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
- 駱玉明解注 (日)細井徇撰繪
- 429字
- 2019-01-04 01:29:43
采蘋
描述女子采摘浮萍、水藻,置辦祭祀祖先的活動,為當時女子出嫁前的一種風俗。
于以采蘋 南澗之濱
于以采藻 于彼行(xíng)潦(lǎo)
于以盛(chéng)之 維筐及筥(jǔ)
于以湘之 維锜(qí)及釜(fǔ)
于以奠之 宗室牖(yǒu)下
誰其尸之 有齊(zhāi)季女
于以:在什么地方。蘋:即水生浮萍。
藻:多年生水草。與蘋皆為古時祭祀用。
行潦:流動的雨后溪水。行,通“洐”(此有爭議,有讀航)。
筥:圓形的筐。方稱筐,圓稱筥。
湘:烹煮。
锜、釜:煮食用的鍋,三足鍋為锜,無足鍋為釜。
宗室:宗廟。牖:窗。
誰其:倒文,其誰。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當神,稱尸。
齊:“”之假借,美而恭敬貌。季女:少女。

蘋
今名田字草,多年生沼生水草。生于靜水淺水、池塘、稻田中。嫩莖葉可食,可入藥。先秦時代主要的食用野菜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用品。
藻
今名菹草,又稱蝦藻,多年生沉水草本,生于流動水域。古代常見的食用植物,也有驅火避災的象征意義,成為周代的祭品。其中《小雅·魚藻》中的“藻”可能為金魚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