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異類
- 王利杰
- 1393字
- 2019-01-05 01:22:23
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天使投資追求的是在創(chuàng)業(yè)者最缺錢的時候給予投資,在創(chuàng)業(yè)者羽翼豐滿、不再需要你的時候選擇退出。如果選到好項目,自然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但好項目很難找,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雖然結果是大部分投資都打了水漂,可當初投的時候并不知道哪些是打水漂兒的,哪些是賺錢的。有些天使投資人做了幾年,業(yè)績很差,認為這是個高風險、低收益的行業(yè),于是漸漸退了出去;但是大部分在觀望的人,甚至業(yè)內人士都還認為,天使投資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yè),我曾經也一度如此認為。
在天使投資的過程中,由于項目處于極早期的階段,完全不成形,甚至是無形的狀態(tài),未來還有諸多變化,實在無法判斷項目是否靠譜。所以,絕大部分天使投資人都堅信一個道理,認為天使投資就是投人,只要人靠譜,做什么項目都無所謂。人投對了,項目不會錯。公司在天使輪的估值也是根據(jù)創(chuàng)始人的身價做出的,如果是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公司)高管創(chuàng)業(yè),公司第一天的估值可能就達5000萬元,甚至上億元,而且一般投資人還拿不到額度,投不進去;如果是無名小卒或者應屆畢業(yè)生創(chuàng)業(yè),可能就是1000萬元,甚至500萬元的估值也沒人投。
由于天使輪沒有任何用戶數(shù)據(jù)、運營數(shù)據(jù)和財務數(shù)據(jù),所以投資決策無法做數(shù)據(jù)分析,完全憑感覺,靠經驗。加上天使投資就是投人的理念很普及,所以很多新入行的天使投資人就像我當初一樣,不做數(shù)據(jù)調研,不做分析研究,只要創(chuàng)始人的一番路演(融資演講)可以打動他,就簽約打款。近幾年,天使投資越來越多了,五花八門的項目也層出不窮,偶爾遇到搶手的“好”項目,投資人可能會直接要個賬號先把錢匯過去再說,否則慢了就沒額度了。
其實上面談到的三點,是我近年來逐漸意識到的三個誤區(qū),我在每個誤區(qū)上都犯過嚴重的錯誤,栽過跟頭交過學費,所以深有感觸。跟大家分享這些誤區(qū),是希望各位將來在做天使投資的時候,有個更加清晰和客觀的認知。不要把高風險當作高收益的同義詞,不要把投人當作天使投資的金科玉律,不要因為沒數(shù)據(jù)就不關注數(shù)據(jù)。
誤區(qū)一:天使投資是高風險、高收益
其實,從平均水平來看,天使投資是高風險、低收益的,因為大部分天使投資人是沒有賺到錢的,甚至最終被行業(yè)淘汰了。或者,也有一部分投資人,把投資當作消費,以公益的心態(tài)支持年輕人的夢想,不追求任何回報。這些人和我不一樣,他們是拿著自己的錢回饋社會,這種情況不在我們的統(tǒng)計分析之內。而且這些天使投資人的數(shù)據(jù)也很少公開,因為他們做天使投資屬于個人消費、業(yè)余愛好,是生活隱私。
單看職業(yè)化的天使投資機構,其業(yè)績也符合二八定律分布,即少數(shù)投資機構賺取了大部分利潤。這些賺取了80%利潤的20%的天使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對象。很多個人天使投資人以公益的方式支持了很多年輕人的夢想,最后投資款雖沒有收回,但是讓社會上的年輕人多了一些創(chuàng)業(yè)經歷,這些年輕人失敗后可能重新創(chuàng)業(yè),也可能加入新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貢獻力量,取得成功,這也是天使投資人貢獻價值的方式。天使投資,雖敗猶榮。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說,對社會貢獻最大的還是那些自身盈利最大的天使投資人,這是呈正相關的。如果你在1988年投資了任正非的華為,那么今天華為的所有社會貢獻,也有你的一份至關重要的功勞,這比支持一些失敗創(chuàng)業(yè)者的成就還是要大很多。我相信自由市場的力量,能夠合法合規(guī)合情合理并持續(xù)賺取利潤的企業(yè),一定是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反之市場一定會淘汰那些違法違規(guī)沒有道德底線的垃圾企業(yè)。所以,投到偉大的企業(yè)是每一個職業(yè)天使投資人的夢想,也是天使投資人能夠對這個社會和自己的最大的回報。
