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理財風險防范手冊
- 曹金洪
- 1192字
- 2019-01-04 11:06:05
■ 認真辨別風險,可請教專家
民間借貸市場的活躍性增加及民間借貸利率的不斷攀升,使借貸市場的風險有所加大,以私募等為幌子的集資風險也到處存在,對此需加強關注,避免上當受騙。
吳某因經營一家磚廠缺少資金,于2012年,以購買材料的理由向陳某借款10萬元,之后又借了9萬元,同年第三次借了5萬元。后來,吳某的磚廠停業,手機關機,人不知去向。陳某只得告上法院。此案原告有證據、證人,雖然被告并未出庭參加訴訟,但法院仍然判決被告必須依法按照約定還款。由于被告早已經不知所蹤,此案是典型的“贏了官司,輸了錢”。
從2012年至2014年8月以來,發生在我國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涉案金額少則幾萬元,多則幾百萬元。雖然大部分案件原告獲勝,但由于被告下落不明或早已無錢歸還,因此至少一半的案件原告方是“贏了官司,輸了錢”。
大多數原告贏了官司,卻未能如愿收回本金和利息,究其原因是法院在執行任務時,必須要找到被告人,同時被告人需有承擔賠償的能力,而很多時候,被告長期在外省故意躲避法院執行,或者本身已經身無分文,這種情況下要想保證原告的利益困難很大,執行很難。如果被告有履行能力,故意拒不執行法院的判決,在調查清楚后,法院執行人員可以以“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罪”對其采取法律手段,要求被告必須承擔法律判決。
為了更好地保證原告的利益,法院執行局將所有“老賴”的名單等個人信息網上公布,限制他們出行和各種奢侈消費,禁止坐飛機和坐火車臥鋪車廂等。
“你想他的利,他想你的本。”很多原告得知本金都有可能收不回來時,才后悔萬分,他們當中有的是老師,有的是機關干部,還有一些普通群眾,借出去的幾萬甚至上百萬元,大多數是自己大半生的積蓄或找親朋好友借的,有的甚至是用房產抵押貸款換來的錢。有鑒于此,老百姓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能力來投資,謹慎小心,摸清對方的底細。沒有閑錢時,千萬不要隨意將自己的房產拿出去抵押貸款后再以高利息借給對方,當心得不償失。
民間借貸除了須防范觸犯刑事法律之外,怎樣讓民事法律更好地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是一些出借人需要注意的問題。借款合同不規范等問題還是比較普遍,一些出借人也因此受到了經濟損失。
為此,特別提醒,民間借貸時大家都應注意以下事項:
1.簽訂書面的借款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預防后患。
2.利息約定要合法。民間借貸如果沒有約定利息,則視為無息借貸。同時民間借貸利息可以適當高于銀行貸款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
3.注意辨別借款人的借款用途,防止惡意借貸。如果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為了非法活動而借款的,其借貸關系不受法律保護。如明知對方借錢是用于賭博、吸毒等不法行為,仍將錢借給對方,那么該筆借款不受法律保護。
4.要有適當的擔保措施,確保債權的順利實現。
5.務必注意訴訟時效。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是還款期限屆滿起2年,如果超過了這個訴訟時效,那么出借人便會喪失勝訴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