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問題研究
- 崔志勝等
- 1508字
- 2019-01-04 17:52:50
六 保持文化先進性,推進文化建黨的內在要求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精神文明建設是保持文化先進性,推進文化建黨的內在要求。先進文化是對時代精神的把握,其前進方向代表著時代發展的趨勢,它是黨的活力的不竭能源,系之于黨魂、黨心和黨的生命力。因此,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是“我們黨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保持先進性的根本體現和根本要求”。
先進文化是黨的一面思想旗幟。任何政黨都必須以一定的文化作為自己的思想旗幟和精神力量。堅持什么樣的文化方向,建設什么樣的文化,鮮明地反映了一個政黨的理想信念、根本方向和精神境界,關系著一個政黨的素質、能力和興衰。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先進文化是一個政黨在思想和精神上的一面旗幟。如今黨不僅要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而且還要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只有這樣才能站在時代前列,保持自身的先進性。正如江澤民所強調的:“旗幟問題至關重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馬克思主義作為我黨的指導思想,是人類文化的最高成果和文明結晶,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它們體現了時代精神的精華和與時俱進的時代風貌。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夠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從而成為先進的政黨,就在于馬克思主義這一旗幟的引導。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先進文化建設,重視先進文化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巨大推動作用,在革命和建設各個歷史時期中始終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把先進文化作為自己在思想和精神上的一面旗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本身就是人類先進文化的代表——馬列主義發展的產物。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以先進文化為前進的旗幟,走在中國革命前列,成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先進政黨。在“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的過程中,形成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經濟文化建設,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社會主義文化方針,然而隨后的“文化大革命”使先進文化受到極大摧殘,扭曲了黨的先進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在大力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致力于文化建設,將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之一。江澤民在“三個代表”論述中提出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把先進文化建設提到了戰略的高度,這標志著黨的執政思想的成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要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保持黨的先進性,就必須牢牢把握中國先進文化發展的趨勢和要求,高舉先進文化旗幟不動搖,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文化建黨是使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效途徑。強調從文化上建黨,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圍繞“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主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理性自覺和歷史抉擇。市場經濟、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對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形成了一定的沖擊,而先進文化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靈魂,歷史發展的內驅力,也是政黨保持先進性的根本保證。當今,文化力已成為國際競爭中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成為執政黨素質和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中國共產黨能否牢牢掌握政權,既依賴于它已擁有的政治經濟資源,又取決于其擁有的文化資源。從文化上建黨,直接關系到黨的興衰存亡。是否擁有先進文化,是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否以先進文化武裝自己,決定著一個政黨的素質、能力和興衰,是使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水平的高度出發,加強黨的建設,用先進文化武裝廣大黨員,肅清落后思想文化殘余的影響,抵制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