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咸阜之行
- 萌徒嫁到,師父不要跑
- 舞慕執櫻
- 1639字
- 2018-03-15 16:34:45
太安鎮此行,長了灝澤的士氣,長了他的肯定和自信。
“師兄,你總是教我念書識字,還有一些人生哲理,可是并沒有很仔細的教我怎么斷案啊!”
一月后,即將到達咸阜的他們。
筠琦總算反應過來了什么。
灝澤一手按住她的腦袋:“你把字認全了再說,還有啊,之前哭哭啼啼,是誰說不好玩啊什么的?”
筠琦這塊料,得師傅磨煉,他還不夠格呢,畢竟自己沒有出師。
筠琦“哦”了一聲,有些不痛快的望著灝澤。
坐在馬背之上,遙望遠方的風景。
遠方是什么地方呢?
“前面是咸阜,咱們在那邊落腳。
之前師傅交代,叫我來這里看看老熟人。
在太安耽誤的日子,還好也不影響我們的行程。
不過小琦,你千萬記住,你現在是男孩子的打扮,是男孩子,我的師弟。
不要暴露你自己的身份哦。”
灝澤忽而一笑,想到師傅屆時看到這樣的小琦,應該是心里又氣又喜的。
第一次,這么想快點見到師傅。
筠琦則一臉若無其事,也不仔細參詳師兄的話,兀自揣摩剛剛師兄教他的那些個圣賢文。
馬背上,筠琦突然發問:“師兄,《論語》背了能如何?”
灝澤牽著韁繩的手,顫了顫,說實在的,他自己也不會背:“多學一些沒什么不好的。
怎么,覺得難背了么?”
路上都是春意盎然的美景,綠意很是濃密,但不知筠琦的心思都不在這些上:“師兄,不難背,可是我不知道背書的用處在哪里?
如果需要輔助斷案,能認識,能讀懂不是就可以了么?
還有啊師兄,我們君齊書生為什么要叫君齊書生呢?小琦不懂。”
三個問題,三個糾結。
“咱們第一代的祖師爺那可是絕對的至高無上,風光無限好。
聽說救過皇帝陛下,所以賜名與君同齊。
加上祖師爺本身就是文弱書生的形象,所以明白了吧?”灝澤為了阻止筠琦再有這些稀奇古怪,而他又不擅長的問題,索性騰空一躍,上了馬背。
手上力氣集中,一提一喝,加快了速度,騎馬飛速向咸阜而去。
筠琦對這極快的速度十分拒絕,因為速度快,所以迎面而來的風大。
風大就影響了她觀察周圍的情緒。
師兄說過,觀察是來自四面八方,有時候是小事,有時候是人。
現在這么尷尬而又緊張的氣氛是怎么了?
“吁!”突然一勒馬,轉眼就到了咸阜城下。筠琦一驚,差點從馬背上摔了下去。
“沒事吧?”還算灝澤有心,立馬將她扶住,趕忙詢問。
筠琦見有驚無險,搖了搖頭:“師兄,我們要見的熟人,是誰呀?”
灝澤這才四處看去,人來人往,此時還不好說。
剛入城,這里的風土人情和太安有有所不同。
節奏稍慢,人們往來之間,神情之中仿佛都有著謙遜和尊重。
路上偶爾跑過一兩只貓狗,也沒有人特意去趕,而是會小心的讓讓路。
這樣的氣息,仿佛是極好的。
灝澤記得,咸阜的縣令叫屈問,是當地書香門第出身。
為人就是謙遜有禮,不貪污受賄,不欺壓百姓,不胡作非為,不包庇親屬。
還算是公正廉明的一個官員。
如今來到這里,眼見風氣如此,可見地方父母官的管轄的確很好。
欣賞人家地盤的好,自然也不能忘了師傅的吩咐。“這個兄弟打擾一下,請問你知道悠然館在什么地方么?”
攔了一個看起來還挺溫和的少年問道。
少年果然彬彬有禮道:“哦,是謝家的悠然館,你們從此處一直向前,路過三個巷子口,往東過了坊門,再走百步即能看見。”
灝澤一番感謝,聽起來,悠然館也不難找。
“大哥哥,漂亮姐姐送你的荷包掉了。”少年欲走之時,被筠琦喚住。
少年一驚,連忙回身去拾。
那繡工精致,顏色桃紅的確溫馨。看少年又如此緊張,說是心上人送的也不為過。
拾起的時候,特別小心翼翼的撣去上面的灰塵,然后望著筠琦笑了笑:“多謝小弟弟了。”
目不轉睛的盯著少年離開的方向,筠琦若有所思。
灝澤的視線也停了片刻。那個背影多少帶了一些幸福和期待,好像這就是書上說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怎么,看見帥哥哥,就開始冷落你灝澤師兄了么?”
灝澤很快轉移了目光,拉著韁繩時,卻發現筠琦那游移的視線。
筠琦低了頭,拿起身上的那個荷包:“師兄,這是月婆婆給我做的。
可我記得,我之前還有一個才對,那個好像是我娘給我做的。
師兄,你知道那個荷包去哪里了么?”
的確,有個荷包的存在。
灝澤一度以為,筠琦是沒有了任何記憶,雖然會慢慢的恢復,現在看來,并非如此。
春風拂面,雖不刺骨,但有時候,也能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