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臺灣的專家對臺灣4所一流的學校錄取的文理科狀元進行了20年的跟蹤調查,這160人畢業后,三分之二當了老師,其他的三分之一也鮮有事業大成者。這一現象不僅在中國臺灣而且在世界很多地區都存在,其中的原因值得研究。
這些高考狀元普遍會背上思想包袱,存在驕傲心理,缺乏溝通意識,缺失創新精神可能是影響他們不斷進取、取得驕人成就的重要原因。
一次考試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終身考試的意識。因為,我們面臨的競爭比任何時候都激烈,人與人的智商相差無幾。俗話說:“誰比誰都傻不了5分鐘。”因此,一次優先不等于永遠優先,一次失敗不等于永遠失敗。
縱觀古今中外的許多成功人士,多數是起點較差、起步較晚的。蘇東坡的老爸蘇詢27歲才發奮讀書,終成八大散文家之一。三國時吳國的呂蒙將軍被時人看作沒有文化、一介武夫的代表。他經過發奮努力,苦讀兵書,最終讓孫權、魯肅等領導和專家刮目相看,關羽就是呂蒙設計打敗的。當今的世界大款比爾·蓋茨、戴爾等雖然沒有通過考試取得大學畢業證書,但在市場這個大考場上卻交出了令世人滿意的考卷。
俗話說:“不怕慢,就怕站。”就是說,只要選準了人生目標,并朝著這個目標不懈努力,盡管速度不是很快,但最終能夠到達目的地。如果一曝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永遠也到達不到目的地。
在人生的這個考場上,心態不同,理念有異,定會得出不同的結果。
心懷一顆永遠進取的童心,不斷地學習充電,不斷地考試檢驗,一定會離人生目標越來越近!
牌局與人生
玩撲克牌是一種最普通的娛樂方式。無論大江南北,還是長城內外,都有許多人對此樂此不疲,并且花樣不斷出新。
撲克牌之所以受到青睞,一是因為有利于開發智力、激勵爭勝;二是因為游戲場地簡易,幾副撲克、一張桌子、幾個凳子就可以。參加人數多少不限,從兩人到十多個人都可以。
我已有較長時間沒有玩撲克牌了,一次,應朋友之邀,玩了一次“拖拉機”。規則定得挺嚴,甩牌如一張出不去罰10分,出錯一張牌罰10分。
一次對方做莊,首先打出方塊“拖拉機”帶A,我有6張方塊,打出了包括方塊A在內的5張方塊。手上留了一張方塊K,其他兩家各4張方塊,都被洗清,莊家手里還有5張方塊且有一個對子,留在后面做“撒手锏”。莊家清了一通主之后,打出了5張方塊,以為穩操勝券,豈知我手上的方塊K讓他止步,按規定要罰對方50分。這時對方兩人急眼了,懷疑我作了弊,并說莊家出方塊時我未出方塊,出了其他牌。于是我將出過的牌進行了還原,莊家出“五甩”的時候,我已下了5張。之后,莊家沒有出過方塊,他們都沒有了方塊,我手上的方塊就是想出也沒有機會,當然在手上。
我說,作為莊家有意要甩某一牌,有兩種方法保證成功:一是要有24張牌的概念;二是要注意大牌是否下來。所謂24張牌是指兩副牌共有24張同色,第一輪“拖拉機”下去后,所出的牌加上自己手上的牌等于24就證明外面沒有了這門牌,自己手上所有的牌都可以甩而不會受罰。另外就是比自己手上大的牌下來后也可以甩而不會受罰。顯然莊家當時甩牌時沒有24張牌的概念,以為我的方塊A下來了就沒有了方塊,因此造成了失誤。我的分析讓莊家口服心服。
玩牌本身是一種娛樂,輸贏可以不必太較真,以此一樂而已。有些人玩了一輩子牌卻沒有認真研究過規律和規則,輸贏完全撞大運。但作為一種游戲,是有其規律和規則的,要想提高水平,就得對此進行研究。
牌局與人生何其相似!
