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投資哲學
- 習五一主編
- 510字
- 2018-11-08 19:45:33
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
1956年,我出生在一個不起眼的工薪階層家庭。在生活中,我看到自己的父母竭盡所能地去做更多工作,以便給我帶來盡可能好的生活。我的祖父曾在羅奇代爾(Rochdale)地區的布萊特(Bright)
棉紡廠工作過,他和我的祖母住在廠里的小出租房里。我父親付全款幫祖父母買下了這所房子,直到1964年祖父去世后,我們繼承了這處房產。
在接下來的六年時間里,我們又搬了四次家,而且每一次都渴望搬進更好的房子。不斷搬家的過程,對于年幼的我來說非常痛苦;我們為此所付出的代價,也讓我印象深刻。我渴望穩定。
1970年,我的父母賣掉了他們最新的房子,然后把賣房子的錢投進了一家賣雜貨的街角小店。這個店是租來的,也許沒有比那時更糟糕的時機了——大通脹接踵而至,房價一路飛漲。于是,媽媽和爸爸把他們房地產相關的財產交換給了一家即將被樂購(Tesco)一手摧毀的企業。四年之后,這家店鋪被迫關門大吉,并且變得毫無價值。五十多歲的時候,他們不得不選擇從頭再來。事實上,他們從此再也沒有恢復過來。
對我來說,這些經歷非常受用。我的家人最近30年來始終住在同一所房子里,這并不是巧合。同樣,當我說我相信父母的遭遇是我對“買入并持有”(buy-and-hold)的投資策略更加鐘情的原因時,你也就不會感到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