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蔡世家第五
管叔鮮和蔡叔度
周文王的正妻叫做太姒,她一共生了10個兒子,長子是伯邑考,次子是武王姬發,三子是管叔姬鮮,四子是周公姬旦,五子是蔡叔姬度,六子是曹叔姬振鐸,七子是成叔姬武,八子是霍叔姬處,九子是康叔姬封,最小的是冉季載。10個兄弟里面武王姬發和周公姬旦的品行最為高尚,才能最為出眾。他們兩個人堪稱周文王的左膀右臂,輔佐文王建立了巨大的功勛,因此文王沒有立長子伯邑考為太子,而是選擇了次子姬發繼承自己的王位,太子姬發即位后就是周武王。在他即位以前,他的長兄伯邑考就已經死了。
周文王去世之后,周武王繼承了他的遺志,率領周軍討伐商紂王,滅掉了殷商王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天下平定之后,周武王封賞自己的兄弟以及在戰斗中立下功勞的大臣們。他把魯地分封給了姬旦,并且任命姬旦為丞相,因此人們稱姬旦為周公或是周公旦;又把管地分封給了姬鮮;把蔡地分封給了姬度;把曹地分封給了姬振鐸;把成地分封給了姬武;把霍地分封給了姬處;當時康叔和冉季載年齡還非常小,沒有管轄地域的能力,所以沒有獲得封地。為了安撫商朝的遺民,周武王又把紂王的兒子武庚封到朝歌做國君,他擔心武庚以后叛亂周朝,便把管叔姬鮮和蔡叔姬度分封到靠近朝歌的管地和蔡地,以便他們就近監視武庚,防止武庚作亂,同時還可以輔助武庚治理商朝的遺民。管叔姬鮮、蔡叔姬度和同樣肩負監視武庚職責的霍叔姬處被稱為“三監”。
周武王即位4年之后就因病去世了。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姬誦年紀非常小,無法料理國政。武王在臨終前,托付周公旦幫助姬誦料理國政。武王去世后,姬誦繼承了王位,稱為周成王,周公旦代理主持朝政。周公旦非常賢能,把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條,引起了一部分臣子的猜忌,尤其是分封到管地的管叔姬鮮和分封到蔡地的蔡叔姬度。他們認為周公旦代理國政是懷有私心的篡權行為,堅決反對讓周公旦執政,并且制造流言說“:周公旦陰謀篡奪周王朝的政權,他將會做出不利于周成王的舉動。”一時間流言在整個國內傳播開來。周公旦聽到人們對自己的誹謗后,處理國家大事時更加勤勉。他對老臣太公望、召公奭等人說:“先王消滅商朝就是希望國家能夠安定和美,現在國家剛剛平定,武王卻又過早地去世,成王年紀還小,我是怕毀壞了先王的基業,辜負了武王的囑托,才代理起國政的。我從來沒有一點的私心。希望你們相信我!”
周公的一片誠心感動了太公望和召公奭,他們不再懷疑周公了。而管叔姬鮮和蔡叔姬度卻仍然認為周公有篡權的想法,他們聯合武庚以及東夷部落發動叛亂,并脅迫霍叔姬處一同參加。其他的諸侯國家也乘機起兵反叛周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監之亂”。周公旦臨危不亂,親自帶領周兵東征平定叛亂。經過3年艱苦的戰爭,終于取得徹底的勝利。戰爭中,武庚被周朝士兵殺死,管叔姬鮮、蔡叔姬度和霍叔姬處都成了俘虜,周公處死了管叔姬鮮,流放了蔡叔姬度,把霍叔姬處貶為普通百姓。這場戰爭鞏固了周朝的統治,使得周朝初年的經濟迅速繁榮起來。戰爭結束后,周公旦將原來由管叔姬鮮、蔡叔姬度和武庚管轄的商朝遺民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封給了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封地在商丘,國號為宋;另一部分封給周成王的叔父康叔,封地在商朝的故墟,國號為衛。蔡叔姬度在流放過程中死去,他的兒子名字叫做姬胡,姬胡與其父不同,具有善良仁德的性情,周公旦了解到這個情況以后,就把姬胡分封到了蔡國,使蔡氏香火不至于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