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人類在自己的發展史中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的變革,其中,最特殊、最偉大的變革是思維的變革。
從古至今,思維的變革經歷了跨越式的歷程。幾千年來,人類一直致力于尋求自然的真理,比如我們一直對腳下的大地抱有極大的興趣,很多人試圖對它進行解釋,于是,古人提出了“天圓地方”的說法。在西亞人看來,大地只不過是漂浮在海洋上的半球,而古希臘人則更加直接地將大地比作一個扁平的圓盤。后來,隨著人類思想的進步,希臘人提出了地球的概念,并第一次提出地球是一個球形。雖然在早期,這些認識地球的成果只是一些數學推論和理論論證,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人類思維上的重大變革。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是人類思維變革的一個縮影,在這個漫長的認識歷程中,一些思維盲點阻礙了人們探索的腳步。然而,隨著人類科技和文明的發展,人類在認識地球形狀上的思維盲點被一一消除,時至今日,人類已經可以站在一個以往難以企及的高度來觀察和認識地球,并用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形”這一偉大觀點。
用獨一無二的思維來認識世界體現了人類自身的優越性,人類因擁有思維和智慧而偉大。人類的偉大體現在思維上,人類的愚蠢亦體現在思維上。當人類因自身的優越性而迅速膨脹的時候,當人類因自身的強大而為所欲為的時候,當人類驕傲地認為自己能征服自然的時候,人類思維上的愚蠢便充分暴露了。隨著對世界的了解,我們漸漸糾正了自己的錯誤,看清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放棄了主宰地球的世界觀。從前,我們為一己私利而瘋狂掠奪地球的資源;現在,我們開始注重環保,關注氣候變暖,注意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從一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過渡到了一個人人生而平等的社會,我們拋棄了種族主義,迎來了國際主義……
大地高低起伏,有平原,有谷地,有山丘,但是最后人們卻發現地球是一個球形。這就相當于人的思維,在我們看來,我們因擁有思維而變得偉大,我們的思維就是一個完美的球形。但是從局部來看,我們不能保證我們的思維不會出現平原、谷地和山丘。如果將平原比作一種正確的思維,那么谷地和山丘就是一種極端的思維或者盲目的思維。站在谷地的邊緣,我們很難發現腳下的風景;站在山丘的腳下,也不容易發現山頂的風景。我們思維上的盲點與視野上的盲點一樣,都會使我們看不清事物的本來面目。
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使我們產生思維盲點的因素是慣性思維。慣性思維會使人們按照既定的軌跡去思考問題,當我們的思維因受限制而無法突破既定軌跡的時候,我們就不能進行思維的拓展創新。這樣一來,哪怕這條軌跡引導的是一條不歸路,我們的思維也會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當然,我們可以用創造性思維來消除這一類思維盲點。可以幫助人類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我們稱之為“創造性思維”。人們需要付出艱苦的腦力勞動,才能突破慣性思維的限制,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人們只有懷著一顆好奇心,通過長期的探索、刻苦的鉆研,經歷各種失敗,才能取得一項重要的創新性思維成果。而培養創造性思維也是這樣,它不僅要求人們在平時仔細觀察事物、積累知識和經驗,還要學習全面分析事物的方法,不斷磨礪自己的意志以及各方面的素質等。雖然培養創新性思維十分不易,但是一旦我們完全掌握了這種思維方式,就可以大面積地消除思維盲點。
創新性思維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復雜,比如司馬光用石頭砸破水缸救人,這就是一種創新性思維的體現。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這是對創新性思維的概括性總結,也是創新性思維的基本方向。
《思維盲點——任何人都會有的思維誤區》是威廉·詹姆斯的偉大巨著之一,它以思維的盲點為切入口,闡述了詹姆斯的價值觀和真理觀。他認為,事物之所以會存在不同的價值,實則是因為這些事物對人類產生的感覺不同,人們只有切身地觀察和感受身邊的事物,才能與生活的真理更近一步。認識事物需要經歷一個反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思維可能也會存在某種反復,這種反復源于我們的思維陷入了一個怪圈,如果無法突破這個怪圈,我們的思維就會出現盲點。思維盲點有哪些危害、如何消除思維盲點等問題是本書討論的重點。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與偉大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進行思想上的交流,使我們對人類引以為傲的思維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