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選對理財產品:專業理財師步步為贏的理財方略之二
- 劉加基
- 185字
- 2019-01-04 18:53:52
第5節 財富目標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有自己的財富目標,財富目標不同,投資理財的標的、工具、策略等方面的選擇也會有所不同,甚至在思維和心態上也有差異。將個人的財富目標作若干劃分,將有助于人們對自身財富目標的認知,也有助于人們做好投資理財策劃。
一、實現財務形態的財富目標
人的追求是無止境的,財富追求也不例外。由于一個人在時間、精力、才智和財富基礎等方面存在著相應的局限性和條件制約,所以,許多人在選擇財富目標時,必然要考慮其現實性。于是,在大多數情況下,財富目標就具有了階段性和時效性的特點,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尤其在財務策劃上,這一財富目標的特點更為鮮明。在投資理財中,主要討論的是以財務為表征的財富目標。
1.以保護已累積的財富為目標。當人們通過辛勤勞動累積了一筆不小的財富以期保障未來的生活時,如果僅僅按目前的貨幣購買力來計算和安排,很有可能會準備不足,其中,最重要也最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的因素是通貨膨脹。這時,如何保護自己已積累的財富,就是人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現在有三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注意:第一,通貨膨脹會造成貨幣貶值,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抵御通貨膨脹,如何使現有財富實現保值和增值。第二,如果遭遇惡性通貨膨脹,那么,如何采取措施保全現有財富,以避免受損。第三,若個人和家庭成員遇到天災人禍而需要巨額財務支出時,如何抵御這個風險。上述都涉及投資理財究竟該怎么做,該如何有效地使用投資理財工具的問題,明白哪些是抗通貨膨脹的投資理財工具,哪些是保護性的保全工具,哪些是具有超越通貨膨脹速率的能獲得潛在收益的投資理財工具。
2.以保護可累積的財富為目標。比如,如果A正常工作,每年的穩定收入有10萬元,那么,若以工作10年來計算的話,A就會有100萬元的收入。顯然,這里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前提,就是A必須能夠工作10年以上。但假如A在10年內遭受意外的災禍,那么很可能就不能完成100萬元的財富收入目標。究竟怎樣才能確保有這100萬元的財富呢?A可以選擇為自己買一份保額100萬元的生命保險(連帶傷殘),這樣,就可以防止因意外事故的發生而使他未來可擁有的財富縮水。這是易被許多人所忽視的,但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財務安排。因為任何人累積一筆財富都需要一定時間,因此人的壽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許多人采取的聽天由命的態度是很消極的,消極的態度會造成消極的后果,就有可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無限的苦痛?,F代人的觀念應當是提倡積極的應對策略,重視積極態度的正面作用,強調積極精神的成功價值。在歐美國家,大家非常重視和強調“positive”這個詞,“positive”這個詞已深入人心。這與中國人“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的人生觀有很大的不同,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的。
3.以抵御重大沖擊為目標?,F實生活讓許多人明白,如果我們不是巨富,那么,我們的財富和生活一旦遭受重大沖擊,就勢必陷入困境。這些重大沖擊包括家庭主要收入者的生命出現意外(重病、傷殘和死亡)、家庭成員遭受重大疾病等。為了抵御這些重大沖擊,在投資理財時做適當的考慮和安排是有必要的,這主要通過保險工具來實現。當然,也可以通過投資和保險相結合的理財方式來實現。
4.以保障養老為目標。在這個問題上,許多人都會犯錯誤。舉個例子,假設在1990年,一個40歲的人要規劃他60歲退休后的生活,那他很可能會以每月一二百元的生活費(這時一二百元的工資已是不低)作為基準來安排,并很可能會認為這樣就可以讓他將來過上良好的退休生活。但2014年的情況清楚地表明,在他2010年60歲退休時,一二百元能否讓他吃飽穿暖都不確定了(這里假設不考慮他有退休金或雖有退休金但退休金沒有跟著物價同步上漲的情況)。所以,投資理財養老也必須要有前瞻性,要動態地看問題。誰在這方面做得好,誰的養老才會更有保障。每一個人應盡力做好自己的養老安排,這是解決自己養老問題的最實際的途徑。顯然,在這方面,投資與保險兩個工具都可以選擇。
