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問題研究
- 崔志勝等
- 1906字
- 2019-01-04 17:52:50
四 提升國家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客觀需要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精神文明建設是提升國家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客觀需要。2011年10月,十七屆六中全會在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黨于新的歷史時期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提出的又一重大戰略目標和任務。這一戰略目標和任務是基于文化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和提升綜合國力中的重要地位而提出的。綜合國力是指一個國家所具有的能夠有效維護和實現自身利益的各種力量的總和,綜合國力既包括硬實力,也包括軟實力。硬實力是指一個國家所具有的強大的物質力量,包括經濟力量、軍事力量、科技力量等,在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方面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但同時,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也是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新世紀,世界格局在復雜曲折中趨向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世界范圍的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加強文化建設已成為世界各國提高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的一項戰略選擇。美國的綜合國力之所以強大,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擁有強大的文化。美國的文化產業已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影視業是美國居于前列的創匯產業,與其航空航天業和現代電子業并駕齊驅。美國利用其文化霸權在世界占領別國的文化市場和思想陣地,不僅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且到處推銷美國的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沖擊和消解著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文化,深刻地影響著綜合國力競爭的國際戰略態勢。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大攻勢,在文化的作用愈發突出的今天,我們必須走一條文化強國之路,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于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中的重要地位,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凝聚和鼓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1998年,江澤民在《在全國抗洪搶險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尺度。綜合國力,主要是經濟實力、技術實力,這種物質力量是基礎,但也離不開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新的世紀,中國共產黨高瞻遠矚,又多次強調文化軟實力在提升綜合國力中的重要性。十六大報告進一步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七大報告強調:“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從總體上反映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強弱。認識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就要充分理解硬實力和軟實力之間的辯證法。在任何時候,硬實力都是基礎,而軟實力則是在物質實力的基礎上產生、發展起來的。有了強大的硬實力并不意味著就擁有強大的軟實力。但如果一個國家擁有強大的軟實力,其硬實力也會非常強大。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不僅在于它的物質發達,更重要的在于它的文化發達。那么,文化作為軟實力是如何對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發揮作用呢?對此,江澤民曾指出:“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觀點,在一定條件下,精神可以變物質,精神的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的力量。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可以促進物質技術力量的發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質技術力量發揮出更好更大的作用。”這就是說,文化的發展狀況會直接影響到一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物質力量的強弱。譬如,科學技術作為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科技進步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科技創新能力也越來越成為國際綜合國力競爭和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決定性因素。文化不僅具有社會效益,更具有直接的經濟效益。文化產業本身正是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因素。一般來說,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很多國家提出文化立國的戰略目標,并把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的發達給這些國家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為其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在改善一個國家的形象,提升國家的國際地位方面也會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新時期提升國家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勢必要在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和培育方面做文章,下功夫,必須在全社會明確樹立一個具有鮮明導向的核心價值觀來引導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并將其深深融入社會的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