這極少數(shù)天使投資人之所以能賺取大部分利潤,成為行業(yè)的翹楚,一定不是因為他們“豪賭高風險項目”賺取了高額收益;而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新的認知,發(fā)展了更有效的投資決策算法。基于他們的決策算法所作出的決策,我們乍一看是“高風險”和“低收益”;若干年后,遲鈍的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當初看到的“風險”其實是源于我們的無知和傲慢。就像哥倫布揚帆航行,有人支持,而有人認為他會一去不返,這背后的區(qū)別是大家對于“地圓學說”這個認知的差異。2012年12月,我和朋友去以色列考察,很多人都覺得以色列不安全,尤其是11月中旬還發(fā)生了汽車炸彈襲擊事件,但我們還是堅持去了。因為我做了大量功課,知道以色列是非常安全的。結果我們一周多的行程回來,確認了這個認知,以色列國內非常安全;另外,以色列的航空公司還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航空公司。
風險的判斷和認知水平是正相關的;好的認知能夠識別其他人看不到的“風險”,也能夠甄別其他人懼怕的“機會”。風險和機會,只不過是認知的差距。所以,當我們立志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天使投資人,通過投資偉大的企業(yè)來回報社會、實現(xiàn)夢想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糾正這個認知誤區(qū)。
每一個天使投資人都要致力于在實踐中設計并迭代出“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模型和決策算法。這也是本書要分享的重要觀點,沒有認知的升級和提高,就不可能有更高效率的決策算法。
投資異類的投資法則
天使投資追求低風險、高收益,以十分之一的概率博得千倍回報,或者以百分之一的概率博取萬倍回報。這是非常重要的認知,本書所有方法論的核心都是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概率目標。
誤區(qū)二:天使投資就是投人,不投事(勢)
既然要以十分之一的概率博得千倍回報,或以百分之一的概率博取萬倍回報,這就要投資那些有可能帶來千倍、萬倍回報的企業(yè)。為了實現(xiàn)這個回報的倍數(shù),需要關注兩個估值點:一個是天使輪進入的估值,另一個是企業(yè)未來可以達到的最高估值。
我們來做個簡單的計算。如果一家公司的天使輪投資估值是1000萬元,那么1000倍的估值就是100億元,10000倍的估值就是1000億元。考慮到每一輪融資過程中天使投資人的股份會被稀釋,最后天使投資人持有的股份可能只有當初的一半或者四分之一。那么,我們追求的企業(yè)估值空間就要在400億~4000億元。這還是以1000萬元作為天使輪估值來估算的,如果天使輪的啟動估值更高的話,對未來發(fā)展的估值空間要求就會更高。
一個企業(yè)能做多大,是由賽道決定的,不是由企業(yè)CEO決定的。中國三大互聯(lián)網公司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都是后來居上的,在它們之前,新浪、網易、搜狐三大門戶的市值更高、發(fā)展更好。在美國,同樣有三大互聯(lián)網公司三分天下,分別是Google、亞馬遜、Facebook。仔細看,這六個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無非分屬于三個賽道——搜索、電商和社交,它們壟斷了這三個賽道在各自國家的紅利,自然是千億美元的體量。
