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呂碧城:民國第一才女(1)

我的婚姻不在乎金錢的多少和門第如何,我只在乎學術上的至高地位。

——呂碧城

呂碧城(1883~1943),安徽旌德人,父親呂鳳岐是光緒三年進士,選為翰林,曾任山西學政。1904年任《大公報》編輯,1906年任天津女子公學校長8年,后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發現其野心后憤然辭職做生意,之后留學海外?!岸稹北l后移居香港,直至去世。

她是《大公報》的主筆,是中國第一位女編輯,名聞京津地區;她是北洋女子公學的校長、當時的女權運動和女子教育的先鋒;她是袁世凱家族的座上賓,是袁總統府的秘書;她是善于做生意的企業家和聞名大上海的社會活動家;她是堅持在文學上以文言文創作的詩人、詞人,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后一位女詞人”。在20世紀初的中國文壇、女界及至社交界,曾有“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咸推呂碧城”的說法。呂碧城與其兩個姐姐以詩文名世,號稱“淮南三呂,天下知名”。

傳統文化和自由獨立在呂碧城身上都留有鮮明的印記,這也正是那個時代的特點。她以才華驚世,個性獨立,成就斐然,生活傳奇,成為冠蓋群芳、風華絕代的民國才女。但個人感情卻蒼白不幸,成為終身未嫁的“民國第一剩女”。

自小才膽兩絕佳

呂碧城的父親呂鳳岐,是光緒三年(1877)進士,曾任國史館協修,也就是曾就職翰林院,后來又做過山西學政。

生在這樣一個詩書之家,據說家有藏書三萬冊,耳濡目染,呂碧城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呂碧城也確實穎悟早慧,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才華,詩、書、畫、音律等無所不通,尤其擅長作詞,為時人稱頌:“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詩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嫻音律,詞尤著稱于世,每有詞作問世,遠近爭相傳誦。”

12歲時,呂碧城曾寫下一首詞:

綠蟻浮春,玉龍回雪,誰識隱娘微旨?夜雨談兵,春風說劍,沖天美人虹起。把無限時恨,都消樽里。君未知?是天生粉荊脂聶,試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浸把木蘭花,談認作等閑紅紫。遼海功名,恨不到青閨兒女,剩一腔毫興,寫入丹青閑寄。

看這文字,已顯老到。有人把這首詞拿給她父親的同年進士、曾任兩江總督的樊增祥看,這位“詩論大家”看完,當來人告訴她這是一個12歲的少女所作時,他驚訝得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不只是其中的文采,更有其中的情感,“夜雨談兵,春風說劍”,這樣的英氣和豪情,怎么會出自一個小姑娘之手呢?樊增祥嘖嘖稱嘆。

據說后來,這位樊老先生還親自編輯了呂碧城的詩詞,尤其喜歡其中的一首《浪淘沙》:

寒意透云幬,寶篆煙浮。夜深聽雨小紅樓。姹紫嫣紅零落否?人替花愁。

臨遠怕凝眸,草膩波柔。隔簾咫尺是西洲。來日送春兼送別,花替人愁。

樊先生在一旁批注:

漱玉(李清照曾著有《漱玉詞》)猶當避席,斷腸集(宋代著名才女朱淑真詞集名)勿論矣。

由此可見對呂碧城的評價之高。

1895年,呂碧城的父親過世,母親作為妾室,在分配家產中處于劣勢,族人甚至唆使匪徒將呂碧城的母親劫持。

孤兒寡母,沒有依靠,受人欺負。面對如此變故,兩個姐姐幾乎被嚇傻了,不知如何是好。而小碧城,卻機敏過人——她給父親的朋友和學生們寫信告援。幾番波折,母親得救,家產得到妥善解決。呂碧城小小年紀救母的事跡一時傳開。

但這件事傳到與呂碧城有婚約的汪家耳里(碧城9歲時兩家訂立婚約),頓時起了戒心,“夫家”人想:這個小姑娘,竟有如此能量,一個女孩子太“能干”了,將來怎么能安分地相夫教子呢。在那個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他們并不欣賞呂碧城的聰敏。加之呂家此時已敗落,于是汪家悔婚,提出退婚要求。呂家孤女寡母,不愿為此爭執,又礙于面子,只好答應。

遭到退婚,這在封建社會可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更何況呂家也算是詩書禮義之家。對于早熟又天性敏感的呂碧城來說,更是奇恥大辱。此事給她幼小的心靈投下陰影,以至使她對日后的感情和婚姻都采取了異常謹慎的態度。

由于在家族中失去地位,母親就帶著呂碧城姐妹四人,投奔到任溏沽鹽運使的舅舅嚴觀笙家里……

《大公報》女主筆

20歲這年,已經受到些新思想感染的呂碧城,因不滿閨中粉黛絲竹的生活,提出要入天津新學,遭到保守的舅舅反對,并嚴厲訓斥她一頓,這讓思想叛逆的呂碧城接受不了,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

