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世界彩圖館
- 方青羽編著
- 4097字
- 2019-01-03 22:36:10
受傷的野牛:伊比利亞半島巖畫
The Upper Paleolithic Rock Art of Iberia
必知理由
世界上最豐富的巖畫藝術之一
類型:巖畫藝術
地點:今西班牙
西班牙地處伊比利亞半島,位于地中海西北處,與非洲大陸只隔一個海峽。自從遠古以來,西班牙就是歐洲和非洲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紐帶地區之一,在伊比利亞半島發現的遠古巖畫正是這種交流的證明,歐洲和非洲的藝術風格及文化傳承,在這里得到了集中而融合地體現。

蹲著的野牛
西班牙洞窟壁畫。考古發現證明,從舊石器時代早期起,西班牙已經是非洲和歐洲的樞紐地帶。而在舊石器時代后期,西班牙成了從南歐和東歐來到西歐的獵人的天堂。他們的文化和法國南部非常相似。
歐洲中石器時代美術的一個重要地區在歐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此處的巖畫不僅分布廣泛,而且其發生與流行的時間也更為久遠。1903年,在西班牙東部地中海沿岸列文特地區荒蕪的山丘間,西班牙原始藝術研究者丁·卡夫雷·阿吉洛在特魯埃耳的卡拉帕塔的山巖上,首先發現了繪有三只鹿和一頭牡牛的紅色巖畫。自此以后,列文特地區成為熱衷于探索古代文明的探險家的樂園。隨后不久,他們相繼發現了約40處巖畫遺跡,并且有大量的人物和動物的繪畫出現在其中的70余塊巖畫上。從加泰羅尼亞南部,經巴倫西亞、特魯埃耳,到阿爾瓦拉辛和巴霍阿拉貢,都可以找到這種神秘繪畫的蹤跡。此外,庫埃卡、阿爾瓦塞特、木爾西亞等地也有零星的繪畫出現。這些露天壁畫自進入中石器時代以來,取代了原始的洞穴壁畫并開始流行,而且巖畫風格與弗蘭科—坎塔布連地區的壁畫明顯不同。這種巖畫的來源尚無定論,大體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它源于非洲,另一種認為它是列文特巖畫的繼續,因此被稱為列文特美術。
這種藝術究竟從何而來?創作者通過這些神秘而古老的壁畫,又向人們傳達了什么?這些都是人們要探討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列文特的巖畫不是畫在洞穴壁上,而是畫在露天的石灰質山巖的隱蔽處。巖畫大多是彩繪,刻畫很少見到。法國研究原始藝術的考古學家H.布呂葉曾對這些彩繪進行研究,并認為這些巖畫大概不屬于弗蘭科—坎塔布連美術。事實上,列文特巖畫與弗蘭科—坎塔布連洞穴壁畫是不同的。首先,列文特巖畫著重表現那些朝氣蓬勃、充滿斗志的力量,尤其是手執弓箭的勇士更是其創作主題中的寵兒,這反映了新的更富于感情的人類精神;其次,列文特的“藝術家”能夠運用更為豐富的形和色,并通過構圖來傳達新時代的人類精神。彩繪通常是單色,色彩多用紅色,黑色很少用,這兩種顏色也是在形象的不同部分分開來使用,不會混合,比如畫人體要用紅色,而腿要畫成黑色,至于白色幾乎不用。

穿著盛裝的人們 阿爾及利亞
有人認為列文特巖畫來源于非洲,在史前時期,撒哈拉沙漠還是一片河水涓涓、草木豐盛的土地,這為當地人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類似本圖的壁畫在非洲大陸的許多地方均有發現。這表現了非洲早期人類的精神世界及生活習俗,對后人研究早期人類具有重要意義。在對歐洲的和非洲早期洞穴壁畫作比較后,會發現兩者壁畫的內容大多以狩獵場面為主,這既表明早期人類的生活方式,也證明了一些學者關于早期人類文明是相互遷移觀點的可靠性。
