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出行前的準備
如果你想到一個地方旅行,最好先提前了解一下那個地方。為什么呢?因為,如果你到了這個地方,看到了滿眼的風景,卻不知道它們的獨特來歷,那么,即使你到了火星,也會覺得和地球上某處戈壁灘沒什么兩樣——如果你不知道那是距離地球僅5500萬公里的火星的話。
火星如此,上海也是如此。
如果你不提前了解這座城市,你到了內涵深遠的城隍廟,只會覺得這是一座古典的街市;你到了歷史厚重的徐家匯,只會覺得這是一處不起眼的鬧市區;你到了抗日英雄奮戰過的遺址——四行倉庫,只會覺得這是一個失落的門店而已……
所以,為了讓自己的旅行感動而飽滿,你必須要先了解這座城市。除非,你是一個精神上的自由主義者。
上海的歷史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東吳名將陸遜被封為華亭侯,這是正史中第一次出現“華亭”二字,也往往被視為上海地方史的開端。如今的華亭鎮位于上海市嘉定區。
“上海”這一名稱最早始于宋朝。當時,宋朝海外貿易發達,上海也逐漸成為沿海地區國際港口之一。
那時的上海有所謂“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名叫“上海浦”,其西岸有“上海鎮”。
到了元朝,上海鎮升級為上海縣。
1927年,上海又升級為上海特別市,直轄于當時的中央政府。
1949年,上海被設為直轄市,至今。
再說上海簡稱“滬”的由來。
很久以前,上海地區的漁民創造了一種竹制的捕魚工具,取名為“扈”。當時并沒有“上海”這一概念,所以日子久了,這一帶便被稱為“滬瀆”,“瀆”是水渠的意思。后來便直接簡稱“滬”。“滬”的繁體寫法是“滬”,就是“扈”加上三點水。
至于“申”的由來,請看——
春秋戰國時,上海一帶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地,“申”便來自“春申君”的“申”字,這成了上海的另一個名字。
近代上海市則由靜安寺周邊發展而來,這就要講到上海租界了。
1843年11月17日,首任英國駐滬領事巴富爾抵達上海赴任,上海正式開埠。
1849年4月6日,上海道臺宣布將緊鄰縣城北門外、北到洋涇浜的986畝土地辟為法租界,之后又成立了公共租界。從某種意義上講,上海1860年之后近百年的繁榮,與這些租界有很大關系。
1920年,漢口、廣州、香港等幾大商埠都因為受到政治風潮的沖擊而繁華不再,所以無數中外商人紛紛轉往上海發展。
1928年,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原來聚集于北京、天津的大批政客紛紛南下,其中的很多人都選擇了上海租界作為定居之所。
政治、經濟力量的集中,使上海在20世紀30年代迎來了繁榮發達的鼎盛時期,同時出現了大規模的城市建筑潮。
上海至今仍存有不少當時的經典建筑,并且成為了當地的一大特色。
上海獨有的特色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一提到北京,人們就會想到紫禁城;一提到紐約,人們就會想到自由女神,等等。
那么,一提到上海,你會想到什么?
是摩天大樓云集的外灘,還是傳統里弄中的石庫門,抑或晚清、民國時期的老洋房?
其實,這些都是老上海獨有的特色。
百年外灘
外灘無疑是上海最具標志性的景觀。一個多世紀以前,當西方侵略者踏上上海這片陌生的土地時,一下子就看中了黃浦江的這片江灘。此后,這條曾經由船夫和苦工踏出來的纖道,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已然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外灘全長約1500米,東面就是黃浦江,西面則為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有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等風格。
這些建筑格調統一,造型協調,不管是極目瞭望還是徜徉其中,都能感受到一種剛健、雄渾、雍容、華貴的氣勢。
石庫門
石庫門是一種磚木結構的毗連式房屋,大多成排建筑在里弄中,是上海獨有建筑。石庫門的外形酷似走廊,中間則縱向深入,兩旁為相互毗鄰的民居。
石庫門是私密空間與公共空間交錯結合的里弄社區。居民在社區中不僅可以享受個人空間,還可以和鄰里和睦相處,培養感情。石庫門里弄在其頂峰時期多達9000多處。
老洋房
上海的歷史遺跡較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建筑。老洋房是老上海建筑中的典范。翹美的屋頂,精巧的閣樓,斑駁的黑色鐵柵欄,這些繁華大上海中沉默的復古建筑,無疑使人們能在這個國際化的都市中感受到一種歷史感與文化感。
上海老洋房一般為四面或三面臨空,裝修精致,有獨立式、和合式、別墅式等幾種類型。
來上海旅游的最佳季節
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冬季溫和少雨,日照充分。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極端最高氣溫40.2℃,極端最低氣溫-12.1℃。春秋較短,冬夏較長。
因此來上海的最佳旅游季節應為3—5月,這時的上海風和日麗,春暖花開,最適合郊外踏青;9—11月來上海也是不錯的選擇,此時秋高氣爽,但這段時間氣溫變化較大,要注意根據情況添增衣物。
來上海需要了解的方言
廣東有粵語,河南有豫語,陜西有秦腔,江浙有吳語。而我們的大上海,有滬語!
以下是上海方言的特色,你若不想讓你的上海之旅變成一次囫圇吞棗的折騰,那就快來學習吧!
(1)上海方言基本上不翹舌。
(2)上海方言里有一些輕聲發音。
(3)上海方言有些無法用漢字表達清楚,只能盡量看有聲調的拼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