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體育教育專業特色課程設計理論研究概述

一、研究思路與框架

(一)梳理出制訂“培養目標和課程設計”的一般規律,分析現存問題與“培養目標和課程設計”的影響要素,探討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計”變化軌跡和規律。

(二)對“厚基礎、寬口徑”與2003版《課程方案》進行系統的分析和全面的質疑;對提出的解決辦法——“高素質、精專業”及其相應的課程設計,進行深入、系統的理論與實際的研究。

(三)厘清體育教育專業發展的歷史經驗、現實問題和發展趨勢。

(四)分析當代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環境的變化與現實問題的互動關系。

(五)闡述體育教育專業培養要素的基本理論。

(六)對“厚基礎、寬口徑”和2003版《課程方案》進行全面梳理與反思。

(七)構建“高素質、精專業”及其課程設計。

(八)研究體育教育專業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借鑒其成功的經驗、汲取失敗的教訓;探尋其內在的發展變化軌跡,科學預測其發展軌跡的延長線,以便全面清晰地認識其培養目標和課程設計的基本規律變化的過程。

(九)研究和借鑒國外先進的體育教育專業發展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吸收其符合國情的部分,避免不必要的彎路,提高改革和發展的效率。

(十)從系統論的原理出發,研究影響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計的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其形成共促發展的“合金”,建立以“高素質、精專業”為核心的專業發展路標體系。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針對本研究所要研究的問題通過與有關學者交流、計算機檢索各論文網站、到國家圖書館以及到各院系檔案館查閱我國歷次修訂教學計劃的文件、資料,收集國內、外體育院(系)現行的教學計劃、課程簡介和有關文件等,然后再對收集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歸納整理以獲得最可靠、最大容量的信息,為課題研究提供可靠翔實的依據;并對以往的相關研究作最大限度的把握使本研究的起點更高、視角更新、維度更多,為課題的研究分析提供相關理論依據。

(二)專家訪談法

包括行家訪談調查和行家問卷調查,采用當面訪談和填寫問卷的形式。行家是指體育教學方面的專家、中學和大學的一線體育教師、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

(三)邏輯分析法

通過體育教育專業發展歷史與教師教育的專業化趨勢的分析、分類、類比、歸納、演繹等邏輯的方法去整理研究相關信息以獲得最大的信息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數據的方法。旨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建立若干反映對象最本質規定、關系的初始概念、初始命題然后根據一定的邏輯規則推演出根據充分的、論證嚴密的、首尾一貫的理論體系,從而揭示、描述對象的本質、結構、規律的方法。也就是要通過概念、范疇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來描述、反映對象的本質和規律。其具體方法有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等這些方法是本論文研究中的基本方法貫穿在本研究的始終。

(四)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處理,作為現狀評估的定量指標。對通過調查、訪問所獲得有效數據,按研究目的和內容進行分類,并按照體育統計學和社會調查統計的方法的原理與基本方法,采用EXCEL2000軟件,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的統計與處理。

(五)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研究的要求,遵循體育科研方法和社會調查方法對有關問卷設計的要求,通過咨詢專家反復修改后,設計了問卷。調查對象為體育教育專業高年級學生和有五年以上工齡的中小學體育教師。

1.問卷的設計

根據本研究的要求,設計了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問卷。問卷意圖反映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入學時運動技能水平、對體育教育專業選擇的原始意向,經本專業課程學習后對課程內容和比例的基本看法、運動技能水平的變化趨勢,選擇專業教師的傾向性,對本專業學習興趣的變化趨勢等,以分析在“厚基礎、寬口徑”統領下的課程方案的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進和修正。

還設計了教師問卷,意圖反映出教師更適合實際教學的需要的體育教師的類型,在學校體育教師崗位的地位,反饋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需求趨勢,專業課程內容的重要性排序與合理的學識比例,對本專業畢業生需求的類型等。

2.問卷的發放與回收

學生問卷調查了175人,收回有效問卷171份。為了保證問卷填寫的真實性與回收率,問卷采取記名方式并采用了由教師負責隨堂發放、填寫的方式。

教師問卷為了保證問卷填寫的真實性與回收率,問卷采取記名方式并采用了由經事先培訓的專人負責,以相對集中的時間和地點,發放、填寫的方式進行。問卷發放53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其中中學28份,小學22份。

中學分別是:大連市第13中、21中、45中、52中、79中、大連世紀中學、大連市實驗學校、大連市四中、大連一中、遼師大二附中;小學分別是:撫順街小學、黑石礁小學、春柳小學、錦繡小學、綠波小學、新興小學玉華小學。

三、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關于目標的界定

人們想通過行動而達到的目的,指稱由此而出現的任務,也指稱發生在行動之后并且作為終點而表現出來的結果。[德]沃爾夫風·布列欽卡.教育科學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議[M].胡勁松,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96.

