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圖書館學熱點研究
- 吳南 劉萍 張妮妮
- 1577字
- 2019-01-03 07:32:06
一、什么是分類
分類是一種思維方法。分類思維方法是把思維對象按屬性的異同劃分為不同種類的邏輯思維方法。分類具有三個要素:母項,即被劃分的對象;子項,即劃分后所得的類概念;根據,即劃分的標準。分類的原則是不重復、不遺漏、標準同一。
在傳統邏輯中,類和它所包含的子類(集和子集)通常稱為屬和種。邏輯的種可以是另一類的屬,屬也可以是若干類的種。類集合成類的過程可以持續進行到集合成在既定領域內的無所不包的類,這個類不為任何別的類所包含而只是屬,稱為最高的屬。二者之間的各級的類稱為從屬的屬。對于作為一個種的類而言,直接包含它的類稱為最鄰近的屬。分類從比較個體與個體的同異、類與類的同異著手,并進行概括,所以類比和歸納對它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分類是形成概念的先決條件之一。
分類方法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的應用是廣泛的。一般認為,分類屬于科學發展的較初級的階段,即形成理論之前的階段。但也有人認為它在某種意義上又是最后階段使用的方法,因為對某些對象運用其他科學方法的結果,可能是對這些對象的一次新的分類??偟膩碚f,分類是從種到屬,而劃分則是從屬到種,二者方向相反,但又相輔相成,往往同時并用,結果一致。例如,動物界或植物界的門、綱、目、科、屬、種的系統,既體現分類又體現劃分。分類在傳統的最鄰近的屬加種差的定義方法中,和劃分一樣起重要作用。分類也可以是非本質的,分類規則與劃分規則一致。
人們不僅可以通過分類來認知現有的事物共性,同時還可以通過分類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推知某一事物的未知特征。
分類是建立在比較基礎之上的,比較就是尋找兩個或兩類事物之間共同點和差異點的邏輯思維方法。
比較的基礎是事物之間的同一性與差別性,如石頭與木頭,其同一性就是同為固體,差別性就是一個是無機物,一個是有機物。
人們通過對不同事物的質與量的比較、靜與動的比較、現象與本質的比較以期發現新事實,建立科學概念,行成科學體系。
作為科學思維的方法,比較必須在同一標準下進行。標準不同,比較結果自然不同。
比較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之間的異同,以實現事物的分類,建立起分類體系。
分類要有原則,科學的分類原則有窮盡性原則和排他性原則。窮盡性原則就是分類中的概念所劃分出來的子項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如根據導電性分類有絕緣體、導電體和半導體。排他性原則就是各子項之間不相互包含,如你不能說廣場上有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
當然科學的分類有時也會遭遇二分法的尷尬,遇到亦此亦彼的問題,如介于動物和植物之間的單眼蟲。
分類的類型有以現象分類的,如五行分類;以本質分類的,如自然分類;以實用分類的,如商品分類。
分類的作用一是使事物具有條理化,二是揭示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規律,三是指導發現新事實現象。
分類思想是人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普遍的思想。這種思想滲透到我們的日常和語言中。
成語: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三姑六婆、三班六房、三墳五典、五湖四海、五臟六腑、四書五經、四時八節、七情六欲、九流十家??
俗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應該源自于成語“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原指各種方術因種類相同聚在一起,各種事物因種類不同而區分開。出處《周易·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p>
類似的俗語在英語中有: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建立在分類基礎之上的思維方法就是類比?!稘h書·文帝紀》中有:“它不在令者中,皆以此令比類從事?!庇谑俏覀円灿辛顺烧Z“比類從事”, “比類從事”的意思就是比照其他類似的情況處理事情,也就是類比。
類比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推論出在其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邏輯方法。因為是從特殊到特殊,僅以同一性為前提,所以類比思維方法缺乏嚴格的邏輯通道。也正因為如此,類比法常常使人陷人邏輯的陷阱。
沒有比較就沒有分類,同樣沒有分類也就沒有類比,因此,作為科學思維與科學研究中的重要環節的分類,實在是一件不可小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