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凌晨四點半(初中實踐版)
- 韋秀英
- 17字
- 2019-01-03 16:11:27
第一章 夢想即日起航:正能量照進現實
從“是什么”到“為什么”——預備青春期
會思考才會成大器。
——哈佛知名校友、世界首富 比爾·蓋茨
美麗的大山里,一只可愛的小狐貍剛剛出生,她慢慢地睜開眼睛,好奇地打量著這個陌生而精彩的世界。不管外面刮風下雨,小狐貍都躲在媽媽的保護下,非常幸福。可是到有一天,狐貍媽媽突然不讓小狐貍進家門,不管她如何哭喊,狐貍媽媽都不開門,媽媽說:“你必須親自去體驗這個世界!”小狐貍絕望地離開了家,她開始獨自一個人在大山里生活,學會躲避天敵、獲取食物,學會觀察天氣、尋找住所,終于她成長為一只聰明強壯的狐貍,也在這座大山里擁有了自己的生活。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小狐貍,成長必須由自己一步一步走過。印度著名的思想家甘地說過:“我的對于真理的實踐經歷,就是我成長的經歷。”每個人都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大腦來思考,也只有懂得積極思考的人,才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成長。哈佛大學曾經開了一個課程叫“積極思考的能力”,哈佛大學統計發現,這個世界只有1%的人擁有積極思考的能力。所謂積極思考指的是,面對現實中的問題,不只是能夠坦然地接受,還要能夠主動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積極找到解決的方法。大腦這種積極思考的狀態,是學習和生活中正能量的主要來源。當你習慣了積極思考,就會發現之后再次遇到障礙,你能以最快的速度逃離消極情緒,也能夠為自己做出更為正確的選擇。
初中之前的學習,只要求我們認真記住老師教給我們的內容,漢字的寫法,數學運算的規律等,我們也很少會主動去思考這些內容的真正含義。當然,這是一種知識的基礎儲備。然而已經升入初中的我們,在學習的內容上與之前有本質上的差異,在這個階段我們不僅要繼續擴充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要開始學會思考,也就是我們說的——從“是什么”到“為什么”。那么如何才能完成這一華麗的轉變,如何才能掌握積極思考的秘訣?
首先,大量的閱讀——豐富的思想是大腦思考的無盡來源。閱讀對于十幾歲的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愛迪生所說:“讀書之于思想猶如運動之于身體,運動使人健壯,讀書使人賢達。”高爾基說:“我讀的書愈多,書籍就使我同世界愈來愈接近,生活對于我也就變得更加光明,更有意義,幾乎每一本書都輕輕地發出一種聲音,扣人心弦,使人激動,把人吸引到奇妙的地方去。”
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是一個熱愛閱讀的人,他沒有讀過大學,曾經營過農場、布店,經歷過多次失敗,當他最終擔任政府職務時,已年過五旬。但他有一個好習慣,就是不斷地閱讀。多年的閱讀,使杜魯門的知識非常淵博。他一卷一卷地讀了《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以及所有狄更斯和維克多·雨果的小說。此外,他還讀過威廉·莎士比亞的所有戲劇和十四行詩。閱讀雖然不能直接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學習,但是閱讀可以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別人的經驗,陶冶情操,改變性格。所以有人說,閱讀不能改變我們的起點,但卻可以改變我們的終點。經常讀書,可以豐富我們的思想,提高我們對生活的認識,可使我們更加理性地看待現實問題。所以說,想要擁有積極思考的能力,首先就可以從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做起。
其次,積極思考源于不斷的質疑。哈佛大學心理學調查報告顯示,人類的好奇心在童年時期最為旺盛,這種好奇心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漸漸喪失,取而代之的是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當然,也正是這種原始的好奇心和質疑能力,給了大腦思考的最初動力。哈佛的課堂永遠都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舞臺,學生們無處不在的問題會隨時引發熱烈的討論,這就是哈佛大學最推崇的學習方式——提問就意味著思考。而我們的課堂多數時候只是同學們不停地記筆記,每當老師提問時,大多學生會把頭低下去。長期以來我們不愿意去質疑,不愿意去發問,只是一味地跟著老師走,也許這就是我們失去創新能力的關鍵。
因此,是時候撿起我們的本能,自信地提問,讓大腦再一次回到積極思考的巔峰。在這里我們建議一個質疑的系列套路:不多顧慮——不假思索——不畏嘲笑。
不多顧慮。當你有問題的時候,不要多有顧慮,直接舉手向老師發問,直接開口向父母提問,不要給你的大腦喘息的時間。當你養成了這種本能反應式的提問方法,你積極思考的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不假思索。問問題的時候,不需要你過多地組織語言,大多數時候我們會發現,當我們想好如何措辭的時候,問問題的最佳時期已經錯過,很多同學會想,那算了吧,先不問了!于是越來越多的問題就積累起來,大腦也越來越疲軟,以至于最后喪失了質疑的動力。
不畏嘲笑。這是許多同學的通病,“我問問題,會不會顯得我很傻?大家會不會笑話我?”這種想法本身并沒有錯,但是你要明白與其害怕被嘲笑,不如讓自己勇敢地被嘲笑,有問題、會懷疑并不是愚蠢的表現,要記住當你有疑問,你應當感到驕傲,因為這是你大腦高速運轉的表現,因此,不要害怕被嘲笑,練就一副“厚臉皮”有時候也是獲得成功的一條必經之路。
最后,學會歸納。積極思考的終點是歸納,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是不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因此學會歸納也是非常重要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每個星期幾乎都要學生們自己組織“組會報告”,在會上每個學生都要就自己上一個星期的工作和學習做出展示,并列出自己遇到的問題和想要解決的方法,然后由大家一起討論,幫助每一個組員在下星期更好地開展自己的新一輪學習。這種歸納的方法,就是大腦整合信息的方式。我們每一個同學也都應該每天給自己五分鐘的時間,整理一下今天的學習內容,歸納一下今天學會了什么,沒有學會什么,明天要繼續做什么等。長期堅持下來,你就會發現,你的大腦就像一個整齊的衣櫥,需要什么隨時都可以找到。
積極地思考才能帶來成功的人生、優異的成績,也只有學會積極地思考才能幫助你在學習中建立屬于自己的正能量基地。就像我們在打游戲時一樣,如果每次都在一個地方失敗,而自己又從來不思考原因的話,那就只能是不停浪費時間和精力。相反,當我們懂得利用思維,鍛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讓我們以最快的速度成長起來,以最佳的狀態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中,以最傲人的姿態迎接更大的挑戰。
◎哈佛心理測試:愛因斯坦的邏輯思維題
在一條街上,有5座房子,噴了5種不同的顏色。每個房里住著不同國籍的人。每個人喝不同的飲料,抽不同品牌的香煙,養不同的寵物。愛因斯坦問:“這些人里面,誰養魚呢?”
提示
1.英國人住紅色房子。
2.瑞典人養狗。
3.丹麥人喝茶。
4.綠色房子在白色房子左面。
5.綠色房子主人喝咖啡。
6.抽Pall Mall香煙的人養鳥。
7.黃色房子主人抽Dunhill香煙。
8.住在中間房子的人喝牛奶。
9.挪威人住第一間房。
10.抽Blends香煙的人住在養貓的人隔壁。
11.養馬的人住抽Dunhill香煙的人。
答案
德國人。
分析
你明白這是為什么嗎?這是一道遞推的推理題目,推理結果如下:

所以是德國人在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