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理財風險防范手冊
- 曹金洪
- 2019-01-04 11:05:51
■ 計算不到,一輩子受窮
正如常言所說:“吃不窮,用不窮,計算不到一世窮。”人們口中的理財,也就是“計算”一詞,它涵蓋著謀劃、安排、計劃、打算等多重意思。懂得理財的人,會事先規劃,根據自己的能力制定計劃,吃穿用度一律從儉,精打細算,一輩子也不至于窮困潦倒;不懂得理財的人,沒有一個確定的理財規劃,生活中鋪張浪費,即使有金山銀山也會最終坐吃山空。
大至國家及各級政府機關,中至各企事業單位,小至每個家庭及個人,都與理財息息相關。人人科學理財,能提升國民富裕程度;家家科學理財,能提高家庭富裕水平,進而實現民富國強目標。
所謂理財,也叫財務活動、資金管理、現金管理活動等,是指通過有效組織各種內外部財務活動,從整體上提高財富的總價值。通俗地說,理財就是打理財產、財富,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管好錢、用好錢。不用說,在這管好錢、用好錢的過程中,就必然包含著使錢增值。
不過在當下,很多村民對于理財仍有三大誤區,它們分別是:
誤區一:理財是有錢人的事
大多數農民認為,自己的那點錢還夠不上理財的資格。現在我國農村的醫療、養老體系還不夠完善,在這種背景下,農民更應該重視理財,這樣才能保證即使在不能獲得穩定收入的時候,仍能為自己及家人提供生活保障,才能做到需要用錢時“不差錢”。
誤區二:理財是有知識人的事
當問及一些村民“您對理財怎么看”時,得到的回答大多是“這俺們不懂”“太麻煩了,搞不清楚”之類。實際上,業內人士認為,理財是一個過程,一些基本的理財專業知識當然需要掌握,但過程中的體會和感受更重要,想要在理財之前就把全部都搞清楚、弄明白,不現實也不可能。因此,理財沒有門檻,但要注重日常積累。
誤區三:理財都是高風險投資
說到理財投資,很多農民朋友的反應就是“有風險”,而且似乎這種風險是不可克服的,能夠成功獲利的概率很小。其實這種想法過于敏感了,實際上有很多風險小、方式簡單、有專業人士指導的理財方式很適合農民朋友。
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是決定現代農民朋友能否最終成為一個理財高手,從而創造美好生活的前提。
1.理財讓你變富裕
理財并不是針對大錢而言,同樣對于收入水平較低的現代農民朋友,只要進行有效的規劃,合理地支配每一分錢,都有可能在幸福生活的基礎上逐漸富裕。因此,理財是促進廣大現代農民朋友經濟狀況更上一層樓的有效途徑。
2.理財要趁早
任何理財規劃都應及早制定,而且越早越好,以免年輕時有錢不理,到老來時無財可理,后悔莫及。
3.理財要持之以恒
理財是貫穿一生的過程,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更不是短期的投機行為。因此,現代農民朋友應該從心底杜絕一夜暴富的心理,放棄一勞永逸等不切實際的想法,時刻保持高度的耐心和警惕,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步工作的同時贏得財富的不斷積累。
4.理財安全最重要
理財的前提是保證個人及家庭生活的穩定與美滿,而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現代農民朋友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應盡量選擇安全系數較高的產品或投資領域,從而在保障財產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財富的不斷增加和家庭美滿幸福。
5.風險意識不可少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投資上,回報與風險同時存在,回報越大風險越高。因此,現代農民朋友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首先要看到風險的存在,從而放棄一些風險較高的投資方式或在規避風險的前提下贏得理財收益最大化。
6.手中現金要備足
“天有不測風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隨時都需要用到現金。因此現代農民朋友在理財過程中,有必要想到提前兌現對理財收益的影響,同時也要考慮到變現的方便性和及時性,從而保證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能夠及時變現。而在手中留有一定數量的現金,也是現代農民朋友正常生活的需要。
7.消費不能無節制
貫穿目前,經濟日益增長,現代農民朋友的生活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有的還加入了超前消費的行列。但是,超前消費和無度消費都是理財的禁忌。因此,現代農民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節制消費。
8.理財知識很必要
“有付出才有回報”,對理財來說也是一樣的。無論選擇哪種理財方式,都應該對理財產品深入地了解,都需要盡可能地掌握理財知識,從而練就并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最終有所收益。因此,理財切忌想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