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它們并非過眼煙云

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我的“娛記”采訪生涯貫穿了十多年,我想出個集子來紀念她。

曾經有位同事,采訪回來喜歡說一句話,“一切都是浮云”。因為采訪的是娛樂明星,現場看似熱鬧無比,但寫完報道,確實也就如過眼云煙,特別是這個時代的娛樂崇尚“速食主義”。

我在專訪臺灣音樂節目主持人馬世芳時,他曾說過一句話,“流行音樂從本質上來說是朝三暮四的,今天流行這個明天流行那個”,但是他認為流行音樂也可以介入文化,希望大家的記憶不要斷裂得那么快。我也想通過這樣一本集子,為自己的采訪生涯作個總結,告訴自己,也告訴人們,記者的采訪報道“并非朝三暮四”,這些文章也并非過眼云煙。

我做了很長時間別人眼中的“娛記”。

2000年,我開始加入記者隊伍。由于報社所屬的影視報性質,我很快成為一名娛記,從電視劇、電視欄目、廣播、電影、演出到導演、歌手、作家、書畫家……各類的采訪都做過,也做過封面明星、娛樂、演出、電影、閱讀、生活家、藝術等各種欄目和版面。嚴格來說,我不算真正的娛記,因為不是專寫娛樂八卦文章,我只是一名文化娛樂記者。對于每一位采訪對象,我從來不是抱著娛樂的心態。對于撰寫的每一篇文章,我的態度也是挺嚴肅的。

十多年的采訪經歷,見證了娛樂文化圈的變遷,也經歷了媒體的巨大變革。經歷過紙媒的輝煌,也經歷過紙媒的衰落。經歷過報紙幾次大換血、大改版,也經歷過她從極度的華麗歸回本來的面貌。潮漲潮落,浮浮沉沉,風風雨雨,不變的是我依然在寫著。

整理十多年的采訪文章,是一次去蕪存菁的過程。我把這本書定為“人物訪談錄”,是因為人物采訪是我采訪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選取了我采訪過的100位人物,分為“影視篇”“音樂篇和戲劇篇”“文化篇和藝術篇”,三本共六個部分。這些文章都是我挑選了好幾次,按照采寫的時間先后排序,選取歷經時間沉淀后依然有價值的文章,集結而成。

這個集子里收錄的文章,也是以內容是否有價值為選擇標準,而不是采訪對象的知名度。

這些文章大部分是在一對一專訪的情況下完成的,也有一些是通過電話專訪、郵件專訪。當自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我愈加感受到紙媒“內容為王”時代,專訪的意義和彌足珍貴。

忘不了那一個個為了采訪而奔波的日子,特別是2010年我們華麗變身時尚生活周刊的那幾年,幾乎每周都要完成好幾篇專訪或專題,周末經常出門采訪,晚上通宵奮戰趕稿。雖然很辛苦,但現在想起來,依然是自己職業生涯非常重要的財富。C.S.路易斯在《痛苦的奧秘》中說:“苦難是上帝化妝的祝福。”苦難從來都不是目的,而是自身成長的磨礪石。感謝辛苦又豐富的日子。

記得在書店翻書時,看到不少人物采訪或節目訪談內容集結出書,可能這是采訪文章最好的歸宿。我知道自己不是孟靜、易立競、黃佟佟,但是我寫的人物訪談錄有自己的方式。

記者寫的報道,很多人認為是速食品,過后就沒什么價值了。有人會說,已過時效的采訪文章還有價值嗎?我認為依然會有,賈樟柯說過:“不是所有東西都能被時間摧毀。”閃光的言論和思想不會因為時間而湮沒,當我回頭再看,發現他們的話依然在閃光,而我想留住的,正是這些閃光的內容。我,只是一個記錄者。

相信這個集子里出現的文章,能夠讓人們了解文娛圈的一鱗半爪,讓霧里看花的朋友們了解“娛記”是怎么回事。如果您能從中獲益,也就達成了我的心愿。

部分攝影:鳴謝宋晨、韋深林、戴駿、王曉東、劉振源

另注:文中涉及的采訪人物身份皆為當年采訪時間的身份,可能會和目前的身份有所出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沭阳县| 汽车| 汤原县| 金华市| 大悟县| 安徽省| 金塔县| 永福县| 武乡县| 富源县| 平阴县| 财经| 泰来县| 宝鸡市| 霍州市| 茶陵县| 永昌县| 山东省| 永川市| 竹北市| 友谊县| 徐汇区| 古丈县| 凭祥市| 明溪县| 方城县| 瑞安市| 将乐县| 闵行区| 克拉玛依市| 焦作市| 桦甸市| 塔河县| 永济市| 陇川县| 郁南县| 友谊县| 舟曲县| 万载县| 古丈县| 鸡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