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三
幾天前,友人巢山資本的鄭靈輝給我拿來一部剛剛完成的書稿,名字是《中國創投地圖》。
地圖?很容易讓人想到我們生活中使用的地圖和導航。地圖的作用是什么?就是指導人們在行走或駕車的時候知道方向,不會讓自己迷路,甚至不會讓自己步入歧途。而作為創投的“地圖”,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作為創投者的地圖,這本書其本身必然具有強大的指導作用。在拿到書稿的第一天,我就認真地讀了每一位創投大咖的力作,使我受益匪淺。
在書中,百度百家號事業部總經理徐繼業在談到內容創業的時候,首先就談到了做“內容創業,你是想收租子還是想賣包子”。“收租子”和“賣包子”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
“賣包子”就像西方故事里的那個西西弗斯,要日復一日地重復你所做的工作,這樣才能掙到你想掙的錢。但是“收租子”就不同了,就像他說的,“一個賣包子的,每天早上三四點起來做包子拿去賣,一個賣5毛錢,賣5000個包子,賺2500元錢,還得付房租。而那房東不需要天天早上起來做包子,一個月收一兩萬塊錢的房租妥妥的。”
其實,這一點像極了這本書的書名,就是要在你還沒有真正投資之前就告訴你,無論是創業還是投資金給創業者,首先你要看清方向在哪里,因為很多事物都是存在著其自身的客觀規律的。利用這些客觀規律,你就能知道未來所得到的必然結果。
人生最怕的是什么?選擇。做創投最怕的也是選擇。因為,選擇不對,所有的努力就白費,即使有時不白費,但你至少費力和費時。同樣的努力,得到的結果和收獲卻截然不同,這就是云和泥的距離。一個高高在天上,讓人需仰視方可見;一個在地下,為人鋪路卻遭嫌棄。
我曾說,我做投資和創業者聊得最多的就是商業模式。有的人往往有一個好的創意、好的思路就去創業,但缺乏對創業的充分思考,收入模式往往是想當然。比如,一些創業公司往往是靠收會員費、廣告費、贊助費,這樣的創業一般都實現不了。
我做天使投資的基本法有這樣六點:一是不隨便投,錢再少,看不懂也不投;二是不喜歡投太多項目,怕兼顧不來;三是做天使不以單一賺錢和套現為目的,而應以發現黑馬、千里馬為榮;四是投資了就和創業者為友為伴,希望能做到同甘共苦;五是項目再好,和創業者不投緣也不投;六是重視投后的參與性,希望授之以漁。
做創投,就是一項看遠不看近的事業。當初,在2000年時投資第一代電商、拍賣網站和移動互聯,所看重的就是未來。雖然當時賺一票虧九票,但我還是繼續投。因為,技術永遠在進步,就像摩爾定律,硬件成本每年都降低,硬件的存儲速度卻在成倍提升。再者,就是不要急于去掙錢,要先讓用戶爽,讓他們體驗非常好。了解了這些之后,你就會知道應該把資金往哪里投了,投了會不會賺到錢。
還有,做投資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投誰。就像AA投資合伙人成妙綺在書中說的:“投資是個要了解人性,跟人性做斗爭的行業。”“只有找到最好的團隊才做投資,否則干脆不投。”投資其實就是投人,只要把人看透了,你就能做好投資。人靠譜,做事也靠譜,那么問題就不大。
我想,這也許就是鄭靈輝出版這本書的目的,即讓大家能夠更多、更全方位地了解創投的過程,無論是方向上的還是具體項目上的。我們只有了解得更多一些,才能對投資把握得更牢些。
在書中,還有很多精辟和精準的思路與言論,我在這里就不做過多的引述了,希望大家在拿到這本書之后認真閱讀和體會,我想一定會大受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