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______,______。
背景:李白和王昌齡都是唐時著名的詩人,兩人是很要好的朋友。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fā)感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絕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①啼,聞道龍標②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注釋
① 子規(guī):即杜鵑鳥,相傳其啼聲哀婉凄切。
② 龍標: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詩詞賞析
楊花在舊體詩中象征離散漂泊,“子規(guī)”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凄慘地啼叫著。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節(jié)的一種哀傷、惆悵氣氛。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著傷感之語,而傷感之意自現(xiàn)。
另外,本詩最后一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十分恰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友人被貶遠行的憂慮關心之情,從而使這首詩成為友情詩中的名篇。
延伸閱讀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兩句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在其他的一些名作中也頗為常見。如謝莊的《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曹植《雜詩》:“愿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