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時,薛胤依舊沒有參與過朝政。
爾后幾年,昭元皇后的妹妹傾郡主從西郡入帝京,因為類似其姐,俘獲了昭元帝的心,得到了許多權力,最后傾郡主竟然起兵造反了。
昭元帝那時已經許多年沒有出征過了,他自昭元皇后難產早逝以后就得了癔癥,在親征途中就多次發病。
同月,原本與太子一同東征收復絡繹河以東的失地的殤王制造了白樓之變,昭元帝與昭元皇后唯一的子嗣太子劉傲戰死,殤王叛國。
昭元帝聞太子早殤,連夜趕回長安,一夜連發幾次癔癥,卻還是不顧太醫的勸阻,親自主持喪葬事宜。
此時薛寶兒在長安發動政變,將疲憊不堪的昭元帝幽禁在清河行宮,立自己所出的中山王劉矜為帝。
這個時候,薛胤才站出來,替已經貴為太后的薛寶兒效命,這個時候,他的才華才被世人所知曉。
原來時間不是只有風意公子驚艷絕才,世所罕見。
只是這樣的姐弟情深沒有維持多久,薛寶兒與薛胤最終反目成仇。
許多年前,他們的父親逃命的時候,數次將他們姐弟踢下馬車,那時薛寶兒跪著請求用自己的命,換弟弟的命。
她縱身跳下馬車,引開敵軍的時候,絕沒有想到,當年的蹈死不顧,最終成為要她命的催命符。
薛胤,攝政王,才是最終那個贏家。
薛太后最終在千秋宮中,與為帝不滿十月的少帝劉矜一起自盡。
死后,謚號惠。
她從薛嬪升到妃位,封號便是這個惠字,也是她升為惠妃的那一天,她派出親衛去蠻荒之地將一直被遺忘的弟弟接回繁華的長安。
昭惠太后薨逝的第三天,攝政王立了劉翎為新帝。
當時長安宮中,昭元帝的子嗣一共就只有五位,皇子就只有柔妃所出的高順王劉翎,生母出自民間的康王劉行。
薛胤權衡之下,出乎意料的沒有選擇毫無母族背景的劉行,而是擁立了出自鶴城將門的柔妃之子。
只是,直到薛胤將權力移交給薛雁隨,他也不曾松口讓林太妃晉為太后。
民間那些攝政王與太妃的秘辛,劉宿便不過當笑話聽,她原先還覺得師父不值,但見他為師父放下一切,義無反顧的時候,便覺得他把師父看得很重,重過了他的權勢。
師父如今會在哪處?不知是否和攝政王在一起?還是一個人到了佛國?
劉宿有生之年,也不能知曉了。
她原本還覺得林太妃那雙眼睛,和師傅極其的相似,以為是師父的親眷,可誰知打聽之下,才知不是。
劉宿在德昌宮外等著林太妃的召見,太妃沒有傳,她便只能一直站在這兒。
劉宿站得無聊,便有些想念齊國的皇宮,跟著師公進宮的時候,哪個敢給她顏色看,就連女皇陛下也會賞她新巧的玩意。
這位林太妃呀,怕是真的愛慕攝政王,才會這樣針對劉宿。
劉宿沒站多久,便有林太妃身邊的小宮女出來傳話,說:“陽平公主,公子請你進去。”
是公子,并非太妃。
這公子,滿朝文武都知道是指的薛雁隨。
他沒有官職,卻掌管著昭國上下,便是翎兒也要稱他一聲公子。
宮女將她引到殿外,劉宿才知林太妃為何遲遲不傳她。
她尚未入殿,便已經聽到了林太妃的聲音,幽幽平和,清潤舒坦,叫人一聽便覺她心平氣和,無欲無求。
“關葭幾日前在南雀街攔下公子的馬車,回來之后便覺得失禮至極,一連幾日都覺得食不下咽,唯恐沖撞著公子了,特地將公子請來,賠禮一番……”
那便是林太妃在說話,劉宿一直以為,林太妃是要將林關葭嫁給翎兒做皇后的,未曾想過她的心這樣大。
“林小姐多慮了,若說要賠禮,也輪不到林小姐來”陪“”薛雁隨輕咳一聲,側身看向殿門前的劉宿,無奈的搖搖頭:“林小姐,你看,該賠禮的人來了。”
薛雁隨坐在輪椅上,他似乎偏愛青色的衣服,此時穿著一件淡青色長衫,簡單卻自有一身風儀。
他面上本來是沒有笑容的,待見到劉宿的時候,笑容便有了。
劉宿走近,給林太妃請了安,卻久久不見林太妃叫她起來。
薛雁隨又咳嗽了幾聲,有些隨意的說道:“雁隨身體抱恙,不能給公主殿下請安,還望公主海涵。”
原本陪著林太妃坐在一側的林關葭此時會意過來,急忙起身,對劉宿行禮,林太妃雖不悅,但又不能讓林關葭和陽平公主一塊兒蹲著,露了笑意,讓她們一塊起來。
“公子多禮了,陽平還未謝過公子……”
劉宿本還想說些什么,但薛雁隨已經開口了,他說:“皇上今已抵達皇陵……”
劉宿想聽些關于劉翎的事兒,也就住了口,但是這人偏就這么刁鉆古怪,只說了這一句就沒有了下文。
劉宿瞪了他一眼,臉上擠出笑容,說道:“皇上在外,陽平呆在宮中碌碌無事,想著不如去安陽行宮為皇上祈福,不知太妃……”
那邊的咳嗽聲又響起了,殿中便只聞薛雁隨的咳嗽聲,他似乎是病得頗重,但面色卻又不像重病之人。
薛雁隨喝了一口溫水,略略緩過氣,才說:“夏日將至,雁隨此來便是要向太妃請旨去清泉行宮休養,既然公主殿下有心為皇上祈福,不如與我一道去清泉行宮,慕衡山之上的佛寺香火延綿也有近千年了。”
這話倒是不假,但是殿中的人齊齊一驚。
清泉行宮,自幽禁過昭元帝之后,昭國子弟便畏之如蛇蝎。
劉宿抬眼看著薛雁隨,他遇到劉宿灼灼的目光,面上竟出現了紅暈,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的避了開去。
“如此……”林太妃沉吟了一下,“關葭,你也隨陽平公主一塊去吧,當是代哀家為皇上祈福。”
林關葭原本正在想別的事情,此時倒有些回不過神來,還是劉宿拉了她,才一道領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