5.以培養下一代為目標。為了培養孩子,天下父母費盡了心。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有足夠的財力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相關的投資工具和保險工具都可以考慮使用或結合使用。
6.以確保致富為目標。即在現有財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財力以達到自己所認可的生活水準——社會平均財富實力中等偏上。要確保實現這個目標,投資與保險工具的結合使用,會有相當好的效果。舉個例子來說,假設A與B兩個人目前的財力相當,兩個人的家庭月收入各為8000元,兩個人的工作狀況相當,他們的家庭生活開支也相當。再假設這兩人的生老病死的人生過程相近(并假設都沒有社會醫療保險),但在投資理財的思想和觀念上有較大的差異:A因為對投資理財的工具不接受或者不太了解,每月凈剩余的3000元全部作為普通存款存入銀行,年利息率約為3%。而B則對投資理財的工具較為熟悉,把每月凈剩余的3000元中的1000元買了一家人的生命和醫療保險(為主要收入者買了較高份額的保險),保險儲蓄存款部分二十年的年平均收益率約為5%,而把另外的2000元做經過認真研究的投資,扣除波動風險后,其二十年的年平均復利率約為10%。又假設A與B兩人在這二十年中的第十年都有一次不順利,均花費了30萬元的醫療費。這時,由于A沒有醫療保險,前十年的積蓄加利息在扣除了這30萬元的醫療費用后所剩無幾,主要靠后十年的累積。而B則由于買了醫療保險,對前十年的積累影響不大,且在這二十年中,保險存款部分是以5%的復利率累進收益的,而投資部分也是以10%的年復利率累進收益的。這樣,A與B這兩人就因為理財觀念和規劃的差異,二十年后,B的財富比A高許多倍。所以,不同的投資理財安排,對不同的人是否能保證實現自己的財富目標會產生很大的差別,往往我們幾十年辛辛苦苦的忙碌和奔波所獲得的財富,可能敵不過一個好的安排。
7.以保障現有生活水平為目標。如果我們希望未來的或是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至少能夠保持現有的生活水平,那就必須對未來的生活費用進行預測和規劃。雖說這樣的預測并不容易,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心中有數。假設某人退休后的各種生活費用加上通貨膨脹的因素,需要100萬元,那就必須規劃如何能實實在在地擁有這100萬元。這時,若能利用好保險和若干投資工具,自然就會對實現這100萬元的財富目標產生積極的推進作用。
二、實現以物質形態為表征的財富目標
有人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財富,比如說房地產和金銀珠寶等。要積累以這些物質形態為表征的財富,也是有策略的。以房地產為例:第一,要考慮到房地產所處地點的升值潛能。第二,要善于運用銀行貸款,這實際上就是運用投資的杠桿功能。第三,要保證自己的還貸能力,還要購買房地產還貸能力的保險。因為一旦還貸能力出現問題,就可能發生不能擁有這個房地產的情況。
三、實現以精神形態為表征的財富目標
所謂的以精神形態為表征的財富目標是非常廣泛的,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特有的精神財富。
1.以提升個人生活質量為目標。有的人希望累積一筆錢,意在提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環境水平,比如說居住環境,包括有更好的居住地理位置和地理綜合環境,以及連帶的人文精神環境等,以使自己和家人的精神更加愉悅;或為提高自己和家庭成員的生活水平,諸如更健康的生活、更好的教育條件、更好的醫療服務等。
2.以創業為目標。有許多人希望自己的一生有所作為,創業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選項。創業可以是創建并成功運營一家公司,以積累更多的財富;也可以是擁有一項科技發明,并把它轉化為生產力;還可以是從事科學理論、文學藝術、社會文化、經濟、歷史等方面的研究。人們為了更好地創業,通常需要自己奠定一定的經濟基礎。而做好投資理財,就可以為奠定這個基礎發揮積極的作用。只要深入地了解投資理財思想,熟悉投資理財的工具和產品,就可以更好地為實現這個目標服務。
3.以設立獎勵基金為目標。還有些人希望通過設立獎勵基金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并希望所設立的基金能夠更長遠地發揮更大的作用。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充分地發揮投資理財的功能便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4.以人文關懷為目標。一些人希望能為遇到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當其他人遇到不幸便有惻隱之心,總愿意慷慨解囊。這樣的人擁有博愛的情懷,但需要實實在在的經濟基礎,假如能夠善于投資理財,那么,在人文關懷方面,就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