從這些巖畫中,我們不難看出,神秘的列文特的“藝術家”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個別的動物和人,而是將其看成生動的事件。他們善于利用各種不同的形象,通過人與人或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的處理,編排出一幕幕生動的場面。比如在一幅狩獵場面的巖畫中,有一只狂奔的動物,它騰空飛奔,四蹄伸展,神采飛揚。在人物形象的刻畫方面,也充滿了動感和速度。同時,他們已能用繪畫語言來敘述獵人簡樸的冒險生活和所發生的歷史事件,敘述寧靜的家庭生活和勞動場景。雖然列文特巖畫的作者也是狩獵民,但他們的畫與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在性質上完全不同。這些畫中常有較多的人物形象,因此帶有很強的故事性或主題性。
弓箭在當時的狩獵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弓箭的發明是人類智力的一大發展,也是科技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弓箭不僅比投槍更便于攜帶,而且射程遠,準確度高,用力少,有利于隱蔽自己,是一種安全可靠的優良工具。巖畫的創作者或許早已認識到了弓箭的作用,因此出現了大量的有關弓箭的圖畫。如有一幅巖畫中記述了這樣一個事件:一個獵人手持弓箭射殺野牛,被激怒的野牛沖向獵人,獵人落荒而逃。
同時,巖畫中還存在著大量的描繪部落之間戰爭的場面。戰爭是人類互相殘殺的表現形式,當部落與部落之間為了占有生存環境和財富而產生矛盾時,訴諸武力經常是解決問題的最后方式。然而,這些壁畫并沒有提到戰爭的原因,作者的意圖可能在于表現弓箭手們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在戰爭場面的巖畫中,有表現服裝與發式不同的兩個部族之間的戰斗。從這些畫面中,我們可以推測出列文特人曾經同其他海上部族進行過戰爭。有一幅巖畫描繪的就是5個英勇的武士,他們手執弓箭,身材魁梧,頭戴精致的發飾。這幅畫同其他戰爭畫面一樣,證實了當時的社會已經存在體魄健壯的軍人,并形成了較為嚴密的軍事組織。然而,戰斗的結果也許是不幸的,列文特人最終被占據沿海地帶的其他部族趕入山中,同外部文化隔絕,數千年間他們的生存發展一直處于停滯狀態。
除了軍事方面外,日常生活也成為列文特巖畫的主題之一。而當時的日常生活事務主要是由婦女負責的,如采集果子、收集谷物、播種、照顧孩子、操持家務、聊天、參加節慶和宗教活動等等。這些畫揭示了婦女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暗示了人類生活方式正在發生某些變化。其中有一幅描繪婦女采集蜂蜜的畫面饒有趣味,畫中一位妙齡少女爬上了樹梢,拿著小罐取蜂蜜,然而此舉卻驚動了蜂群,蜂群圍繞在樹周圍想要襲擊少女。與此同時,樹下一男子正在向上攀緣。藝術家在捕捉最富有包孕性的瞬間以及再現生動的生活場面上,取得了恰到好處的效果。列文特巖畫的最大特點就在于此,即對于人體的細致描繪,這在舊石器時代的藝術中是沒有的。如加蘇里亞峽谷的一幅圖畫,描繪了兩名射手準備射殺從高處跳下的山羊:兩名射手屏息凝視,等待決定性的一瞬間。這種畫面將一種緊張氣氛帶給了每一位觀賞者,有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除此以外,巖畫還表現出了高度的風格化,主要體現在對人體某部分的歪曲或夸張。如人的身體,經常是太細太長,有時就像一根直的或略為彎曲的棍子,腰部處理得極細小,仿佛被截斷了一樣。與細身點腰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那畫得仔細且過大的腿和頭部。小腿肚粗且凸出,頭畫得圓而大。除了頭部其他部位均以細條狀代之,我們稱之為線狀人物外,通常還畫出頭部的裝飾。這或許是那個古老時代審美風格的體現。當然還有一些比較寫實的、符合人體正常比例的形象,如阿爾佩拉的繪畫。這些繪畫風格上的差異,并不具有時間上的延續性,它們的地方性差異更為明顯。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列文特巖畫中的藝術形象具有內動性,即形象活動的動力使人感到來自形象本身,而不是來自外部。很多形象表面看似簡單,好像并未進行精心的構圖和設計,但它們卻具有動人的表現力。不過,遺憾的是,從這些巖畫中再也見不到如舊石器時代洞穴壁畫中那種完美的技術和精湛的素描了。在列文特巖畫中,美與不美不是存在于個別形象上,而是體現在整體構圖中,這是以往的藝術所不及的。同時,由于生存條件和生活方式的限制,這些巖畫的作者們對自然風景毫無興趣,他們對人物周圍的環境不屑一顧,他們也很少想表現植物,對其所畫的動物和人物形象總是賦以投影式的輪廓,甚至有些近似于線條加粗的簡筆畫。