對于企業(yè)CEO來講,管理一家千億美元的公司和一家十億美元的公司,能力并不會相差百倍,學歷也不會相差百倍,智商也不會相差百倍,身高更不會相差百倍,但他們的身價確實相差了百倍。無他,這都是賽道紅利的差別。從當下的時機來看,養(yǎng)老、醫(yī)療、醫(yī)美、人工智能、物聯(lián)網、無人駕駛、農村經濟等都是可以支撐百億甚至千億美元公司的大賽道,可以重點關注。最好的天使投資,一定產生于千億美元的大賽道,投“事”就是投“勢”,勢能決定了回報空間。
我們再看看很多投資人推崇的“投人策略”有什么不妥。拋開投勢的前提,大部分“投人策略”的隱含之意是“投白馬策略”,因為創(chuàng)業(yè)第一天就能證明自己很有投資價值的人,毫無疑問已經是白馬。白馬項目估值自然不會低,稍微具備一定實力的BAT高管都很搶手,天使輪的估值都要5000萬元以上,我甚至看到過天使輪就達到一億美元的天價估值。
雖然投人策略的隱含之意“投白馬策略”,但很多天使投資人又口口聲聲說在尋找“黑馬”。這是嚴重的邏輯混亂。兩種策略沒有絕對的優(yōu)劣,但混在一起就很難給出一個清晰的決策思路。投白馬還是找黑馬,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投資策略,項目源、估值模型、評估方式、投資額度、投后管理等一系列選擇都會不同,整個基金的資源組織方式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投資白馬沒錯,但是為了追求回報空間,就需要白馬項目有更高的天花板。而且,投白馬需要的不是“甄別”的能力,而是“刷臉”的能力。因為白馬太明顯了,眾星捧月,除了估值高,另一個問題就是融資額度不夠分。要投資的人都在排長隊了,能分到額度自然是很不錯了,貴不貴也不在乎了,根本沒有講價的余地。
所以,投資白馬不能確保未來的市場空間,因為那是賽道決定的。同時,投資白馬也不會提高項目的成功率,估值提高5倍,但成功率并沒有提高5倍。
投資異類的投資法則
天使投資要先分析項目(賽道),因為再強的團隊也難以在錯誤的賽道上掀起千層浪;然后再評估人,但不要高估白馬,也不要低估黑馬。而我更傾向于黑馬。
誤區(qū)三:天使投資沒有數(shù)據(jù)參考,全憑感覺
天使投資的階段,團隊確實拿不出任何關于企業(yè)的用戶數(shù)據(jù),所以,投資人沒有參考依據(jù)判斷企業(yè)優(yōu)劣。于是,很多天使投資人“靠直覺”、“憑感性”決策,就像我過去六年來一樣。但我們知道,賽道決定企業(yè)規(guī)模。為了找到具有巨大回報空間或者盈利空間的賽道,我們要研究行業(yè)數(shù)據(jù),研究宏觀趨勢,研究政策走向,研究國際形式。同時,在千億美元的大賽道內,研究各個垂直領域的業(yè)務機會和產業(yè)拐點。所以,天使投資也是要研究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只不過若沒有企業(yè)數(shù)據(jù),我們就關注產業(yè)數(shù)據(jù)。
另外,天使投資人需要提高以下五個維度的能力:融資能力、項目甄別能力、決策速度、投后管理和耐心。這其中的耐心,意味著天使投資要想實現(xiàn)回報最大化,通常要等待15年以上,像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互聯(lián)網巨頭,從創(chuàng)業(yè)到實現(xiàn)千億美元市值,都經過了15年以上的努力。在這15年當中,企業(yè)發(fā)展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跌宕起伏”。每一次破產的邊緣,每一次有新的投資人想要加入,每一次跟團隊產生戰(zhàn)略分歧,天使投資人都有可能賣掉老股套現(xiàn)走人。最后能成為BAT的項目畢竟是少數(shù),天使投資人在合適的時候離場,收回一部分投資和收益,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我們如何才能避免賣掉不該賣的,留下不該留的股份呢?
很多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發(fā)展都是呈指數(shù)級的,就像滾雪球一樣,越到后面盈利越多、發(fā)展越快。如果給一個項目投資100萬元,7年后上市,翻了100倍,賬面收益1億元;如果繼續(xù)持有這個項目不賣,可能7年后會迎來股市的大牛,賬面收益再翻10倍,那就是10億元。同一個項目,同樣是7年,前7年收益1億元,后7年收益10億元。可有多少人能賺到第二個7年的額外9億元收益呢。這里面有個關鍵問題,就是針對具體的每一個項目,到底什么時間退出?
