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秀才入軍/嵇康
____,____。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背景:贈秀才入軍是嵇康所寫的一組四言古詩,為送他哥哥嵇喜參軍而作。其中以第14首最為有名,流傳千古。本詩便是其中的第14首。
贈秀才入軍
息徒蘭圃①,秣馬②華山。流磻③平皋④,垂綸⑤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⑥。俯仰自得,游心太玄⑦。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⑧。郢人逝矣,誰與盡言⑨。
注釋
① 蘭圃:有蘭草的野地。
② 秣馬:飼馬。
③ 磻(bō):結于箭身絲繩上的石塊。
④ 皋:水邊地。
⑤ 綸:釣竿上的垂線。
⑥ 五弦:樂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⑦ 太玄:大道。
⑧ 筌(quán):捕魚的竹器。
⑨“郢人逝矣,誰與盡言”:這一句出自“匠石斫堊”的典故。作者用這個典故來表達自己對嵇喜從軍遠去的一種惋惜之情。
詩詞賞析
單從字面上看,在該詩篇中,作者想象了嵇喜行軍之暇領略山水樂趣的自得情景。可通過我們對嵇康的了解,會不難發現,作者是借描寫出征人的生活,來抒發抒自己縱心自然的情趣。此詩中“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一句是對一個人同時進行的兩個不同動作的描寫:詩人彈琴卻不專注于琴,遠眺歸鴻卻又并不在意。這里的意象是抽象的,甚至是模糊的。它以凝練的語言傳達出高士飄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風神,傳達出一種悠然自得、與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延伸閱讀
嵇康有“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的詩句,顧愷之把它變成繪畫題材后說:“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顧愷之可謂深解畫中三昧。所畫出的人物,做到“形似”容易,“神似”卻非人人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