必須通過分析癥狀來回答“這部電視機本來好好的,什么地方可能有毛病才產生這些癥狀”。
在確定故障這一步驟里,不要急于動手拆卸設備,也不要忙于動用測試設備,而是要認真做一次直觀檢查,注意詢問與出現故障前后相關的現象。
詢問故障具體現象,進而判斷故障出在機內還是機外,是“軟”故障還是硬故障。
詢問時間,即詢問機器購買和使用的時間,根據時間可以判斷是早期、中期或晚期故障,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
詢問使用,確認用戶使用情況及操作是否正確,如音響產品中操作按鍵及切換檢修較多,可能有些功能處于“關閉”狀態而導致的“無法工作故障”。
詢問檢修歷程,詢問用戶該設備是否有過檢修歷史、當時故障是什么、哪里的問題、是否修好等,根據這些情況判斷現在的故障與過去的故障是否有聯系等。
最后,進行一次操作檢查,利用產品上的可操作部件,如各種開關、旋鈕等,在操作過程中注意哪些性能正常,哪些不正常,由此通過調節控制部分進一步得到更多的信息。
在檢修過程中認真查證和確認故障現象是不可忽視的第一步,如果故障查證不準,必然會引起判斷錯誤,往往要浪費很多時間。收到故障機之后,不但要聽取用戶對故障的說明,而且要親自查證一下,并進行一些操作和演示,以排除假象。
②分析和推斷故障,將故障區縮小到功能單元或微型組件 分析和推斷故障就是根據故障現象揭示出導致故障的原因。每種電路的故障或機械零部件的失靈都會有一定的癥狀,都存在著某種內在的規律。然而實際上不同的故障卻可能表現出相同的形式,所以從一種故障現象往往會推斷出幾種故障的可能性,而且一些家電產品,如音響、電視產品等電路結構的復雜性,更是給分析和推斷帶來了很多困難。
通常在該步驟中,可以利用各種圖紙資料幫助分析和判斷,如常見的電路原理圖、方框圖、元件安裝圖、印制板圖等,根據這些圖紙資料將一個復雜的電子設備電路細分成若干單元或若干有確定目的或功能的區域。例如,一臺彩色電視機,可以根據圖紙資料將其分為音頻部分、視頻部分、控制部分、電源部分和顯像管,那么當電視機出現控制失常時,則可重點分析控制電路部分;當電視機無聲音時,則可重點分析音頻電路部分等。
③檢測故障 在一些電子產品的檢修過程中,通過分析和推斷,可以判斷出故障的大體范圍。但若要確定故障部位,還需進行仔細的檢測,也就是找到具體的故障元件,如是集成電路損壞,還是晶體管或電阻器、電容器損壞等。檢測的內容主要是主信號通道上的輸入輸出波形,公共通道上的輸入輸出電壓值等,若檢測到有信號消失或衰落、電壓輸出不穩或無輸出,則基本上就找到了故障的部位或線索。
例如,對于控制電路的檢測時,其核心的微處理器一般為大規模的集成電路,對該電路模塊的檢查一般從其相關引腳的外圍元件入手,還要檢查信號通過上是否有短路或斷路的情況,測量通道上各點對地的阻抗,如果出現對地短路的情況或是出現阻抗為無窮大(100kW以上),則相關元件有短路或斷路情況,這必然導致無信號的故障。通過這樣的測量也就找到了故障的元件,更換這些損壞的元件即可排除故障。
④排除故障 通過上述的三個步驟便可以找到相應的故障根源。找到故障的根源可以說就解決了問題的一大半,接下來就要排除故障,該步驟一般包括三方面工作。
a.對故障零件的修復 如組合音響中的電位器、開關、接插件等的修復,變形不太嚴重的部件的修復等。
b.更換零件 對于無法修復的元器件、部件要進行更換。
c.更換零件后對相關部分的調整 不論是修復還是更換零件,有時需要重新調整相關部分,如更換中頻變壓器后需要重調中頻等,這一點非常重要。
