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思想解放,科學(xué)務(wù)實,勇于創(chuàng)新

入黨后王進喜在當(dāng)年6月?lián)侮犻L,貝烏5隊干得更歡!他起鉆,下鉆都猛,進尺快而事故少,他的干勁特別大。他還有個特點,頭腦里點子特多。1956年,我國鉆井材料有點緊張,鉆頭不夠用,他就主動到廢材料堆里找用壞了的舊鉆頭,吊鉗牙、卡瓦牙、開口銷子、拉桿、大小螺絲帽等,看著能用的一律揀走,就連斷鋼絲他也要,說拿回去打成繩套,搬家就用上了。

貝烏5隊就是靠著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和韌性,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堅持為國家打井。這種打法要比物資供應(yīng)充足、材料齊備情況下多付出兩倍、三倍甚至幾十倍的力氣和汗水。在打“761”井時,共用了25個舊鉆頭,沒用一個新的,這就意味著要比使用新鉆頭起碼多付出25倍的勞動,每換一次鉆頭就得把打進井里的所有鉆桿一根一根從井下起出來,換上鉆頭再一根一根打下去,大大地折騰一回。而井越深地層越硬,舊鉆頭能打的進尺就越少,起下鉆也就更多更勤,付出的勞動量就更大。試想:如果用新鉆頭5個能打完一口井,只需起下5趟鉆,而用了25個舊鉆頭得起鉆25趟,這要多流多少汗,多出多少力啊!有一口井,開鉆才幾十米就碰上了一個厚達一百多米的河卵石層,非常難打。別人鉆了十幾個小時鉆頭就是不下去,王進喜接過手也干了兩個小時,仍然不進,他想到了,是泥漿的黏度問題,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在泥漿池里添上十袋水泥,恰到好處,泥漿稠些,砂子帶上來了,小河卵石也上來了。既要甩開膀子干,又要多動腦筋,跟鐵家伙光拼臂力,有時還拼不贏它呢。

1957年年初,玉門油田鉆井發(fā)展迅猛,可鉆頭、鉆桿和鉆井設(shè)備的易損配件越來越少了,使一些鉆井隊停了鉆,鉆機入庫,工人放假。

王進喜問大家:“咱們隊是交鉆機,還是想辦法接著打?”

“國家有困難,咱們得為國家分憂,當(dāng)主人的不能見困難就怕!”

“鉆井工人不打井,還叫鉆井工人嗎?咱們應(yīng)接著打!”

血氣方剛的西北漢子,被祁連山打造得成山一樣的脊梁。

“對,就是要飯也要堅持打,不就是多吃一些苦嗎?”王進喜熱血沸騰了。

孔子說:“勇而好問必勝,智而好謀必成。”虛心好學(xué)的王進喜雖然敢想敢干,但是他從不蠻干。他找到曾經(jīng)是鉆井隊隊長的蘇聯(lián)專家米列爾請教,米列爾告訴王進喜一些用過的東西修一修還能用。

“這些舊鉆頭能用嗎?”王進喜又問。

“修一修可以用。”專家米列爾肯定地回答。

王進喜高興地帶領(lǐng)技術(shù)員田肇雄及鉆井工人李安山、藺天印、馬萬福半夜來到廢鉆頭堆上,挑選了一堆廢舊鉆頭,放進大桶里加火燒,用水煮,接著用機油浸泡,把損壞的鉆頭修理好,使每個輪都能轉(zhuǎn)動。可是,這些用過的廢舊鉆頭不頂用,只打一會兒就壞了。

“壞了就換,就是不能停鉆。”王進喜說。

1956年11月,貝烏5隊在三角灣打765井,在快要完鉆的時候,上級通知因地質(zhì)需要,接著在附近再打一口井,新井位就定在765井位13米開外的地方。

對鉆井隊來說,搬家是個大麻煩,40多米高的井架,幾十噸的設(shè)備器材,每打完一口井都要搬往新井位。而在20世紀50年代,玉門油礦最大的起重設(shè)備是8噸馬斯吊車,最大載重卡車是11噸的太脫拉。一部中型鉆機安裝隊,加上鉆井隊的配合,抓得再緊也得六七天才能搬完。王進喜一直為這搬家失去的時間而惋惜。因此,怎么減少搬家時間,縮短打井周期就成了他的一件心事。

雖然只有13米遠,但按制度規(guī)定也得放架子拆搬。所謂“放架子拆搬”,就是把40米高的井架放倒,拆成上中下三節(jié)和人字架一節(jié)一節(jié)地用車拉;而與井架連成一體的懸吊系統(tǒng)的大鉤、鋼絲繩、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水龍頭、立管等等都拆下來一件件搬遠,兩米多高的鉆臺也要拆成上下大梁、支架、船形底座,安裝在上邊的柴油機、絞車、轉(zhuǎn)盤變速箱等也得一件件卸下來,這樣大拆大搬,加上重新安裝,既要大量的車輛、人力,又得花好幾天的時間……

王進喜望著這13米的距離,他琢磨怎樣才能節(jié)省時間,提高工效,心急火燎,能不能想個更好點的辦法呢?