這就要求天使投資人慢慢學會像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中后期投資人一樣的思維和決策方式。當你決策投資一個天使輪的項目到了A輪要不要退出時,就要像A輪投資人一樣重新評估這個項目的事和人,以及當下的產業(yè)背景。如果你假設自己是A輪機構投資人,判斷該項目此時是值得投A輪的,那就意味著你的天使投資不應該退出;如果你作為A輪投資人并不想投這個項目,那也意味著你此時該退出了,一旦有其他投資機構愿意買你的老股,你要毫不猶豫地選擇賣掉。到了B輪,又要重新按照B輪的投資邏輯重新判斷項目,如此往復。
很多人可能會說,你不看好的項目,賣給別人,讓別人當接盤俠,是不是不道德?其實這個問題我在實踐中遇到過,也深刻地想過。答案是否定的,這里不存在道德問題。因為對于任何一個項目的優(yōu)劣,每個機構有著自己的判斷標準和決策邏輯,大家合法經營、公平競爭。只要項目不存在“違法違規(guī)和不道德行為”,而老股東又在交易過程中公開透明、不刻意隱瞞,僅僅是就事論事來判斷項目的成功率和發(fā)展空間,那么,最后的結果應該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未來是極其不確定的,你懼怕的風險,在別人看來也許是機會。你賣了別遺憾,他買了也別后悔,大家各自對各自的決策負責,承擔后果,享受回報。
投資異類的投資法則
任何階段,投資都是需要理性分析決策的,即便是天使階段沒有企業(yè)運營數(shù)據(jù)可參考,也要研究行業(yè)趨勢相關數(shù)據(jù)。企業(yè)未來產生運營數(shù)據(jù)后,投資人應對每輪進行重新復盤,按照不同的邏輯來分析判斷,決策去留。很多優(yōu)秀的天使投資人看似感性的快速決策,其實是基于十多年行業(yè)經驗和獨特認知的直覺判斷,新手千萬別亂學。
天使投資的核心競爭力
了解了天使投資的三大誤區(qū),我們應該對天使投資有更加清晰的認識了。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我們就可以進一步探討什么是天使投資的核心競爭力了,我覺得:天使投資人的核心競爭力是風險認知能力。
天使投資不是買彩票,也不是賭博,要管理好風險才能實現(xiàn)“低風險高回報”,有了風險認知能力才能避免無頭蒼蠅式的亂撒網。
2011年,我剛入行時,基本不懂什么是天使投資,就是在移動互聯(lián)網這個大賽道上“亂撒網”。我當時無知地認為,“投人”就是最好的策略,反正看人的本領每個人都有點兒。只要人是可靠的,就投了。六年,投出去四億元之后,我才深刻地認識到,我錯了。我過去投資的很多項目,從概率博弈的角度,屬于是“以1%的概率博取50倍的回報”,這樣的概率策略,投得越多,虧得越多。運氣好能偶爾賺錢,但好運無法持續(xù),也無法復制,更無法確保未來的成功。我的錯誤源于缺失了對天使投資的風險認知能力。在沒有認知的前提下,我還堅信成功沒有捷徑,只要兢兢業(yè)業(yè)、不懈努力,總能投到好項目。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基礎認知,這些年的反思讓我意識到了,“成功沒有捷徑”這句話是世界第一大謊言。
還原任何一個打亂的三階魔方最少需要20步,而14歲的美國男孩科林·伯恩斯(Collin Burns)只需要4.9秒就可以還原一個打亂的三階魔方。如果沒有指導、摸索和刻意練習,我們很少有人能在24小時之內自學成才掌握還原一個魔方的方法。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論的,否則就成了無頭蒼蠅,亂沖亂撞。不同的人有一套不同的方法論,而且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優(yōu)化。成功者的方法論一定是優(yōu)化到極致的。不論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投資,絕不做無頭蒼蠅,一定要不斷試錯、有規(guī)則地試錯、優(yōu)化路徑、提高認知,直到找到成功的捷徑。
有8個臺球,其中一個比其他7個重,用一個天平找出那個球需要幾步?