在該步驟中,往往要涉及調試、拆卸及焊接的操作。在該程序中要求維修人員的操作規范,且符合調試及裝焊的工藝要求。
到此為止,已經建立了綜合的維修規律,但如果出現經過上述四個步驟后仍沒有發現所懷疑的電路有什么故障,即各種波形、電壓測量值、電阻測量值都是正常的,那么下一步應該怎么辦呢?
此時,應該從觀察測量和其他事實證據得出正確的結論,不要一味地假設“設備沒有故障”、“沒法修理要送回原廠”等,此時應本著謹慎的原則重復進行查找故障的步驟(第一步),因為任何人,甚至有經驗的技術人員也難免出現差錯,系統地執行查找步驟將使差錯減少到最小。
(2)基本的檢修原則 為了能夠快速地形成對產品故障的判斷,順利地發現故障所在,而不至于擴大故障范圍造成新的故障,特提出以下幾條檢修的基本原則。
①先“靜”后“動”
a.機器要先“靜”后“動” 這里“靜”是指不通電的狀態;“動”是指通電后的狀態。要根據對故障揭示的情況來決定是否通電。如果用戶已說明機器發生過冒煙、有燒焦味等現象時,就不要輕易通電。應先打開機器,檢查一下電源變壓器、整流、穩壓電路、電動機等有無異常現象,然后再決定是否通電檢查。
b.維修人員先“靜”后“動” 在開始檢修時,維修人員要先“靜”下來,不要盲目動手,要根據掌握的資料和故障現象,對故障原因從原理、結構、電路上進行分析,形成初步的判斷,確定好方向,然后再動手。
c.電路要先“靜”后“動” 這里“靜”是指無信號時靜態工作狀態和直流工作點;“動”是指有信號時的動態工作狀態。就是說,對整機電路工作狀態的檢查,要先查直流電路,包括供電、偏置、直流工作點等;后檢查交流電路,如耦合、旁路、反饋等。一般一個出廠產品在設計時已保證了在靜態正確的基礎上有一個合乎要求的動態范圍,如果沒有交流方面的故障,那么靜態正常后,動態一般也正常。
②先“外”后“內” 先“外”后“內”是指先排除機器設備本身以外的故障,再檢修內部。例如,一臺數碼影碟機不讀盤,或讀盤過程中卡得厲害,更換光盤后正常,說明影碟機本身并無故障。
③先“共”后“專” 在前述檢修步驟中分析和推斷故障縮小范圍時,要先考慮共用電路,后考慮專用電路;如組合音響共用的音頻放大電路、電源電路,電動產品中的控制驅動電路、電源電路等。
④先“多”后“少” 分析機器某一故障的原因時,要首先考慮最常見的多發性原因,然后再考慮罕見的原因。在常見的家用電子產品中,出現故障的許多部位有相似之處,特別是同類機型,先考慮常見的多發性原因,通常可以提高維修的速度。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維修人員了解家用電子產品各類故障所占的比例,這就需要在檢修過程中注意經驗的積累。
1.2.2 家電維修的常用方法
常見的電子產品電路檢修方法主要有直觀檢查法、對比代換法、信號注入法和電阻、電壓檢測法幾種。
(1)直觀檢查法 直觀檢查法是維修判斷過程的第一步驟,也是最基本、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種方法,主要是通過看、聽、嗅、摸來判斷故障可能發生的原因和位置,記錄其發生時的故障現象,從而有效地制定解決辦法。
在使用觀察法時應該重點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觀察電子產品是否有明顯的故障現象,如是否存在元器件脫焊斷線,電機是否轉動,印制板有無翹起、裂紋等現象并記錄下來,以縮小故障判斷的范圍。
采用觀察法檢查電子產品的明顯故障實例見圖1-52。

