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271年(南宋咸淳七年)到達泉州的意大利商人觀察到:“在城市所有干道的塔上都掛有一個時計,每個鐘都有一個看守照料。他敲著銅鑼報時,即使是很能夠窄的小巷都回響著那種聲音,隨后他用他們的文字把時刻展示給所有的人看。”[126]宋代的許多城市都設有鐘鼓樓,白天擊鐘報時,每一個時辰擊鐘一次;夜晚敲鼓報時,也是每一個時辰報一次。此外,在汴京、臨安等城市(甚至包括一部分鄉村),還出現了民間自發的報曉服務...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一位1271年(南宋咸淳七年)到達泉州的意大利商人觀察到:“在城市所有干道的塔上都掛有一個時計,每個鐘都有一個看守照料。他敲著銅鑼報時,即使是很能夠窄的小巷都回響著那種聲音,隨后他用他們的文字把時刻展示給所有的人看。”[126]宋代的許多城市都設有鐘鼓樓,白天擊鐘報時,每一個時辰擊鐘一次;夜晚敲鼓報時,也是每一個時辰報一次。此外,在汴京、臨安等城市(甚至包括一部分鄉村),還出現了民間自發的報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