但是,呂碧城身無分文,舉目無親,怎么辦?她不禁發愁了。那么,回家嗎?這不是倔強的她所能做的。可是,怎么辦呢?她忽然想到舅舅署中的秘書方君,他的夫人住在天津濱江道的《大公報》報社。于是,她提筆給她寫信,訴說自己的經歷和來天津的目的,言辭懇切,尋求援救。

也是湊巧,這封信正好被《大公報》的總經理英斂之看到了。英斂之是滿族正黃旗人,受過嚴格的傳統教育,同時又留過洋,主張君主立憲,主持一份新式報紙,是一位新派人物。

當時他正求才若渴,一看到呂碧城的信,眼前豁然一亮:好家伙,這文采了得!這膽識了得!這不正是自己想要找的人嗎?于是,他親自前往探視并接來呂碧城,立即聘請她為《大公報》的見習編輯。

對呂碧城來說,這是她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從此,她的個性和才華在這方時代氣息鮮明的小小陣地大展身手,并開始了她獨立自主的人生。

到《大公報》后,呂碧城很快嶄露頭角,一篇篇詩詞屢見報端。其作品格律謹嚴,文采粲然,受到詩詞前輩們的贊許,一下子,這個20歲出頭的小姑娘受到矚目。

除此之外,個性獨立,對新思想充滿好奇和熱愛的呂碧城,又寫了不少宣揚女子解放和宣傳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論提倡女學之宗旨》、《敬告中國女同胞》、《興女權貴有堅忍之志》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呂碧城詩文中流露出的不僅有過人的文采,更有一派氣勢逼人的膽氣、豪氣,那么率真,又那么昂揚;那么唯美,又那么大膽。這令當時的社會為之一振。呂碧城,這個舊時代的女孩,以如此令人眼前一亮的嶄新形象脫穎而出,讓守舊人士震驚,讓新派人物,尤其是新女性們傾慕向往。呂碧城瞬間聲名鵲起,名動京津。

在各種聚會上,呂碧城成為焦點人物。雖為女性,但她毫無舊女性的矯揉造作,而是與三教九流的名士們大方地詩詞唱和,成為20世紀新舊社會交替時一道獨特的風景。

無論是舊派新學,都對這個有家學、有思想,又有容貌的才女刮目相看,青眼有加。各界名流紛紛追捧她。著名詩人樊增祥、易實甫對她欣賞備至;風流名士——袁世凱的兒子袁克文,對她十分傾慕;世家子弟——李鴻章的侄子李經羲,對她熱烈追求……一時間,呂碧城成為名冠京津的風云人物。當時的內廷秘史繆珊如有一首詩,寫道:

飛將詞壇冠眾英,

天生宿慧啟文明。

絳帷獨擁人爭羨,

到處咸推呂碧城。

呂碧城也曾說:“由是京津聞名來訪者踵相接,與督署諸幕僚詩詞唱和無虛日。”

風華正茂,詩文唱和,笑語喧闐,此等人生快意有幾何?呂碧城任《大公報》主筆四年間,就是過著這樣光彩照人的生活。

1908年,光緒帝與慈禧太后前后亡故,國人為此惶惶不安。此時,卻有人在報上發表了一闋《百字令》:

排云深處,寫嬋娟一幅,翠衣輕羽,禁得興亡千古恨劍樣英眉。

屏蔽邊疆,京垓金弊,纖手輕輸去,游魂地下,羞逢漢雉唐鵝。

詞旁配有慈禧太后的畫像,對她予以痛斥,說她主持中國朝政近半個世紀,把大清江山搞得一塌糊涂,把邊疆領土和大把銀錢拱手送給帝國列強。說她縱使到了陰曹地府,一定怕見漢朝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

此詞轟動一時,曾令清政府十分尷尬。詞作者呢?就是呂碧城。雖說呂碧城當時正是年輕氣盛,狂傲大膽時,言行不免激進,但她積極參與政治并發表見解的熱情,都體現出一個新女性和媒體人的熱情和責任,也體現了她政論家的一面。

23歲的女校長

中國女子,自古沒有受教育的傳統。但歷史發展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情況變了。西學東漸,隨著帝國被瓜分,西學也如洪流,勢不可當,流向封閉的天朝大國。

1860年,天津開埠,九國租界設立。西方以自然科學和實用技術為核心的教育模式,開始進入中國,對中國的學界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1900年義和團運動后,清政府認識到不革新不行了,于是力辦新政,提出“興學育才實為當務之急”,通令各省開辦新學堂。而此時,西方的民主和科學思想也開始讓國人覺醒?!拔逅倪\動”更讓囿于傳統已久的女性們覺悟,于是,思想開放、個性獨立的新女性產生。女權運動的呼聲開始出現。她們要求解放自由,男女平等,包括受教育的權利。于是,“張女權,興女學”成為一時風潮。

1903年,直隸總督袁世凱讓天津教育家傅增湘創辦天津女子學堂。

此時,在《大公報》已嶄露頭角的呂碧城,在天津的知識界已是十分活躍。她曾借助《大公報》這一輿論陣地,提倡婦女解放,興女權,發表了大量詩文,使之成為婦女思想解放的先行者。她認為,女性要實現獨立,必須“啟發民智”,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質。而興辦新式女學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于是,她積極宣揚興辦女學,并把它提到關系國家興亡的高度,以此沖擊積淀千年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陳腐觀念。

