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ZYYXH/T22-2008 中風病

中風病是在氣血內虛的基礎上,因勞倦內傷、憂思惱怒、飲食不節等誘因,引起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直沖犯腦,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臨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癥;具有起病急、變化快的特點;多發于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相當于西醫的急性腦血管病,又稱腦卒中,是一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彌漫性腦功能缺失為共同特征的腦血管疾病。從病理上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種。

此外,臨床以突發眩暈,或視一為二,或言語不清,或不識事物及親人,或步履不穩,或偏身疼痛,或肢體抖動不止等為主要表現;而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等五大癥狀為主要表現,或兼見其中一兩個癥狀但較輕者,可稱為類中風,仍屬中風病范疇。

中風病位在腦,病性屬本虛標實。起病即見神昏者多為邪實竅閉,病位深,病情重;如昏憒不知,瞳神異常,甚至出現嘔血、抽搐、高熱、呃逆等,則病情危重,若正氣漸衰,多難救治;以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語謇澀、偏身麻木為主癥而無神昏者,病位淺,經及時治療多預后較好,但約有3/4中風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

釋義

●《指南》主要圍繞中風病急性期、恢復期及后遺癥期的臨床特點,提供以中醫藥為主要內容的診斷、治療和日常調護建議,供中醫科、針灸科、急診科及其他相關科室參考使用。

●其中,根據類中風病所表現的癥狀、體征之不同,分別命名為類中——風眩、風癔(懿)、風痱、風痹等。如:風眩是指以猝發眩暈為主要癥狀的腦卒中,可伴惡心嘔吐、視物模糊或視一為二,坐立不穩,如坐舟車,還可兼有肢體麻木、力弱等癥,病情較重者可直中臟腑而出現意識障礙。風癔(懿)是以突發舌強言謇或言語不能,不識事物與人為主要特征。風痱是以突然出現坐立步態不穩、雙手笨拙為特征。風痹則以突發一側肢體劇烈疼痛為特征。

1 診斷與鑒別診斷

1.1 診斷要點

1.1.1 疾病診斷

臨床表現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語謇澀或語不達意,甚或不語,偏身麻木;或出現頭痛,眩暈,瞳神變化,飲水發嗆,目偏不瞬,步履不穩等。

急性起病,漸進加重,或驟然起病。一般出血性中風多動態起病,迅速達到癥狀的高峰,而缺血性中風往往安靜狀態起病,漸進加重,或有反復出現類似癥狀的病史。少部分缺血性中風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發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發病前多有誘因,常有先兆癥狀。可見眩暈,頭痛,耳鳴,突然出現一過性言語不利或肢體麻木,視物昏花,1日內發作數次,或幾日內多次復發。

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

具備以上臨床表現,結合起病形式、誘因、先兆癥狀、年齡即可診斷中風病。結合影像學檢查(頭顱CT或MRI)可明確診斷。

1.1.2 病類診斷

中經絡:中風病而無神志昏蒙者。

中臟腑:中風病而有神志昏蒙者。

起病即出現眩暈、視一為二、瞳神異常、飲水發嗆等臨床表現者,病情多迅速加重,直中臟腑而出現神志昏蒙。

釋義

●以《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癥并治》中提出的“邪在于絡,肌膚不仁:邪在于經,即重不勝:邪入于腑,即不識人:邪入于臟,舌即難言,口吐涎”為基礎,在臨床中將中風病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兩類。缺血性中風發病時多為中經絡,病情重者可轉化為中臟腑:出血性中風起病急驟,發病即可表現為中臟腑。

1.1.3 病期診斷

急性期:發病2周以內,神昏者可延長至發病4周。

恢復期:發病2周至6個月。

后遺癥期:發病6個月以后。

1.1.4 證候特征

風、火、痰、瘀、氣虛、陰虛陽亢是中風病常見的證候要素,在中風病主癥的基礎上各證候要素的主要臨床特征如下:

風證:起病急驟,病情數變,肢體抽動,頸項強急,目偏不瞬,頭暈目眩等。

火熱證:心煩易怒,躁擾不寧,面紅身熱,氣促口臭,口苦咽干,渴喜冷飲,大便秘結,舌紅或紅絳,舌苔黃而干等。

痰證:口多黏涎或咳痰,鼻鼾痰鳴,表情淡漠,反應遲鈍,頭昏沉,舌體胖大,苔膩,脈滑等。

血瘀證:頭痛肢痛,口唇紫暗,面色晦暗,舌背脈絡瘀張青紫,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等。

氣虛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心悸自汗,手足腫脹,肢體癱軟,二便自遺,脈沉細無力等。

陰虛陽亢證:心煩不寐,手足心熱,盜汗耳鳴,咽干口燥,兩目干澀,舌紅少苔或無苔等。

釋義

證候診斷以中醫四診信息為依據,可遵循以下原則:

●證候要素,臨證組合:在客觀、準確、全面采集中醫四診信息的基礎上,判斷證候要素,并根據證候要素的組合規律進行中醫證候診斷,如以風、痰、瘀證候要素為主者,可歸為風痰阻絡證。

●由實漸虛,動態演變:中風病急性期以標實證候為主,風、火、痰較為突出,痰瘀阻絡貫穿始終,逐漸出現氣虛、陰虛之證,也有部分患者起病即見氣虛,表現為氣虛血瘀證。

1.2 鑒別診斷

1.2.1 癇證

癇證以發作性神昏、肢體抽搐為主要表現,神昏時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發出異樣叫聲、醒后一如常人。中風病神昏者常伴有半身不遂,神志轉清后多留有半身不遂、口舌斜、語言謇澀等。

1.2.2 厥證

厥證以突然神昏、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移時蘇醒為主要表現,醒后無半身不遂等癥,與中風病之神昏而半身不遂不同。

1.2.3 口僻

口僻以口眼斜為主癥,主要表現為病側額紋消失、閉目不能、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患者發病前可有同側耳后疼痛,但不伴有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癥。部分中風病患者也可出現口眼斜,但多伴有眩暈、偏身麻木或肢體力弱等癥狀。

1.2.4 痿病

痿病以肢體痿軟無力、肌肉萎縮為主要特征,多發病緩慢,漸進加重;少數患者亦可急性起病,但多表現為雙側肢體無力,與中風病之半身不遂不同。

釋義

●部分病情較重的中風病患者在急性期也可以出現癇證發作,應積極救治;中風患者也可見一側額紋消失、閉目不能、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的表現,同時伴有對側肢體麻木、力弱,應注意鑒別。

●除此之外,中風病應與瘤卒中鑒別,臨床上對于急性偏癱病人應仔細詢問病史,并進行較全面的查體,切忌將偏癱患者盲目地診為中風病,要注意與腦瘤引起的偏癱相鑒別。猝然出現劇烈頭痛的患者,屬中醫“真頭痛”,需除外蛛網膜下腔出血,并應盡快查明病因,及時治療,如動脈瘤破裂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見病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德县| 永胜县| 浦江县| 施甸县| 江源县| 女性| 封丘县| 绥芬河市| 阿勒泰市| 武穴市| 东乌| 鞍山市| 隆安县| 台南市| 和平区| 林州市| 安陆市| 三台县| 新丰县| 伊金霍洛旗| 金昌市| 河曲县| 宁波市| 杨浦区| 桐庐县| 临汾市| 长武县| 桂平市| 汝城县| 神农架林区| 怀化市| 洛阳市| 琼海市| 武穴市| 吴堡县| 和平县| 新郑市| 孟村| 靖安县| 巴林右旗|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