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摘要

民族文學的(身份)認同問題是近年來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的話題。這種(身份)認同尤以其中的民族(身份)認同最有探討的意義和空間。民族文學特別是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小說中的民族認同現象豐富而復雜,這對我們探究民族文學的異質性(相對于漢族文學)和規律性都具有潛在的啟示意義,而以往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而言都很欠缺。

面對學術界對“民族文學”概念各持己見、莫衷一是的現狀,首先區分出廣義的民族文學和狹義的民族文學概念很有必要,而后者是本書主要關注的研究對象。認同理論經歷了從本質的認同論到建構的認同論的發展歷程,較為可取的認同論是綜合了二者的特點但又以建構的認同論為主。民族認同建立在認同的基礎之上但又有自己的特點。將認同和民族認同理論引入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小說和民族文學研究有其必要性、合理性和多重意義。

民族文學的很多元素都參與了對民族認同的建構,其中尤以“文學性”的幾個方面如語言、敘事、文體和形象對民族認同的建構最為隱秘和復雜,也最具理論研究的價值。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小說中,語言對民族認同的建構包括母語寫作、非母語寫作和雙語寫作;敘事對民族認同的建構包括第一人稱復數轉向、多重視角、平行對話結構、宗教文化敘事和敘事者干預;文體對民族認同的建構包括抒情性、重述神話史詩、文化展示性書寫和文體轉型;形象對民族認同的建構包括民族英雄形象、民間英雄形象和民族文化形象這三類特殊的人物形象,以及由我者形象和他者形象所構成的幾種關系模式:對話模式、對比模式、沖突模式和鏡像模式。語言、敘事、文體和形象對民族認同的建構都有其特定的機制、策略、原因、意義和限度等。對這幾方面的研究也啟發了我們對于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小說的語言、敘事、文體和人物形象,文學本身的語言、敘事、文體和形象層面,以及認同和民族認同的理論反思。

以上的研究引導我們發現了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小說和民族文學的一種特殊性質:“民族認同特性。”它不同于民族文學的民族性、文化性和審美性但又與其密切相關。它有其特定的內涵但又是動態發展的。民族認同特性的發現具有多重意義。可從兩個大的方面考察這種民族認同特性生成的原因,一方面,文學是建構認同和民族認同的重要手段,這為民族認同特性的生成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是民族文學作家的民族認同建構,這使得民族認同特性生成的可能性成為了現實。這方面又可以分為民族文學作家自發的民族文化傳達和自覺的民族文化建構兩種情況。前者主要生成了一種顯性的民族認同特性,后者則生成了一種顯性和隱性兼備的民族認同特性。而自覺的民族文化建構又與三種民族認同的危機有關:漢族文化和文學的話語壓力;現代性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挑戰;全球化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同質化威脅。

民族認同特性也昭示了中國當代少數民族小說和民族文學的文化特色,這啟發我們從民族文學理論與批評建設的目的出發,探討對民族文學進行文化研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多重價值等。

關鍵詞:民族文學;當代少數民族小說;民族認同;建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吉县| 滦南县| 古丈县| 牙克石市| 容城县| 察雅县| 黄山市| 银川市| 日照市| 福贡县| 饶河县| 湾仔区| 桦甸市| 新丰县| 都安| 新野县| 洛浦县| 龙井市| 娄底市| 甘德县| 乌兰县| 武清区| 盱眙县| 兰考县| 会同县| 晋江市| 彭泽县| 霍邱县| 石台县| 广灵县| 介休市| 东丽区| 广西| 台东县| 道真| 噶尔县| 阆中市| 鄢陵县| 鄢陵县| 汉沽区|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