這就是一道典型的“試錯”題,標準路徑是:先在天平兩端各放置4個球;然后把重的一方的4個球分成兩組繼續(xù)對比;最后再把重的一對球稱一次就找到了。
這種笨辦法需要三步。而最優(yōu)路徑只需要兩步。先隨機拿6個球3:3放到天平兩端,如果天平保持平衡,那說明最重的球是剩下的兩個之一,只要再稱一次就找到了;如果天平倒向某一邊,那就從重的一邊中隨機取出一個球,再將剩下的兩個進行比重。如果這時天平保持平衡,那最重的球就是被隨機取出的那一個,否則天平就會倒向最重的那個球。
這兩個路徑背后對應的就是兩個不同效率的算法。明顯,第一種算法比第二種算法多了33%的步驟,這是極大的能耗浪費。
一旦進入天使投資領域,我們就要努力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決策算法,最終能成就我們的,除了解釋不清的運氣,就只能是優(yōu)化到極致的決策算法了。
特斯拉(Tesla)電動車創(chuàng)始人、SpaceX私人運載火箭創(chuàng)始人、硅谷鋼鐵俠、科技男神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采訪中多次表示,他推崇“第一原理推理”(First Principles Reasoning)。這個拗口的思維方式的意思是,做任何思考決策,都要對每一個維度刨根問底,看透本質,然后逐級推演計算,這樣才不會對一些概念的字面意思產生誤解,被市場上的庸俗解釋誤導。
為了具備第一原理推理的能力,我們需要升級認知。正如Facebook的天使投資人彼得·蒂爾說的:“什么是只有你知道而別人無法知道的?”讀過書和沒讀過書的人,認知自然是不同的。當別人只看到了重力現(xiàn)象時,我們卻知道,那只不過是質量和萬有引力相作用的結果。在地球上時,大家都是對的;當場景切換到月球上時,就只有掌握了萬有引力認知的人才是對的了。不了解萬有引力的人,就不可能理解為什么宇航員在月球上跳得更高。而現(xiàn)代人早已熟悉的開顱手術在曹操看來就是無稽之談,因為這個認知鴻溝,他甚至殺了一代名醫(yī)華佗。
創(chuàng)業(yè)和投資就好比闖迷宮。有些人沒有任何方法,完全在迷宮里隨機漫步,無規(guī)則試錯。這些人有的運氣極好,一次性就能闖出迷宮;有些人運氣不好,可能一輩子都出不去。而作為職業(yè)投資人,決不能一輩子依賴運氣好壞,一時的成功可以靠運氣,而一世的成功只能靠認知,靠認知維度的提升。什么叫認知維度?當大家都在迷宮的二維世界隨機亂闖或者有規(guī)則、有策略地試錯的時候,我們要從更高的三維空間俯視整個迷宮圖,直接找到最優(yōu)路徑,然后大搖大擺地走出去,這就是認知維度的意義。提高認知維度,優(yōu)化決策算法,這就是成功的捷徑。
優(yōu)秀的天使投資人做出決策后,一定是“他人笑我太癲狂,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境界。而我們每天看書、思考、實踐、反思,這個循環(huán)過程,本質上就是在追求成功的捷徑。
這里講一個和珅走捷徑的故事。
和珅從小就立志要成為皇上身邊的紅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按照傳統(tǒng)的路徑,要從小官熬到大官,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實現(xiàn)目標,而且還不能確保晉升到皇帝身邊。于是他就想,什么樣的工作可以直接在皇上身邊服務,從而得到皇上的賞識,然后被提拔,快速高升?后來他發(fā)現(xiàn),給皇上抬轎子就是捷徑。所以,和珅以滿洲官學生的身份進宮做了鑾儀衛(wèi),鑾儀衛(wèi)的具體工作就是抬轎子。
