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黃梅戲史話
  • 毛忠
  • 2101字
  • 2019-01-04 10:57:02

2 黃梅戲的產生和成熟

——從花腔小戲到本戲

(1)雛形階段:花腔小戲

隨著黃梅采茶調與花鼓、花燈等民間藝術的融合,形成了黃梅戲較為原始的戲曲形態——歌舞小戲。它們有的屬于一個角色的獨角戲,如以《苦媳婦自嘆》《劉素貞自嘆》等為代表的“自嘆”系列小戲;有的屬于小旦、小丑為主角的“兩小戲”,如《打豬草》《夫妻觀燈》等;也有以小旦、小丑、小生為主角的“三小戲”,如《繡荷包》等。這些歌舞小戲的演出雖然形式簡單,但它們生來就飽含著民間生活氣息,感情真摯而通俗易懂。尤其是其音樂曲調,多來自民歌小調,如【五更調】【汲水調】【對花調】【觀燈調】等。這些民歌小調本身就是對特定生活場景的描寫和人物特定情緒的抒發。這些曲調被運用到黃梅戲的舞臺表演,實際上就是將其所表現的生活場景和人物情緒,進一步豐富并加以戲劇化,黃梅戲的許多小戲即是由此創造出來的,有的還明顯呈現出由民歌轉化而來的痕跡。因此,這些小戲都有自己專用的曲調,而且一般是專曲專用。如【汲水調】為《藍橋汲水》的專用曲調,就不能用在《夫妻觀燈》中,《夫妻觀燈》也不能用《打豬草》的【對花調】,其專用曲調則是【觀燈調】。黃梅小戲中的這類曲調非常豐富,被總稱為“花腔”,所以這類小戲一般也被稱作“花腔小戲”。正如《黃梅戲音樂概論》中所說,這些小戲“曲調的共同特點是生活氣息濃,地方特色強,民歌色彩重。一般都比較明快、流暢”。除了從民間歌舞形式中發展起來,黃梅調小戲也從相近的戲曲劇種中移植大量的劇目,如來自青陽腔的《釣蛤蟆》、目連戲的《王婆罵雞》和徽戲的《小放?!返取?/p>

從清乾隆末年到道光年間的近50年中,黃梅戲積累了大量的小戲劇目,有“三十六大,七十二小”之稱,這當然是一種籠統的說法。據《安徽省傳統劇目匯編》和《黃梅戲傳統劇目匯編》的記載,其小戲劇目即有100多個。這些劇目都來源于民間生活,反映大眾百姓的酸甜苦辣,既有表現下層勞動者的勤勞樂觀的,也有對他們的缺點惡習進行否定批判的;既有歌頌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生活理想的,也有揭露剝削壓迫階級丑惡嘴臉的??梢哉f,小戲的這種創作模式,一方面塑造了黃梅戲長期以來立足和反映民間生活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也奠定了黃梅戲的基本藝術風格。

除了劇目的積累和豐富外,小戲在音樂唱腔和表演形式方面的創造也對黃梅戲產生了深遠影響。如前文提到的豐富的“花腔”,以及來源于“花鼓歌”的“彩腔”等,不僅一直為黃梅戲所沿用,而且成為其音樂發展、創新的重要來源和素材。同時,小戲的角色行當雖然仍很簡單,但這種分角色進行演唱和表演,畢竟為黃梅戲向成熟形態的戲劇形式轉變奠定了重要基礎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過渡階段:串戲

作為黃梅戲的雛形,小戲在戲劇形態上的不成熟與缺陷是顯而易見的。這首先就表現在其能展現的故事情節在容量上極其有限。其不足在于,一方面無法滿足觀眾對戲劇情節豐富曲折性的審美欣賞需求,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其自身角色行當、音樂曲調等藝術形式的進一步擴充發展。于是,聰明的黃梅戲藝人們用“串戲”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所謂“串戲”,就是利用先后創作的,在人物、情節、故事背景等方面有一定的聯系但又各自獨立的單出小戲,將其串聯起來進行演出的一種特殊的劇目編演形式。如《私情記》,即為《余老四拜年》《觀燈》《吃醋》《反情》《張二女相思》《上竹山》《余老四充軍》等單出小戲串聯起來的。它是以長工余老四、財主張二姐為中心人物,同時以兩人的愛情糾葛為主要情節作為串聯之因。而有的串戲是以共同的故事背景為線索加以串聯的,如《鬧官棚》就是圍繞乾隆年間的大水災串起了《報災》《逃水荒》《鬧店》《李益賣女》《鬧官棚》《告霸》等單出小戲。這些小戲既可以拆分后單獨演出,同時也可以合起來等同一本大戲。但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單出之間如同沒有必然聯系的故事片段一樣,并沒有大戲完整事件起承轉合的嚴密發展邏輯。

串戲不僅使黃梅戲在劇目方面更加豐富,更為重要的是,它為黃梅戲提供了可以容納更多角色行當和音樂曲調的情節內容,為成熟形態本戲的表演積累了更多的經驗。因而可以說,串戲是黃梅戲形成成熟的表演藝術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不容忽視的過渡階段。

(3)成熟階段:本戲

經過小戲、串戲等形式長期的藝術積累,到了清咸豐年間,黃梅戲開始出現了整本戲。實際上,黃梅戲本戲的產生,與流行于當地民間的說唱藝術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系。早在串戲的發展階段,有些劇目就已經開始受到這些說唱藝術的影響,如前文所述的串戲《鬧官棚》中的部分單折就是來源于“羅漢樁”的說唱腳本。這些說唱藝術為黃梅戲整本大戲提供了大量故事性較強、較完整的題材進行編演。除了改編說唱藝術腳本外,黃梅戲藝人還從該地域內的成熟劇種,如青陽腔、徽調等移植了大量本戲。如《同窗記》《槐蔭記》《羅帕記》等就是移植于青陽腔;《大合銀牌》來自漢劇;《張古董借妻》則來自徽劇。通過這種編創和移植的方式,黃梅戲逐漸積累起了數十個大戲。在移植和編創整本大戲的過程中,黃梅戲藝人也大量借鑒吸收了這些說唱藝術、成熟劇種在音樂唱腔、角色行當乃至舞臺化妝等各個方面的藝術養分,使得黃梅戲在戲劇表演方面趨近成熟,一個有特色的地方戲曲劇種儼然成型。

黃梅戲《借妻》劇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里| 焦作市| 鲁甸县| 武定县| 内乡县| 庄河市| 桃源县| 静海县| 清丰县| 即墨市| 阿图什市| 秭归县| 右玉县| 巫山县| 金山区| 城固县| 分宜县| 科尔| 额济纳旗| 永定县| 密山市| 乐平市| 大余县| 金湖县| 新津县| 临高县| 玛多县| 鸡西市| 博爱县| 察隅县| 维西| 大同县| 开化县| 安泽县| 博野县| 西充县| 卓尼县| 广汉市| 和顺县| 浦江县|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