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綱目:簡明彩圖版
- (明)李時珍著 岳桂華 楊高華編
- 690字
- 2019-01-03 00:53:25
芎(川芎)《本經(jīng)》上品
【釋名】胡、川芎、香果、山鞠窮。
【集解】頌曰:關陜、川蜀、江東山中多有之,而以蜀川者為勝。四五月生葉,似水芹、胡荽、蛇床輩,作叢而莖細。七八月開碎白花,如蛇床子花。根堅瘦,黃黑色。時珍曰:蜀地少寒,人多栽蒔,深秋莖葉亦不萎也。清明后宿根生苗,分其枝橫埋之,則節(jié)節(jié)生根。八月根下始結芎,乃可掘取,蒸曝貨之。《救荒本草》云:葉似芹而微細窄,有丫叉,又似白芷,葉亦細,又似胡荽葉而微壯,一種似蛇床葉而亦粗。
根【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除腦中冷動,面上游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猝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nèi)寒。腰腳軟弱,半身不遂。補五勞,壯筋骨,調眾脈。
【發(fā)明】杲曰:頭痛必用川芎。時珍曰:芎血中氣藥也。肝苦急,以辛補之,故血虛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氣郁者宜之。
【附方】1.氣虛頭痛:真川芎為末,臘茶調服二錢,甚捷。
2.氣厥頭痛,婦人氣盛頭痛,及產(chǎn)后頭痛。川芎、天臺烏藥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蔥茶調下,加白術,水煎服。
3.風熱頭痛:川芎一錢,茶葉二錢,水一鐘,煎五分,食前熱服。
4.偏頭風痛:川芎細銼,浸酒日飲之。
5.齒敗口臭:水煎芎,含之。
6.諸瘡腫痛:芎煅研,入輕粉,麻油調涂。
川穹
高40~70cm。全株有濃烈香氣。莖直立,圓柱形。莖下部的節(jié)膨大成盤狀,中部以上的節(jié)不膨大。莖下部葉具柄,基部擴大成鞘;葉片輪廓卵狀三角形,三至四回三出式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至長卵形。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花瓣白色。幼果兩側扁壓。分布四川、貴州、云南。夏季當莖上的節(jié)盤顯著突出,并略帶紫色時采挖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