一次,乾隆乘鑾輿出巡,在鑾輿中閱讀邊關奏報。當看到“有要犯逃脫”的內容時,身為滿人的乾隆順口說出《論語》中的一句話:“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意思是:老虎和犀牛都從動物園里跑出來,家藏的上好寶貝在盛寶貝的盒子里都被毀壞了,誰的責任?當時,扈從乾隆的其他校尉和護駕的羽林軍聽到皇上順口說出的話都懵了,面面相覷,互相詢問,不知所云。而當時身為鑾儀衛(wèi)的和珅即刻領悟。他對大家說:“爺謂典守者不得辭其責耳。”這句話是朱熹《論語集注》里的,意思是這是守衛(wèi)的責任。和珅這句話被乾隆聽到,博得龍顏大悅。乾隆問他,你讀《論語》嗎?和珅回答:然。乾隆隨后問了和珅的年齡、家世,和珅都奉旨應答。從此以后,和珅多次被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創(chuàng)業(yè)者眼中的PreAngel
快樂、純粹的天使
我們的天使輪融資過程有一些小小的故事,事后來看,這些故事都很典型地反映了PreAngel的特點。
我大概是在2014年初的時候開始關注Leo和顧浩他們兩個人的。當時正值O2O、可穿戴、運動APP等如火如荼的時候,而我們團隊閉門研發(fā)的三維視覺設備是一種科技類硬件產品,B2B的業(yè)務模式也不是當時所謂的風口,在做融資準備計劃的時候,看到PreAngel在硬件上的投資活躍度很高,就很自然地開始關注他們。
這個關注的過程持續(xù)了一年時間,期間我們團隊3個人一直都在全職做研發(fā),一直到2015年春節(jié)前,終于拿出了第一個可演示的樣機,年后我們開始了天使輪融資之路。
在前期準備過程中,我們關注以及能聯(lián)系到的天使投資人絕大多數(shù)都在北京,所以我們先來到了北京。顧浩是我們這次融資啟動后見到的第一個天使投資人(我一直沒有告訴顧浩這個秘密,哈哈),見面地點在三里屯一家叫Cafe Groove的咖啡館,見面的還有我的創(chuàng)業(yè)伙伴王敏捷和PreAngel的小伙伴毛毛,一共4個人。
我事先準備了一份精美的PPT,但是在咖啡館里面,以聊天開場,就沒有一開始拿出PPT來秀,只能聊,內容基本集中在非常宏觀的三維視覺的應用,沒有涉及技術細節(jié)之類。我一直在找一個合適的時間點,想拿出PPT好好講講我們引以為傲的技術方案,結果沒有等到這個機會。約莫剛聊到半小時光景的時候,顧浩停下來問我:“你們想要融多少錢,估值多少?”說實話,我們的項目當時搞了快2年的研發(fā),但是市場上并沒有可以直接參照的估值目標。半年前曾經有人估值750萬元給我們出過一份投資協(xié)議,現(xiàn)在做出了樣機,我預期的估值是2000萬元以上,準備釋放的股份是20%以下。于是我說,我們的融資目標是估值3000萬元,稀釋15%~20%的股份。顧浩不假思索地回答了我,這句話我一字不差地記到現(xiàn)在:“這樣吧,現(xiàn)實一點,2000萬元,20%。”我當時的反應是相當驚愕,一下子接不上話來,腦子里很清晰地閃過了下面幾個念頭:
●這算是找到投資了?可能他們還有投委會什么的過程吧,肯定還有變數(shù)的。不行,要沉著,不能笑出來。
●怎么又有點難受的感覺?估值和股份都正好打到了預期的底線。
綜合起來,就是一種高興但不興奮的感覺。
這時候顧浩打破了我的驚愕,告訴我,下周回上海后得跟Leo再談一下。毛毛在邊上馬上拉了個微信群,加進來好幾個PreAngel的同事,我一看,剛才聊天中提及過的幾則新聞和媒體報道,毛毛已經在聊天過程中找到并分享在了群里。
從Cafe Groove出來后坐上地鐵,我一邊在群里約上海的見面時間,一邊開始研究群里面的這些人。說實話,當時初見投資機構,對VC有一種神秘感,很不了解。那時候,我腦子里有很多事后被證偽的想法:
●PreAngel肯定有一個高級的辦公室,今天正好湊巧在咖啡館里面約人見面(事實是,無論北京還是上海,PreAngel的小伙伴們一直在各種咖啡館和孵化器里面流浪,并沒有自己的固定辦公室);
●群里面的這些PreAngel工作人員,肯定是律師和財務專職人員,估計他們要開始對我們進行盡職調查了(事實是,PreAngel一直沒有專職的法務和財務,那完全是一群快樂的小伙伴,全部是85后,后來聽Leo親口跟我講過,他們不做盡職調查,當時只求不要碰到騙子就可以了)。
地鐵開了兩站的時候,“嘀”的一聲,群里來了一份投資協(xié)議,我心想,快點去見Leo,好拿到他們確切的結論。于是一周后,在漕河涇一個騰訊的孵化器里,見到了PreAngel上海的這幫小伙伴,我也終于弄清楚了,他們都是一群快樂的投資經理,并沒有律師,也沒有財務。
