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百倍珍惜“工人”身份

1949年9月25日玉門解放,10月初,王進喜轉為正式工,當時主要工作是提油提水,還趕過一兩個月的大車,拉過糞和草。

王進喜當上了鉆井工人,當時他已經27歲,他說:“我這一輩子最大的理想就是當個好司鉆,不達目的死都不甘心!”

在長期的苦難中掙扎的王進喜,他的靈魂和肉體都必然要在苦難中折磨,在貧窮與險惡的鐵砧上鍛煉。但是,他沒有怨嘆,反而在這人生苦難的歷程中,磨煉著他那剛毅堅石般的性格,磨煉著他那超人的偉大的品格。要不為什么有人說:苦難是最好的老師呢?

翻開厚重的歷史,我們又回到了過去,看到了歲月的滄桑。

1951年秋天。在甘肅玉門油田,一股黑色的稠漿從井口沖天而起,仿佛一支巨大的黑炮開了花,好嚇人!我們在場的人臉上、身上都濺上了油花、油點……這里是王進喜帶領他的鉆井隊在玉門油田礦修復好的第一口廢井復活。身上、臉上,都開了油花,大家相互看看,不由得一陣大笑。

他們接連又修復了三口廢井。工人們很喜歡王進喜,他的徒弟簡直把他當成親人。有一次,徒弟把鉆頭掉在井里,井已經鉆了很深,對井隊來說,這是個麻煩的事故。王進喜知道后,趕快上鉆臺親自打撈,打撈了很長時間,影響了他們班的進度,直到下班后,才坐下來幫助徒弟總結教訓。徒弟向我講起他師傅的時候,就像講他的父親那樣親切。

王進喜說:我們經過艱難,經過無數次打擊與失敗;我們也領略過戰勝困難,得到鼓舞的寬慰;我們從一無所有到擁有許多,都是我們共同奮斗的見證!正是這殷紅的咸澀、甘苦交合的眼淚,培養了我們果敢的心。工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勞動和良心,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承認,在不知不覺中,人們聽到了他們的名字——英雄的石油工人。

夜幕籠罩了大地,嘉峪關外的冬天來得特別早,寒流一來,零下二十度算不了什么,還會降到零下三十度左右。

祁連山山峰和它懷抱里的井架、樹木都好似黑色的剪影,惟有終年不化的積雪,在頑強地表現它的色彩。井架上亮著幾盞電燈,在祁連山的懷抱里顯得幽暗而神奇。王進喜又走上鉆臺,頭戴鋁盔,手握剎把,鉆桿在他的操持下向地層深處滑動,發出一陣隆隆巨響。這時候的王進喜仿佛是一位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別人是不能走近他的。

天陰了,鵝毛大雪飄灑在泥漿池里,一忽兒就被流動的泥漿吞沒了,紛紛揚揚的雪片,為大戈壁演繹一幅撲朔迷離的景象。聽著耳邊震驚戈壁的巨響,看看在滴水成冰的嚴冬里,王進喜和他的伙伴們怎樣和大自然搏斗,那征服者的豪情,會感動在場的每個人。特別是他那種在困難面前頂得住,關鍵時刻不含糊、拼上老命也要往前搶著干的精神,影響教育著他周圍的人。

王進喜百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人”身份。他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新中國的鉆井事業,他苦大仇深,忘不了黨的恩情。為了報答新中國,他下定決心要煉出一身基本功,吃苦耐勞,他把工友們都看成是親兄弟。

在干旱的大戈壁懷抱里,人類最珍貴的友愛竟如此強烈,甘霖般滋潤著人們的心靈。那高尚的真情仿佛為我們外來者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

1953年3月27日,玉門油田正式組建貝烏5隊,當時玉門只有6個鉆井隊,而貝烏5隊是年年落后,工作生產年年倒數第一,人稱是“豆腐隊”。

“隊長,再過幾天就是清明了,我要回家給我爺爺上墳去。”

“隊長,我家捎話來了,讓我回家娶媳婦。”

這么隨便請假的天天都有。

由于貝烏5隊的鉆工都是西北的農民,生活在山溝里,沒上過學,沒見過汽車,也沒見鉆機,沒有文化,沒有技術。每打一口井,司鉆們“慢慢轉、小鉆壓、輕輕打、慢慢劃”,一個班半天只能鉆井十幾米,一個月才能打一百米,他們認為這是很正常,一年才能鉆井800多米。另外,因為過去鉆井事故較多,傷過人,也死過人,可見鉆井的難度很大。貝烏5隊心理負擔大,思想壓力重,所以開鉆以來,事故不斷,不是卡鉆,就是斷鉆具、掉牙輪,一年下來總是落后。該隊落后,早就引起上級領導的重視,從1955年3月開始對此隊調整改組。

1954年,王進喜成為貝烏5隊司鉆。

王進喜來自貝烏6隊,是有名的過硬司鉆,由于他愛學習,技術過硬,工作中又能吃苦耐勞,任勞任怨,被評為油田勞動模范,光榮地出席了玉門第一屆勞動模范大會,為了改變貝烏5隊的落后面貌,油田領導決定,把王進喜調到貝烏5隊當司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许昌市| 扶绥县| 米脂县| 宁河县| 舒兰市| 故城县| 都昌县| 泾源县| 邯郸县| 抚州市| 舟曲县| 福安市| 沅陵县| 志丹县| 潜江市| 克什克腾旗| 郸城县| 岳西县| 十堰市| 景东| 堆龙德庆县| 东辽县| 玛多县| 原阳县| 三门县| 富平县| 德兴市| 仙游县| 科技| 辽宁省| 宁南县| 四会市| 彭泽县| 古丈县| 沅江市| 兴义市| 吐鲁番市| 和龙市| 江华| 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