晚上開會,他對大家說:“搬家太讓人頭疼了,如果有大吊車、大卡車那多來勁,有三天就搬完開鉆,一年我能多打好幾口井。如果有直升飛機當(dāng)?shù)踯嚕幌伦影雁@機吊起到新井位,當(dāng)天就開鉆那有多痛快。”他這一說,引起了一陣哄堂大笑。王進喜說:“你們笑什么?即使現(xiàn)在做不到,我們也得想辦法巧干,你們都要當(dāng)諸葛亮出點子。”這時一個青年工人說:“沒有直升機來個火車頭也行,一下子把井架和鉆機全拉過去多帶勁!”他這一說,真的就提醒了王進喜,他高興地說:“對呀,咱們能不能上他十幾臺拖拉機,不放架子來個整體搬家呢?”

鉆機整體搬家

說干就干,王進喜來到井上,他一看,井場附近地勢平坦,幾十米內(nèi)沒有任何障礙物,覺得有門,就找到技術(shù)員田肇雄,對他說:“小田,這口井距離這么近,地又平,咱們來個不拆不卸整體搬家怎么樣?”小田說:“這可是前人沒干過的事,咱們得好好研究計劃一下。”于是二人來到井架下,觀察了船形底座的受力情況,又對整個設(shè)備的固定情況進行檢查,田技術(shù)員說:“看起來鉆臺部分沒問題,就是井架會不會晃倒沒把握。另外,怎么拉,大繩怎么掛,我得計算一下,拿個方案出來再說。”王進喜說:“行,快點拿出來讓大家研究補充。”

大家很贊成王隊長的大膽設(shè)想和革新精神,一位老工人說:“要是拖倒井架子可咋辦?”王進喜說:“你不用怕,學(xué)走路就不能怕摔跤,要革新就得為了開條新路冒點險嘛!”田技術(shù)員說:“我想了,用兩臺拖拉機兩邊拉著,井架不會倒。”

11月23日這一天,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765井場上人聲鼎沸。5隊的工人們既緊張又興奮,按照分工堅守在各自崗位上,14臺大拖拉機陸續(xù)開來,大隊長王嘉善等有關(guān)領(lǐng)導(dǎo)也來到井場。拴好繩套以后,王進喜和田肇雄又認真地檢查了一遍,確保一切穩(wěn)妥之后,總指揮王進喜又講了一遍注意事項,規(guī)定了開、停、快、慢等指揮手勢,要求大家瞪大眼、繃緊弦、細心大膽,勝利完成這次整拖任務(wù)。

中午12時整,王進喜頭戴鋁盔,身著工裝,站在兩排大拖拉機前邊,把他最愛戴的那頂前進帽高高舉過頭頂,甩了三圈,然后猛地向下一壓,負責(zé)牽引的12臺拖拉機按照他這個“指揮旗”的指揮,立即啟動,高大的井架連同那巨大的鉆臺,在轟鳴的機聲中徐徐前進,10分鐘后安全、平穩(wěn)地來到新井位上。

這時,整個井場一片歡騰。大隊長王嘉善和王進喜、田肇雄三個人緊緊地握手,向貝烏5隊表示祝賀。

這次整體搬家的成功,轟動了整個鉆井戰(zhàn)線,全玉門油礦都知道了王進喜的大名。

雖然只是10分鐘走了13米,但它卻是中國石油工人在石油鉆井史上的首創(chuàng),它標(biāo)志著一項省時高效的鉆機搬家新工藝的誕生,不僅為后來玉門油田大戰(zhàn)中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為超“功勛”鉆井隊,一年能上十萬米打下了基礎(chǔ)。

王進喜一生中有許多創(chuàng)新和奇跡,這是又一個。

12月底,貝烏5隊進尺萬米,比1955年全年進尺翻了一番,第一次跨進先進鉆井隊行列,打了一個翻身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林县| 拉孜县| 岗巴县| 改则县| 巫溪县| 高唐县| 安图县| 永仁县| 巴彦县| 大埔区| 安化县| 定襄县| 黑水县| 东至县| 叙永县| 金寨县| 盐城市| 甘谷县| 海伦市| 隆安县| 常熟市| 平乐县| 岳池县| 扎赉特旗| 盐源县| 合水县| 河北省| 连南| 杂多县| 兴化市| 郯城县| 阜新市| 平果县| 息烽县| 什邡市| 宜春市| 张北县| 霍林郭勒市| 抚宁县| 梨树县|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