這次見面是在會議室里面,所以,我終于有機會正兒八經地拿出PPT來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前后大概講了一小時,沒碰到什么難以回答的問題,過程很平穩(wěn)。講完喝水的時間里,大家開始拿出手機看,我也習慣性地摸出手機看了一下微信,發(fā)現(xiàn)PreAngel的群里Leo發(fā)了一條“400萬元,20%,成交”,發(fā)信的時間是我講到半途的時候。OK,這應該是done deal了,我們拿到天使投資了。
后來跟顧浩和Leo再聊的時候,他們都講到了他們看好我們的一個重要理由,認為我是一個成熟的創(chuàng)業(yè)者,計算視覺這個方向看起來也沒有問題,有這兩條就夠了。所以,PreAngel真的是一個很純粹的天使,我也必須要證明我自己。
雖然我自認為算是一個成熟的創(chuàng)業(yè)者,但畢竟是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尤其第一次面對資本和VC,總是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東西,有時候也需要付出學費。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們并沒有把投資協(xié)議簽下來,還引出來了不少變故。
事情出在我自己身上,我當時想,出來剛見第一家VC就簽了,價格又落在心理底線上,有點兒太早了點兒的感覺,好歹得多見幾家VC吧。于是,我就找了一些借口,拖著沒有簽字,一個月里又見了不少投資人。中間的確碰到了一個機會,一家跟我們業(yè)務上有接觸的上市公司幫助撮合,想由一家很大的機構來投資,對方的意向已經確定了,條款也給了我們,估值到了3000萬元。
但是面對條款我們開始犯難了,這是一份非常正規(guī)和完備的投資協(xié)議,從對賭、領售、退出,一應俱全,這些名詞雖然早就耳熟能詳,但真正切身面對的時候只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仔細學習和研究。這事兒太大,還得找個有經驗的朋友咨詢一下。于是,我找了一位在一家著名的科技類大VC里面做投資總監(jiān)的朋友,他們因為早期投資大疆和GoPro而著名。他給我的意見非常明確,天使期一定不能有對賭、領售和退出時間約定。
于是我下定決心,約了毛毛,告訴她準備好協(xié)議我們見面簽。在去北京的路上,接到了一位朋友的電話,說他和他的老板也正好在北京,相約一起見個面。這位朋友很有職業(yè)操守,沒有透露什么內幕消息給我。好吧,對于投資人的主動約見,當然是來者不拒了,不過,當時我只把這個見面當作一個禮節(jié)性的項目介紹,到了北京之后的第一件事,就跑去跟毛毛把協(xié)議簽了。
簽字后的第二天一早,我見到了朋友和他的老板,跟之前的很多次一樣,我把我們的項目介紹了一番,我能感覺到,見面前他們對我們的項目和這個方向已經做了很多功課。末了,朋友的老板直接說道,他們已經決定投我們了,這次是要親自見見創(chuàng)始人,做最后的決定,估值按我們的要求,3000萬元沒問題。
這的確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前一天下午4點我剛簽的投資協(xié)議,第二天上午一早又拿到了一個估值多了一半的意向條款(Offer)。我當時對于對方直接給Offer很驚訝,但是我心里的想法非常簡單和明確,必須遵守契約,不能推翻已經簽好的協(xié)議。
回顧這次天使輪的融資,從春節(jié)后PreAngel確認投資我們,到最后完成,中間因為我自身的原因,兜了一大圈,浪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反映了我對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幾個關鍵要素把握的欠缺。不過整個過程還算順利,一是我們比較幸運,二是PreAngel的小伙伴們非常陽光、簡單、好相處,使得溝通和做事很容易。這一點在我們拿到錢后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我們在運營和財務上擁有100%的自由,這使得作為一名在行業(yè)經驗和職業(yè)操守上非常成熟的創(chuàng)業(yè)者,可以在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努力跋涉前行。