抓牌的好壞是上帝安排的,就如一個人出生在哪個年代,出生在富庶的東部還是貧窮的西部,出生在干部家庭還是農民家庭……對于這些,人們都沒有選擇的自由,只能聽從上帝的安排。
如何玩好手上的牌是有講究的。牌場上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好牌不一定會贏,壞牌不一定會輸,這就是撲克牌的魅力所在。
抓到壞牌的時候,首先要心平氣和,要有輸的心理準備,但要充分利用撲克牌的游戲規則,發揮自己的優勢從中取勝,或者從對方失誤中撕開一條勝利之路。比如“小對子”“一條龍甩”等技法常常會使強大的對方敗北。人生也是如此,當我們先天不足的時候,用不著怨天尤人,應該平靜地接受。但每個人都是唯一的,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關鍵是要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利用自己的優勢在社會上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為之努力,相信天道酬勤,只要努力就可能有好結果。
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張海迪,她身殘志堅終于站到了知識的高峰;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李麗,她用美好的心靈溫暖迷途人,取得了一般人難以取得的成就,因此受到了社會的尊敬。
牌局如人生!一把好牌在手卻沒有玩好是令人遺憾的,玩轉壞牌而取勝是值得贊美的。一個條件優越的人而一生碌碌無為是令人看不起的,而一個條件不好,起點較低的人贏得人生輝煌是令人羨慕的!
玩撲克品人生
一天晚上,應夫人之邀,替她玩了幾把“拖拉機”,結果我方挽回敗勢,反敗為勝。
朋友相聚,玩玩撲克,對于輸贏其實不必看得太重,娛樂娛樂而已,通過玩撲克倒是可以品味人生。
首先說抓牌。除了有人作弊以外,牌的好壞靠運氣,會有好有壞,可能有的人好運長一點,有的人差運長一點。按照概率論來講,總體上好壞是差不多的,拿了好牌也不要自傲,拿了差牌也不要氣餒。首先要接受手上的牌:即使拿了一把差牌,也要認真地玩下去。就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出生在哪個國家、出身于什么樣的家庭、工作在哪個單位,是不由自己選擇的,主要靠命運安排。工作單位對于從計劃經濟年代走過來的人來說,基本上是一次就業定終身的,是很少能改變的。而今天市場經濟年代,工作單位的變更是一種常態,但也是有所限制的,因為要受地域、專業、年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也不是隨心所欲的。我們要敢于面對現實,平和心態。
其次是要熟練運用規則和技巧。玩撲克就是利用手上抓的牌這一有限資源,充分運用規則和技巧,抑制對方,成就自己。有些人之所以是牌壇高手,就是規則和技巧掌握得好。牌技永遠提不高的人,主要是不善于研究規律和技巧。玩撲克如此,工作和生活亦然,都是有規律、有技巧的。比如電腦錄入,有的人速度快,有的人速度慢,相差會很懸殊。錄入快的人必定有其快的道理,有其快的習慣。據我的體會,要想提高打字的速度,需要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輸入方法;還要練習盲打,盲打有利于減少手指的無效運動,如果養成了“二指禪”的錄入習慣,將終身與錄入快手無緣。就錄入方法而言,如果學拼音輸入法,學起來快,快起來難,因為選字很耽誤時間;如果學五筆,學起來慢(需要背熟字根),用起來快,一次大投入(學習時間),終身會受益。
再次是要認真出好每一張牌。打過牌的朋友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會,一手很好的牌,因一張不慎,會滿把皆輸,甚至牌運會因此轉變。有一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盡管漫長,但關鍵的只有幾步。”如果關鍵的幾步沒有走好,將會對人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地對待工作和生活,特別是年齡較大的朋友。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句話是:“三十五歲之前不要怕,三十五歲以后不要悔。”說的是時間資本的重要性。到了三十五歲以后,做了后悔的事,扳本的機會就不多了,所以要慎之又慎。
最后是要控制情緒。情緒對于打牌非常重要,特別是高手搏弈。高手可以從別人面部表情,言談舉止中掌握牌情。一般玩牌的人都難免喜形于色,有了好牌就陽光燦爛,抓了差牌就垂頭喪氣。對方通過觀察表情就能穩操勝券。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我們注重修煉“勝之不驕,敗之不餒,得之不喜,失之不憂”的豁達情緒,將會有利于我們成就事業,走向幸福的人生。
幫助凡寶找紅豆
大家可能聽過一個流傳已久的故事:黃昏時分,一位哲學家過河,行船之際,哲學家接連三次問漁夫:“你懂數學嗎?”“你懂物理嗎?”“你懂化學嗎?”漁夫均回答:“不懂。”哲學家嘆道:“真遺憾!這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這時,河面上刮起的狂風掀翻了小船,哲學家和漁夫都落水了。漁夫問哲學家:“你會游泳嗎?”哲學家答:“不會!”漁夫說:“真遺憾!你整個生命都要失去了!”這個故事說明一個人不僅要懂得科學知識,而且要提高生存能力。在應試教育盛行的我國當下,提高生存能力對孩子尤其重要。