呂碧城的老板英斂之,對她的觀點十分欣賞,并對她積極支持。他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帶她與唐紹儀、嚴復、盧木齋、傅增湘等名流相識。大家對呂碧城十分欣賞。嚴復是《天演論》譯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當時執教于天津水師學堂,并任校長。他與英斂之交往甚密,曾為其手書《大公報》報名。

嚴復對呂碧城十分賞識,贊之:“此女實是高雅率真,明達可愛,外間謠諑,皆因此女過于孤高,不放一人于眼里之故。故我看甚是柔婉服善,說話間除自己剖析之外,亦不肯言人短處?!?

嚴復收呂碧城為女弟子,向袁世凱鼎力推薦呂碧城,說她是興辦女學的最佳人選。袁世凱欣然同意,讓她協助傅增湘籌辦女學。于是,籌資、選址、建校,一切進展順利。

1904年11月7日,北洋女子公學正式成立,呂碧城出任總教習(教務長),負責全校事務,兼任國文教習。據說當時入學的女生有30人。

公學成立之初,傅增湘提倡“學術兼顧新舊,分為文理兩科,訓練要求嚴格”,呂碧城既有傳統文化學養,又有新思想觀念,教學上自能勝任,教書育人,對她也是十分適宜的。而這里,也給了她廣闊的天地,使之如魚得水,她意氣風發,每天都快樂地忙碌著。

兩年后的1906年春天,北洋女子公學增設師范科,學校更名為北洋女子師范學堂,租賃天津河北三馬路的民宅作為校舍,第一期只招學生46人,后又在津、滬等地招生67人,學制一年半,稱為簡易科。1908年又招完全科,學制四年。同年夏,北洋客籍學堂停辦,遂將其地緯路新址讓與北洋女子師范學堂,該學堂漸具規模。由于呂碧城兩年來的杰出表現,被傅增湘提名,出任校長。那年,她不過23歲。

呂碧城就任女校校長,成為爆炸性新聞,一時,她的名聲大噪,聲聞全國。

報紙對呂碧城而言,是她的陣地和舞臺,自從她才華顯露一舉成名后,她的心氣更高了。而做女學校長,教書育人,既能發揮她原有所長,又能親自實踐自己的教育強國夢想,豈不是更有意義的事嗎?呂碧城心中慶幸自己的好運氣,決心大干一場。

在教育上,呂碧城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她認為女學的責任既在啟迪女生的智慧,更在爭取受教育的權利。在《論提倡女學之宗旨》一文中,她說:“女學之倡,其宗旨總不外普助國家之公益,激發個人之權利兩端?!?

呂碧城認為,女子教育不只是培養賢妻良母,而更要造就“對于國不失為完全之國民”,“對于家不失為完全之個人”的新型人才。女人與男人一樣,應有個人和國民的雙重身份。為此,她提出德、智、體兼顧,以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國民素質。

她的這個教育思想,在當時是進步的,在今天也很有啟發意義——她是個性和思想獨立的新女性,但并不因為提倡新學而忘了傳統,尤其傳統國學中的道德教育,實在難得。

呂碧城不是一般的才女,不可能滿足于小情小調,她心中裝著更廣大的世界,尤其經過《大公報》的洗禮,她的志向和眼界更高,雄心更大。作為世紀之交的一代新女性,在她走馬上任當女校長的時候,她的心里不只裝著一個教育家的責任,更有一個教育強國的夢想。

這可是一個宏愿!在很多文章中,她談到如何強大國家。做了女子公學的校長后,她聯系女性,提出中國要想強國,必須團結四萬萬人民,絕不能忽視二萬萬女同胞,為此要解放婦女,男女平權。

新女性呂碧城愛上了教育,一干就是八年,為推動中國女性教育不遺余力,干得不亦樂乎。既負責行政又親自任課,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美德與西方的民主、自由和科技思想相合。她親力親為,以自己的影響帶動學生。她希望自己的學生都是人才,長大還能教好下一代?!盀橐粋€文明社會的將來盡各自的力量”。

果然,這個學校成為中國現代女子教育的發源地,培養了很多人才:鄧穎超、劉清揚、許廣平、郭隆真、周道如等,她們都聽過呂碧城的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等县| 杨浦区| 柘荣县| 浮梁县| 论坛| 原平市| 泾阳县| 阿拉善盟| 绿春县| 探索| 沽源县| 潢川县| 西吉县| 秦皇岛市| 紫金县| 沂南县| 富宁县| 疏勒县| 宿迁市| 贵港市| 公安县| 阜阳市| 多伦县| 顺平县| 佛教| 灵寿县| 察隅县| 蒲江县| 普定县| 西昌市| 崇左市| 巴青县| 黄梅县| 抚顺县| 云林县| 阳江市| 宁德市| 南汇区| 阿克苏市| 毕节市| 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