經常有人問我:PreAngel投資后給你帶來什么資源和價值沒有?我的看法跟很多人不一樣,像我們這種技術類項目,我不認為投資人能夠給我們帶來技術和行業(yè)資源,這是我們自己的強項。投資人的作用,尤其是早期投資人,最大的價值還是體現(xiàn)在資本層面和后續(xù)融資過程。雖然在天使輪我見到了10多家投資機構,也經歷和認識了一些融資常見問題,但在我們的第二輪融資過程中,還是不斷地碰到了更多的新問題,這時候,PreAngel作為老股東,跟團隊站在一起,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在4月份我們完成天使輪后,入駐了上海的太庫孵化器,開始了我們的發(fā)展。到2015年年底的時候,我們的團隊發(fā)展到了8個人,推出了一批產品樣機,反響還不錯。而在2015年下半年,資本市場上也發(fā)生了很多大事:
●股災,經濟危機的陰云開始籠罩;
●O2O市場退潮,一級市場投資活動降溫;
●科技、制造、硬件,特別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概念開始快速升溫。
以前我們需要拼命解釋的計算視覺、三維視覺、視覺跟人工智能的關聯(lián)等概念,突然之間投資人都自學完成了。感覺再也沒有人質疑計算視覺有什么用的問題了,轉而開始關注我們的技術和產品。到2015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從產品、團隊和外部環(huán)境綜合判斷,是一個合適的融資節(jié)點了。
在2015年年底的兩個月里,我密集地見了不下20家投資機構。期間我跟顧浩討論了很多次,不斷反饋,最終形成了一個融資計劃并順利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我碰到了很多天使輪時沒碰到過的新問題,又在有些問題上面交了學費,但是有了老投資人相助,確實順利和安心了許多。我總結了下面幾個印象比較深刻的問題:
1.融資額。當時我很樂觀地想把融資額定在2500萬元,顧浩跟我談了兩次,強烈建議把額度定在1500萬元以下,困難的話定在1000萬元也行。他拼命強調時間,要早點完成。后來證明這個決策非常重要,我回頭跟幾家聊過的機構去說,我們的融資額從2500萬元調到1500萬元的時候,他們立刻表達了投資意向。
2.跟投。跟很多天使投資機構不一樣的是,PreAngel一點也不著急退出。后來得知,他們一直以來的風格就是看中長遠,愿意跟隨項目成長更多,而且,隨著PreAngel在2015年里更大新基金的募集,還愿意在后續(xù)繼續(xù)追加投資。顧浩在一開始就明確地告訴我,他們一定會追加投資。這一點在第二輪融資中給我們加了不少分。
3.新投資人的選擇。因為計算視覺成了資本市場的熱點,幾乎所有的大牌投資機構都開始看這個方向,我們隨之也有機會見到了大部分一線機構。這時候我產生了一種錯覺,感覺這一輪我們可以引這些大牌VC進來了。雖然這些機構的流程慢,但似乎也是合理的,我們可以配合它們慢慢推進。現(xiàn)在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錯誤,但在當時,我的確掉進了這個坑里。這時候,老投資人的作用就體現(xiàn)出來了,他們能夠及時地為我們指點迷津。而命運也又一次垂青了奮斗著的我們,讓我們遇到了兩家很好的機構,它們都是老投資團隊出來新成立的基金,一家是民銖投資公司,另一家是新浚投資公司。這兩家公司都比較了解我們,一旦思路厘清,過程就非常快速了,我們在2015年農歷臘月完成了所有的盡職調查、過會、合同、簽字,趕在2016年春節(jié)前收到了投資款,勘稱神速。
我們也在一年的時間里幫PreAngel的投資實現(xiàn)了5倍的增值,應該算對得起顧浩哥和Leo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