今年暑假,小凡寶不上幼兒園,由奶奶帶她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加強生存能力訓練:給她報了游泳班,讓她學會游泳;繼續學習舞蹈提升班,與新加坡育兒組織交流;參觀北京的博物館,擴大知識面;同時有練習毛筆字、洗衣服、擇菜、炒菜、拖地等項目。
奶奶為凡寶準備了一個小本子,每天對凡寶進行考核,并約法三章,表現好的畫個紅豆,表現不好時畫個黑豆。湊夠了一定數量的紅豆,為凡寶買一套心怡已久的小馬。
沒有想到這套考核方法還挺管用:凡寶逐漸改掉了以前喜歡看電視,玩iPad的習慣。游泳館的教練夸獎凡寶訓練認真,進步較快;舞蹈跳得越來越好,不時受到舞蹈老師表揚;在家幫奶奶擇菜、拖地、洗衣也漸入佳境,成為奶奶的好幫手。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吃飯比前聽話多了,速度也快了。但偶爾也有任性的時候。
周日,爺爺、奶奶、媽媽陪凡寶到祥云小鎮看了一場電影。出影院時,凡寶要吃爆米花。媽媽、奶奶堅決反對凡寶臨近吃飯時吃零食,未能滿足凡寶的要求,為此凡寶哭起了鼻子,鬧起了情緒。直到進了附近的“九爺家”飯店,凡寶才破涕為笑。每上一道好菜,凡寶先夾給爺爺、奶奶、媽媽,最后才自己吃。這也是凡寶在《弟子規》中學到的,“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凡寶不僅背熟了,而且早已養成了習慣。
晚上考核時,奶奶說:“凡寶在電影院的表現不好,要畫個黑豆。”在征求凡寶意見時,凡寶認錯認罰,表示今后改正。我說:“也要給凡寶畫個紅豆。”凡寶問:“為什么?”我說:“凡寶吃飯時,好吃的先夾給長輩吃,有孝心,值得鼓勵,要畫個紅豆。”奶奶也給予了肯定,給凡寶畫了個紅豆。
對孩子的美德與優點要及時肯定,讓它不斷鞏固,不斷強化,不斷光大,這樣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這就是爺爺幫助凡寶找紅豆的初衷。
如何面對流言蜚語
一位好友向我傾訴,最近遭到了莫名其妙的流言蜚語,于是他很郁悶,想聽聽我的建設,如何面對流言蜚語?
于是,我與他談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議。
流言蜚語是指在背后散布的毫無根據的誹謗性的話。
我跟朋友說:其實生活中的多數人特別是稍有成就的人,都免不了遭到流言蜚語的攻擊。比如無產階級的領袖馬克思很偉大吧,當年,他也經常遭到反對派的攻擊。他是如何應對流言蜚語的呢?我記得他有一句著名的名言,大意是:將這些流言蜚語當作蜘蛛網一樣輕輕抹去,繼續前行。我國漢朝的史學家司馬遷偉大吧,不僅遭到流言蜚語的攻擊,而且受到了男人最難接受的宮刑。毛主席偉大吧,然而他也經常遭到流言蜚語的攻擊,并且多次被免去職務,甚至開除黨籍。鄧小平同志了不起吧,大家都知道他不僅遭到流言蜚語的攻擊,甚至遭到人身迫害,經歷過“三落三起”的人生波瀾。因此,大凡想成就事業的人,都要有心理準備,去承擔更多的挫折和打擊,該勇敢地面對流言蜚語,化壓力為動力,發奮圖強。如果在流言蜚語面前萎靡不振,就等于自己打敗了自己。
我跟朋友說:面對流言蜚語,不要把它當作一回事。流言止于智者。能夠打倒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面對流言蜚語,我們應該好好反思自己,是否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如果確實有做得不夠的地方,就應當加強修養,改進缺點。如果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一時別人不能理解,那么自己應該堅持,讓時間來證明自己的正確,用不著急于證明什么。舌頭在人家嘴里,讓他說去吧!你就是你自己,如果能夠做到不過分在意別人對你的議論,不過分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不過分在意別人對你的流言蜚語,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老子曰:“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就是告誡人們,要想成就事業,就要有承受委屈、流言、誣陷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對于一個人的成功特別重要。
最后,我開導朋友說:這個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什么樣的人都會有,有的人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工作,有的人在夜以繼日、發奮努力地學習,而有的人卻在無事生非,唯恐天下不亂,唯恐別人進步。這種人深受嫉妒心理的危害,是十分可憐的。到頭來,受害的不僅是別人,而且是他自己,因為他們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害人不利己的事情上。中國有句古話:“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那些害人的人,最終會禍及自身。
朋友聽了我的這些想法和建議,心情豁然開朗。幾天后給我打來電話說,現在,覺也睡得著了,飯也吃得香了。聽后,我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