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政府大力發展地質工作,明確要求地質工作要走在國民經濟建設的前面,提出了“開發礦業”的戰略方針,并在每個五年計劃期間,都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做出了部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使中國逐步成為世界礦產資源大國和礦業大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為經濟建設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提供了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推動了區域經濟,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以礦產資源開發為支柱產業的礦業城市(鎮)的興起與發展,解決了大量社會勞動力就業,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因此,為了工業礦產原料(資源)開發與加工、工業礦產今后技術發展方向的需要,圍繞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科學發展”、“節能減排”、“環境友好”、“低碳經濟”、“七大新興產業”等調整產業結構的大政方針,結合國內工業礦產原料(資源)開發與加工的實際情況,我們編寫了本書,有利于幫助有關讀者了解工業礦產今后技術發展方向、所需的加工生產的原料和工業礦產行業優先發展的技術領域及提高礦產開采工藝、制備技術等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本書以當前工業礦產技術的國內外發展狀況、普及程度、應用前景為基礎,大量搜集、綜合整理有關資料,闡述了工業礦產資源分類、工業礦石質量和礦山開采技術條件與要求、工業礦產原料開發與投資、工業礦產企業建設方案與未來發展趨勢、塑料工業應用工業礦產原料狀況、中國工業用礦產資源的蘊藏和分布、“十二五”我國工業礦產資源及礦產品的發展趨勢與目標、工業礦產原料開發投資與環境、工業用所需的礦產原料舉例等內容。全書共分九章,內容力求由淺入深、通俗易懂、簡明扼要。本書第二~九章內容如下:①生產酸、堿、鹽化工原料所需的礦產原料;②生產化工產品所需的礦產原料;③生產涂料和顏料工業產品的礦產原料;④玻璃工業生產需要的礦產原料;⑤燒制陶瓷產品的礦產原料;⑥造紙工業生產需要的礦產原料;⑦中醫藥用的礦產原料;⑧其他工業所需的礦產原料。內容是近10多年來工業礦產資源開發研究的新成果和編者們數十年工作的親身體會,并以詞條化與通俗化形式編寫出來,以供讀者閱讀參考與查找。
本書編者們所介紹的共250多種工業礦產原料,除標明了中、英文名稱,肉眼鑒別特征及主要礦產地外,主要闡述了其組成與結構、物化性質、功能與用途等方面內容,其中包括組成的化學成分、礦物成分、結構與構造等;顏色、硬度、光澤、斷口特征以及相對密度、化學穩定性、強度變化和耐酸堿程度等基本情況與數據;主要功能、工業指標、產品用途和價值等。同時還對同類的或同一性質及用途的礦產原料形成的地質條件、空間分布情況、資源保證程度及其在經濟上的意義,按章、節做了不同程度的分析與綜述,以便讀者對資源形勢有宏觀的了解。
本書主要供從事金屬、非金屬礦產工程的科技人員、科技管理人員、經貿人員、科技開發人員與地質礦產勘查開發的地質大隊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供職工培訓使用,也可作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有色金屬礦產、黑色金屬礦產等科研單位(研究院、研究所)的科技人員、科技管理人員的參考書,作為高職高專學校冶金專業的輔助教材,同時作為全國地質礦產大學的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大學高年級學生進行畢業論文與設計、研究生進行論文研究的參考書。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許多礦產業前輩和同仁給予了熱情支持和幫助,并提供有關資料,對本書內容提出了寶貴意見。張淑謙、高銀相、崔春芳等參加了本書的編寫與審核,李力、劉殿凱、郭爽、豐云、蔣潔、王素麗、王瑜、王月春、韓文彬、周國棟、朱美玲、方芳、高巍、高新、周雯、耿鑫、陳羽、劉暉、馮亞生、宋胥晨、許霞、楊經偉、沈永淦、楊經濤等同志為本書的資料收集和編寫付出了大量精力,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以便再版時更臻完善。
編者
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