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卷 草部

甘草《本經》上品

【釋名】蜜甘、蜜草、美草、蕗草、靈通、國老。甄權曰:諸藥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集解】李時珍曰:甘草枝葉悉如槐,高五六尺,但葉端微尖而糙澀,似有白毛,結角如相思角,作一本生,至熟時角拆,子扁如小豆,極堅,齒嚙不破,今出河東西界。

【修治】時珍曰:方書炙甘草皆用長流水蘸濕炙之,至熟刮去赤皮,或用漿水炙熟,未有酥炙、酒蒸者。大抵補中宜炙用;瀉火宜生用。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尰,解毒。久服輕身延年。解小兒胎毒驚癇,降火止痛。

【主治】生用治胸中積熱,去莖中痛,加酒煮玄胡索、苦楝子尤妙。

【主治】生用能行足厥陰、陽明二經污濁之血,消腫導毒。主癰腫,宜入吐藥。

【附方】1.小兒遺尿:大甘草頭,煎湯,夜夜服之。

2.太陰口瘡:甘草二寸,白礬一粟大,同嚼,咽汁。

3.乳癰初起:炙甘草二錢,新水煎服,仍令人咂之。

4.陰下濕癢:甘草,煎湯,日洗三五度。

5.代指腫痛:甘草,煎湯漬之。

6.凍瘡發裂:甘草,煎湯洗之。次以黃連、黃柏、黃芩末,入輕粉、麻油調敷。

7.湯火灼瘡:甘草,煎蜜涂。

8.蠱毒、藥毒:甘草節,以真麻油浸之,年久愈妙。每用嚼咽,或水煎服,神妙。

甘草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莖直立,被白色短毛及腺鱗或腺狀毛。單數羽狀復葉,小葉4~8對,小葉片卵圓形、卵狀橢圓形。總狀花序腋生,花冠淡紫堇色,旗瓣大,長方橢圓形,龍骨瓣直。莢果線狀長圓形,鐮刀狀或彎曲呈環狀,密被褐色的刺狀腺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分布東北、西北、華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根和根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五指山市| 彝良县| 嘉禾县| 东方市| 那坡县| 岑溪市| 滨州市| 宣恩县| 大悟县| 弥勒县| 长顺县| 桐乡市| 岗巴县| 柘城县| 于田县| 西藏| 南宁市| 庆阳市| 会同县| 贡觉县| 琼中| 凌源市| 石棉县| 巨鹿县| 南康市| 博客| 海宁市| 昌乐县| 安阳市| 博乐市| 怀化市| 临沂市| 巴彦淖尔市| 武山县| 三河市| 闽侯县| 溆浦县| 扬中市| 闽清县| 大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