西班牙的獵人壁畫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像法國和西班牙的許多洞穴壁畫那樣,對狩獵生活作了如此詳細的紀錄。長久以來的黑暗保護了這些作品的清新和生動。這筆遺產向后人證明了早期人類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發展程度。
在了解了列文特巖畫的大體情況后,列文特巖畫的深層內涵成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關于這一點,專業研究者們一般持兩種看法:一些人認為,盡管在表現方式和主題上巖畫各不相同,但毫無疑問,所有的場面和形象都具有巫術與宗教意義,幾乎與早期舊石器時代的動物形象一樣。理由是這些巖畫所選擇的地點都是巖石隱蔽處,它具有某種神秘性。而且這些巖畫只集中在一處,且重重疊疊;有的是在舊輪廓上涂上新的顏色,說明這個地點在當時確實與眾不同,已被原始人看成圣地。而且特定的形象具有特定的巫術作用。例如,在阿爾巴塞特的米納特達的巖畫就重重疊疊地有13層之多,分別屬于13種風格,說明這些巖畫是由不同年代的人相繼畫上去的,而且每代人都有一定獨特的傳統,同時又融入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從最下層起依次往上看,有這樣的規律:從立體表現漸漸傾向平面處理;從寫實表現漸漸轉向投影式輪廓的涂繪。而且后來的人物形象越來越多,這些形象都帶有前面提到的那種明顯樣式化的特征。當然,也有許多學者指出巖畫只是當時的一種記錄歷史事件的方式,與宗教和巫術并無直接關系,或者創作者本身并無意圖,只是簡單的“涂鴉”就造就了流傳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藝術。

《野牛圖》
西班牙舊石器時代洞穴壁畫。畫法流暢自然,結構合理,又因“洞穴藝術家們”善于利用巖壁的凹凸,使壁畫富有動態感。“洞穴藝術家們”運用有限的幾種顏色,如紅、黃、黑等刻畫出長約2米的動物。在這幅畫中,野牛龐大的身軀盡管是靜止不動的,但我們似乎可以知道它在全力地奔跑,或為逃脫追捕,或為撲向前方的獵物。
藝術是在不斷變化的,變化賦予了它新的活力和創作余地。列文特巖畫也是如此。在列文特美術發展的末期,出現了更加抽象化的傾向,作品形象完全缺乏表現性,也不再表現事件而成為單純的一種象征,一切內在的運動感都消失了,人物漸漸趨于圖解化、簡單化,變成了某種難以理解的符號,并且逐漸加入了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具有新石器時代的象征性和描繪性的繪畫,創作風格大為改觀。這些現象顯示了人類理智的一個發展過程。抽象化、符號化已經成為列文特巖畫發展的一個趨勢,雖然如此,這種遍及伊比利亞半島的繪畫并未中斷,而是不斷發展、不斷創新,列文特巖畫也因此具有了更為重要的文化意義。
列文特巖畫的時代早已化為歷史的塵埃,但是透過那一幅幅形象生動、獨具風格的圖畫,我們仍可以推斷出那一時代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神秘的宗教文化。由于以上種種不確定性,列文特巖畫的真正涵義一直為人們所關注,這也是研究者們在今后將繼續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