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竇桂梅與你共讀名著:我所熟悉的野生動物
- (加)E.T.西頓
- 2347字
- 2019-01-03 17:39:50
“E.T.西頓(1860-1946)出生于英國,六歲時全家移居到加拿大。他是個博物學家、社會活動家和作家。他起初學習自然科學,后來到法國學寫生畫。他迷戀大自然,回到加拿大后,在草原地區住了很久,對動物的生活作了詳細的觀察。他的動物小說有一個特點,就是忠實于動物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這些特征是從草原、森林中親眼目睹來的,所以是活生生的。” 讀西頓的小說,每次都會被他筆下的動物感動。
本書選編了《狼王洛波》《烏鴉銀斑》《豁耳拉格》《愛犬賓哥》《泉野之狐》《蹓蹄飛駒》《黃狗烏利》《紅頸山鶉》八篇。這些作品除了帶給我們新奇以外,通過作者細致入微的描寫,我們能夠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動物世界。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打動人心的力量。
動物是聰明的
能夠感受危險的賓哥,還能夠懂得主人的意圖,最終把救命的扳手放在主人面前;能夠用各種辦法捕獵的狐貍,把獵狗繞得團團轉;能夠識破各種捕獵辦法的狼王,把毒餌堆在一起,把捕狼夾破壞掉;聰明的棉尾兔,有各種躲避捕獵的辦法……好像這些動物都“被人類所不知道的一種智慧力量引導著”。
但是作者又沒有把這些動物神化、人化,作者在這些作品中用一個個有趣的畫面展示著這些動物的本性。賓哥用鼻子去碰捕鼠器,結果一下子被彈了回來,在作者的哥哥擠牛奶時賓哥的“自作聰明”,招來了一頓懲罰。把一只喜歡搞惡作劇而且還很愚笨的狗展示在我們面前。狐貍“疤面”在戲弄獵狗時,隱藏在溪谷里面二十分鐘,竟然一直沒有注意到身后有人類這樣可怕的敵人。
這些細微的地方是我們所不知道的,看著這些像被賦予了神奇力量的動物,我們不得不產生敬佩之情。自然在塑造人類的同時,也塑造了另一批有智慧的生命,它們的很多行為雖然出自本能,但是這些本能也是在生活的過程中產生的,不是生來就有的。這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示,智慧是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中,才能鍛煉人的思維,在沒有辦法的時候,也會開發出潛能。
動物是頑強的
為了生存,不管是哪種動物都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即使是狼王洛波也不得不在生存的空間中奮斗著。
每一種動物都是頑強的,賓哥在中毒的情況下,堅持爬到主人家門口;維克森在失去丈夫和三個孩子的情況下,仍然多次想辦法營救小狐貍,甚至每天夜里用牙齒撕咬鐵鏈;狼王洛波在被捉到的時候,仍然試圖去反抗;兔子在面對蟒蛇的時候,也沒有坐以待斃……
一個個精彩的畫面就展現在我們眼前,這些或大或小的動物,以他們自己獨有的方式展現著生命的頑強,讓我們看到了很多生命的奇跡。
動物是有情的
賓哥,一只對主人充滿信任的獵狗,他甚至能夠感覺到主人的危險,他和主人并不是形影不離,但是卻能感覺到主人的信息。在主人被兩只捕狼機夾住,即將被狼群吃掉的時候,賓哥出現了,救出了主人。這是一只忠實的狗。
春田狐一家,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享受著動物界特有的天倫之樂。當丈夫被槍殺,母狐維克森給三只死去的小狐貍喂奶,給他們準備吃的東西。維克森不顧危險,去給被捉的小狐貍喂奶,甚至以為把鐵鏈埋起來就可以把小狐貍救走,當一切的努力都失敗以后,維克森用有毒的食物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孩子。從此再也沒有出現,可能也是服毒自盡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被情誼包圍的狐貍之家,狡猾已經不再是狐貍的代名詞。
狼王所有的“不可一世”的功績,他的所有智慧、所有謀略,在母狼“白蘭花”被殺后,一下子消失殆盡,變得傷心而又不知所措,最終被獵人并不高明的方式捉住,結束了一生。前后的巨大反差,讓我們看到了尋找“白蘭花”的狼王的迷茫。
棉尾兔媽媽對孩子的愛體現在,她把所有的本領教給了孩子,把所有的危險留給了自己。
動物是無奈的
人類的活動給動物的生存帶來了很多影響。捕狼夾、獵槍、毒餌,這一切都足以令狼這樣的動物喪命。狼王的智慧來自生活經驗,他不止一次地看到自己的同伴倒在槍口之下、倒在捕狼夾下、倒在毒餌下,這每天重復的一幕幕在他的頭腦中刻下了深刻的印痕,因此他才可以面對鮮香無比的毒餌不為所動,并且命令自己的族群不要去動。好奇心是一切動物的天性,但是殘酷的現實卻讓好奇心成了動物的弱點,當狼王去破壞捕狼夾的時候,另一些狼馬上犯了錯誤,被另一個捕狼夾捉住了。“防不勝防”應該是動物界的口頭語了,在這個到處充滿著危險的世界上生存,真的很難,也需要克服很多自身的弱點,狼王克服了,所以他才會成了不可一世的狼王。但是,有一個弱點,那是任何動物都克服不了的,那就是“情”,狼王因為對“白蘭花”一往情深,所以他忘記了所有曾經的教訓,不顧危險到處尋找“白蘭花”,最終,疲憊的他被捕狼夾捉住,四肢都被牢牢套住。可以想象,沒有“白蘭花”,他已經覺得生活沒有了意義。
棉尾兔一家,因為森林的砍伐,因為荊棘叢的去除,缺少了避難的地方,缺少了食物;因為外敵的入侵,一次次努力著,最后差點被一只雄性的兔子趕走。當看到那只雄性的兔子欺負拉格的媽媽,把她弄倒在地,拔她身上的毛發,而自己的兒子拉格絲毫沒有辦法的時候,我們的心在發抖。
想想維克森從一家其樂融融到孤苦伶仃,她的心里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在決定親手毒死自己孩子的時候,她又是怎樣去抉擇的。
這些無奈,確實就出現在了這里,明白地擺在我們眼前,不管我們是否希望看到。
呼喚一個怎樣的世界
看著作品中仿佛活生生的動物,相聚與別離交織,快樂與痛苦交織,希望與無望交織,生與死交織,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這是一個動物的真實世界,也是我們自己的世界。
我們究竟需要一個怎樣的世界呢?這個世界上有生存的危機,有來自外界的圍堵,有背叛(狼王的手下),有掠奪(那只大個頭的兔子就是例子),這就是一個冰冷的現實,但是這一切算不得什么,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真情、有智慧、有不屈的精神,這些溫暖著這個世界,讓每個人都可以生存得很快樂。
讀了這些作品,除了能讓我們更好地去對待動物朋友,也啟發我們要善待自己,同時用心去溫暖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