圖1-52 采用觀察法檢查電子產品的明顯故障實例
②聽產品內部有無明顯聲音,如繼電器吸合、電動機磨損噪聲等。
③打開外殼后,依靠嗅覺來檢查有無明顯燒焦等異味。
④利用手觸摸元器件如晶體管、芯片是否比正常情況下發燙或松動;機器中的機械部件有無明顯卡緊、無法伸縮等。
采用觸摸法檢查電子產品的故障實例見圖1-53。

圖1-53 采用觸摸法檢查電子產品的故障實例
在采用觸摸法時,應特別注意安全,一般可將機器通電一段時間,切斷電源后,再進行觸摸檢查。若必須在通電情況下進行時,觸摸的必須是低電壓電路,嚴禁用雙手同時去接觸交流電源附近的元器件,以免發生觸電事故。在撥動有關元器件時,一定仔細觀察故障現象有何變化,機器有無異常聲音和異常氣味,不要人為添加新故障。
(2)對比代換法 對比代換法是用好的部件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斷故障可能出現的位置和原因。
例如,對電磁爐等產品進行檢修時,懷疑IGBT管(電磁爐中關鍵的器件)故障,可用已知良好的晶體管進行替換。
使用對比代換法代換電磁爐中的IGBT管見圖1-54。

圖1-54 使用對比代換法檢修電磁爐故障實例
若代換后故障排除,則說明可疑元件確實損壞;如果代換后,故障依舊,說明可能另有原因,需要進一步核實檢查。通常,檢修代換IGBT管后,檢查故障是否排除時,為了避免擴大故障范圍,還通常采用用白熾燈代替爐盤線圈的方法進行檢查。
白熾燈代替爐盤線圈的具體操作方法見圖1-55。

圖1-55 白熾燈代替爐盤線圈的具體操作方法
IGBT管更換后,可使用60~150 W/220 V的白熾燈代替爐盤線圈,再對電磁爐通電,檢測電路是否正常。電磁爐通電開機后,如果白熾燈不亮說明故障已經排除,如果白熾燈亮說明電磁爐故障仍然存在,需要進一步檢查。
使用對比代換法時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①依照故障現象判斷故障 根據故障的現象類別來判斷是不是某一個部件引起的故障,從而考慮需要進行替換的部件或設備。
②按先簡單再復雜的順序進行替換 電子產品通常發生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某一點或某一個部件上。在使用替換法檢測故障而又不明確具體的故障原因時,則要按照先簡單后復雜的方法來進行測試。
③優先檢查供電故障 優先檢查懷疑有故障的部件的電源、信號線,其次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部件,接著是替換供電部件,最后是與之相關的其他部件。
④重點檢測故障率高的部件 經常出現故障的部件應最先考慮。若判斷可能是由于某個部件所引起的故障,但又不敢肯定是否一定是此部件的故障時,便可以先用好的部件進行替換以便測試。
(3)信號注入和循跡法 信號注入和循跡法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檢修方法,具體的方法是,為待測設備輸入相關的信號,通過對該信號處理過程的分析和判斷,檢查各級處理電路的輸出端有無該信號,從而判斷故障所在。
信號注入和循跡法的基本流程見圖1-56。

圖1-56 信號注入和循跡法的基本流程
該方法遵循的基本判斷原則即為若一個器件輸入端信號正常,而無輸出,則可懷疑為該器件損壞(注意有些器件需要為其提供基本工作條件,如工作電壓。只有輸入信號和工作電壓均正常的前提下,無輸出時,才可判斷為該器件損壞)。
下面看幾種采用信號注入和循跡法進行檢修的操作實例。
采用信號注入和循跡法檢修彩色電視機見圖1-57。

圖1-57 采用信號注入和循跡法檢修彩色電視機實例
采用信號注入和循跡法檢修液晶顯示器見圖1-58。

圖1-58 采用信號注入和循跡法檢修液晶顯示器實例
采用信號注入和循跡法檢修數碼組合音響見圖1-59。

圖1-59 采用信號注入和循跡法檢修數碼組合音響實例
(4)電阻、電壓檢測法 電阻、電壓檢測法則主要是根據電子產品的電路原理圖,按電路的信號流程,使用檢測儀表對懷疑的故障元件或電路進行檢測,從而確定故障部位。采用該方法檢測時,萬用表是使用最多的檢測儀表,這種方法也是維修時的主要方法。通常,這種方法主要應用于電子產品電路方面的故障檢修中。
①電阻檢測法是指使用萬用表在斷電狀態下,檢測懷疑元件的阻值,并根據對檢測阻值結果的分析,來判斷出待測設備中的故障范圍或故障元件。
利用電阻檢測法測量典型電子產品阻值的方法見圖1-60。

圖1-60 利用電阻檢測法測量典型電子產品阻值的方法
②電壓檢測法是指使用萬用表在通電狀態下,檢測懷疑電路中某部位或某元件引腳端的電壓值,并根據對檢測電壓值結果的分析,來判斷出待測設備中的故障范圍或故障元件。
利用電壓檢測法測量典型電子產品阻值的方法見圖1-61。

圖1-61 利用電壓檢測法測量典型電子產品阻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