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稿懂企業大數據應用
- 董超 盧桂林
- 2083字
- 2019-01-04 14:44:55
第二節 農業大數據的創新應用
一、加速農作物育種
傳統的育種成本往往較高,工作量大,需要花費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而大數據加快了此進程。生物信息爆炸促使基因組織學研究實現突破性進展,具體表現如下圖所示。

基因組織學研究取得進展
海量的基因信息流可以在云端被創造和分析,同時進行假設驗證、試驗規劃、定義和開發,將進一步提高作物質量、減少經濟成本和環境風險,培育對人類健康更有益的農作物。
二、農業生產環境監測
農民熟知自己的每畝土地,從作物每時每刻、每一寸生長,到可能傷害作物的風霜雨雪、蟲害等影響因素,可謂對土地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盡管擁有海量的農業大數據,但是一個忙碌的農民是沒有很多時間和精力,利用他所收集的數據來做事情的,結果就是最后被這種數據淹沒而無法做出正確的業務決策。而農業大數據就可為農業的生產環境做好監測,具體如下圖所示。

大數據可對農業生產環境進行監測
三、精細化農業服務
農業很復雜,作物、土壤、氣候以及人類活動等各種要素相互影響。隨著大數據、GPS導航、遙感衛星等技術的提高,可以管理地塊和規劃作物種植適宜區,預測氣候、自然災害、病蟲害、土壤墑情等環境因素,監測作物長勢,實現快速、智能化、定制化地幫助生產者獲取數據、分析結果,進而做出種植決策,具體如下圖所示。

大數據可精細化農業服務
另外,生產者們可以跟蹤作物流動,引導和控制設備,監控農田環境,精細化管理整個土地的投入,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和盈利能力。
四、農產品質量監測
近年來,由于農產品監管預警工作的不到位,使得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繁發生,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并且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迫在眉睫。
大數據時代,射頻識別技術、GPS、傳感器等技術在農產品鏈條中的應用,將產生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挖掘,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提供及時精確的信息,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具體如下圖所示。

大數據可監測農產品質量
五、農產品可追溯
跟蹤農產品從農田到顧客的過程有利于防止疾病、減少污染和增加收益。目前全球供應鏈越來越長,跟蹤和監測農產品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強。大數據可以在倉庫儲存和零售商店環節提高運營質量。食品生產商和運輸商使用傳感技術、掃描儀和分析技術來監測和收集產業鏈數據。在運輸途中,通過帶有GPS功能的傳感器實時監測溫度和濕度,當不符合要求時會發出預警,從而加以校正。
比如,浙江省嘉善縣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計算機端基礎上,推出了“移動端”,形成“信息可共享、源頭可追溯、數據可定位、風險可防范”的現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杭州市在全省最早探索推行全程追溯體系,在余杭區健全和完善農產品準出管理機制,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全覆蓋;麗水遂昌縣則把綠色惠農卡與省農業行政執法總隊的在線監管連接起來,可以查到農戶的用肥用藥情況。
六、調控農產品價格走勢
農產品既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時又是工業生產,特別是食品加工企業的原料。因此,農產品價格的穩定從小的方面來說關系到我們的切身利益,從大的方面來說與整個經濟環境的穩定、健康、有序運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借助大數據,可對同種農產品的類型、質量、價格進行分類比較,實時更新數據進行預警和調控,防止農產品價格“過山車”式發展,具體如下圖所示。

大數據可調控農產品價格走勢
七、天氣變化預測
在農業領域,氣象的影響無處不在。暴風雨雪等惡劣天氣直接決定了農作物的產量和銷量,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農業氣象大數據作為農業氣象領域的前沿技術,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反映。海量氣象數據將通過大數據技術,變成可實時分析應用的“活數據”,對天氣信息進行預報預警,指導農業生產與銷售。
知識在線
孟山都應用氣象大數據促進農業的發展
由于看到了氣象大數據在促進農業發展方面的極大潛力,孟山都在2013年收購了一家名為The Climate Corporation的天氣大數據公司。該公司下屬的天氣科技平臺Climate Technology Platform應用大數據融合精確定位的天氣監測、農藝模型和高清模擬天氣等技術,推出Climate Basic和Climate Pro兩項網絡及手機軟件服務。
這家公司基于互聯網和移動端的免費服務,通過先進的數據向農民提供從土壤濕度到農作物生長周期再到當前與未來天氣的田間數據,以此來幫助農民優化日常決策。注冊該服務的農民們只需要登錄Climate Basic的移動客戶端,便可得知自己農場范圍內的實時天氣信息,如溫度、濕度、風力、雨水等,甚至可以跟蹤植物成長、監控每一塊田地的谷物濕度以及即時跟蹤大宗商品價格等。當然,農民們使用、分享和上傳的數據作為個人隱私也將得到很好的保護。
如今Climate Basic服務已經覆蓋了全美超過五千萬英畝(1英畝約等于0.4公頃)的農田。除了擁有分析大量農業數據的能力外,該公司還擁有精準的農耕業務。這項業務通過對以往農田及作物產量數據的分析,實現耕種這種傳統技藝的“定制化”。根據天氣的變化進行不同深度、不同間距以及不同品種的播種活動。這樣一來,整個播種、施肥、灌溉、打農藥等過程都能夠極大地節約化肥、水、農藥等投入,把各種原料的使用量控制在非常準確的程度。這樣的精準農業不僅能夠實現作物增產,也減少了農業活動對土壤活力的傷害,幫助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