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
- 駱玉明解注 (日)細井徇撰繪
- 355字
- 2019-01-04 01:29:55
芄蘭
寫一童子威儀儼然,埋怨他不和自己相好,當屬戲謔之作。古注以為諷刺衛惠公驕慢于大臣。
芄蘭之支 童子佩觿
雖則佩觿(xī) 能不我知
容兮遂(suì)兮 垂帶悸兮
芄(wán)蘭之葉 童子佩韘(shè)
雖則佩韘 能不我甲(hé)
容兮遂兮 垂帶悸兮
芄蘭:植物名。其果實結莢形狀似觿,以此喻觿。
觿:象骨制的解結用具,形同錐。成人佩飾。
能不我知:難道就不再跟我相匹合?知,匹合、匹交,男女交合意。容兮遂兮,垂帶悸兮:此二句形容“童子”穿戴成年男子衣飾的架勢。容,佩刀,或解為儀容。遂,佩玉,或解為老成貌。悸,帶下垂貌。
韘:象骨制的鉤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時用于鉤弦。
甲:通“呷”,欱也,亦有男女交合意。

芄蘭
今名蘿藦,多年生草質藤本,嫩葉可食,枝、葉、果實均可入藥。其果實呈紡錘形羊角狀,似觿,是華中、華北一帶較為常見的野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