本研究對目標的界定:目標就是對行為結果的合理預期。

1.關于培養目標的界定

培養目標是國家依據教育目的的總體要求和不同類型教育的性質與任務,對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規格標準。本科教育培養目標是本科教育核心理念的具體表現形式,它通過具體的規格要求規范著本科教育人才培養實踐活動的性質、任務、內容、方式和方向,同時也是衡量本科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標準;它既是人才培養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社會需求與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活動的連接點或中介;本科教育培養目標不明確,本科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就會迷失方向,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出現偏差,本科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就會出現失誤,從而導致教育資源浪費。楊志堅.中國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研究(之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的戰略調整[J].遼寧教育研究.2004(10):1 -16,49.

本研究對培養目標的界定:培養目標就是對培養行為的結果的合理預期。

2.關于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界定

體育教育專業是近代體育學科形成過程中設置最早的專業,肩負體育學科的“母雞”功能,是體育教育中專業職責最重要的、最能體現體育學科教育的本質屬性的專業領域。

體育教育培養目標是國家依據體育教育目的的總體要求和不同類型體育教育的性質與任務,對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規格標準。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屬于本科教育培養目標中專業學科的培養目標,因此,既具有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的共性,也具有其專業獨具的個性。它的共性為,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是體育教育核心理念的具體表現形式,它通過具體的規格要求規范著體育教育人才培養實踐活動的性質、任務、內容、方式和方向,同時也是衡量體育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標準;它既是體育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社會需求與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活動的連接點或中介;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體育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就會迷失方向,體育教育培養目標出現偏差,體育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就會出現失誤,從而導致教育資源浪費。它的個性為,由于受體育學科特性的制約,體育教育專業培養出的人才應具有較強操作技能(集中表現為較為精深的運動技能學習和掌握)和更多的默會性知識,在體育教學實施中的落腳點是表現為體育實踐能力強。因此,在設定“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時,就必須考慮符合運動技能的學習規律和對操作性知識的體會、感悟,在身體動作學練中完成體育學科特有的默會知識積累,形成精深的運動技能。

本研究對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界定: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就是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行為結果的合理預期。

(二)關于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計的界定

1.關于課程的界定

課程是由一定育人目標、基本文化成果及學習活動方式組成的用以指導學校與人的規劃和引導學生認識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介。王皋華.體育新課程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課程的本質:“教育的目的在于發展人的一切天賦力量和能力”,“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課程是為了培養人和教育人而產生、發展的。培養人是課程的本體功能,體育的功能和教育效應是多層面、多方位的。國內有學者提出了教育的本體功能是培養人的觀點,并且認為承認這種觀點是對于教育功能認識的進步。培養人,提高人的素養,是課程最根本、最重要的功能,這是認識大學體育課程功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馬衛平,張傳燧.文化視野中的大學體育——課程設計的價值取向審思[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22(1):114-117,121.。

2.關于課程設計的界定

課程設計(Curriculum Design)是將課程理念轉化為課程實踐活動的“橋梁”,指依照一定的理論基礎對課程要素諸如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課程結構、課程實施及課程評價等做出抉擇和安排的方法技術。在這樣的視野之下,研究具體的科學課程設計,主要就是揭示某種科學課程設計類型在目標設計、內容選擇與組織、課程實施及評價策略諸方面的特點以及蘊涵于這些要素之中、作為課程設計理念的理論基礎取向。在課程理論研究中,課程設計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目前可見的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大致有論文200余篇,論著10余本。這些研究涉及課程設計的方方面面以及課程設計的多層次研究。但是,在這眾多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課程設計概念模糊、對課程設計理論基礎的研究繁多且無邏輯等。因此,需要我們對課程設計重新審視并對相關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與分析。

3.關于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計的界定

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計指依據培養目標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課程結構、課程實施及課程評價等作出抉擇和安排的方法技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中江县| 黎城县| 南开区| 普兰店市| 沅陵县| 洛扎县| 昂仁县| 库车县| 香港| 湘潭县| 渑池县| 吉安市| 法库县| 新余市| 含山县| 霍州市| 碌曲县| 潢川县| 濉溪县| 宁夏| 鲁山县| 霍山县| 易门县| 云梦县| 托克逊县| 南雄市| 岢岚县| 靖安县| 石首市| 汾阳市| 朝阳市| 河南省| 玉龙| 珲春市| 渝北区| 海兴县| 洛阳市| 桃源县| 永仁县| 花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