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秦始皇本紀第六

清除權臣

秦始皇,是秦國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在趙國當人質的時候,遇見了呂不韋的妾姬,很是喜歡,后來就娶了她,生下了始皇帝,取名叫政,姓趙(歸國后恢復嬴姓)。

嬴政13歲的時候,父親秦莊襄王去世,他就接替王位。那時秦國的地域廣闊,已經兼并了巴、蜀、漢中,越過了宛地而占有了楚國的都城郢,并在那里設置了南郡;在北方占領了河東、太原和上黨;在東面占領滎陽,消滅了東周、西周兩個封國,設置了三川郡。由于秦王年少,又剛剛登上王位,所以國家大事都由大臣們處理。呂不韋擔任丞相,被封食邑十萬戶,又封號為文信侯;李斯擔任舍人;蒙驁等人擔任將軍。呂不韋的野心很大,四處招攬門客,想依靠他們的力量吞并天下。秦王政即位以后,奉趙姬為王太后。太后長期與丞相呂不韋保持曖昧關系,隨著秦王政年齡漸長,呂不韋害怕這種不正當的關系暴露,繼而引來殺身之禍,便秘密推薦嫪毐去做太后的情夫,自己則從中抽身。太后見了嫪毐后,果然很喜歡。因為嫪毐受到太后寵愛,逐漸獲得一些權利和封地。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秦國發生了一些不平常的事情,先是將軍蒙驁去世,接著,秦王的弟弟長安君企圖謀反,被處死在屯留城。這時,黃河水泛濫成災,河里的魚大量涌上岸邊,眾多百姓因為水災被迫向東逃荒,另求生計。這一年,嫪毐被封為長信候,并被賜予山陽一帶的土地。所有的宮室、車馬、服裝、庭院、獵場等準許嫪毐隨意使用。國中無論大事小事都由他處理決定。嫪毐十分得意,甚至把河西太原郡改為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毐國。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四月,秦王來到雍城并在這里住下。己酉日,群臣為秦王政舉行隆重的成年加冠慶典,從此后嬴政就可以佩戴長劍了。據說,嫪毐與太后當時也居住這里,二人私通并生下兩個兒子。當年,嫪毐是以太監的身份入宮侍候太后的,秦王的到來使這件丑事再也隱瞞不下去了。嫪毐擔心丑事暴露后被殺,干脆起兵謀反。嫪毐盜用秦王的玉璽和太后璽印,調動縣城里的官兵和士卒,準備攻進秦王政居住的蘄年宮。秦王得到報告后,立即命令相國呂不韋、昌平君、昌文君等人調集人馬前來平叛。保衛秦王的軍隊與嫪毐的叛軍在咸陽激烈交戰,斬殺叛軍幾百名。后來,參加平叛的大臣和立了功的人都得到了封賞,連參加的宦官也不例外。嫪毐戰敗逃跑,秦王在全國下通緝令:活捉長信侯者,賞錢100萬;殺死長信侯者,賞錢50萬。結果嫪毐及其同黨全被捕獲,無一幸免。嫪毐被五馬分尸,他家族里的人也全部被殺;追隨嫪毐叛亂的衛慰竭、內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齊等20多人被判殺頭,斬下的頭顱還要掛在木桿上示眾;嫪毐的門客,罪輕的就被罰服勞役3年。此外,因牽連此事被剝奪爵位的還有4000多家,他們全被流放到四川,在房陵居住。在審查此案的過程中,相國呂不韋的所作所為暴露出來。秦王十分生氣便于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免除呂不韋的丞相職位。太后因為與嫪毐有關聯,也被嬴政流放到雍城,送進冷宮。

這年,齊國和趙國都派使臣前來,秦王設下酒宴款待他們。齊人茅焦對秦王說“:秦國正處于建立天下大業的時候,您卻把太后流放,恐怕對您的名聲影響不好吧!各國諸侯要是知道有這樣的事情,誰還會信服您呢?”秦王覺得有道理,就把太后從雍城接回咸陽,讓她居住在甘泉宮中。

⊙秦始皇像

有人告訴秦王,秦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大亂,都是別國來的客卿(不是秦國人,但在秦國做官)搗亂的結果,要想避免這些事,干脆把這些客卿都趕走。秦王采納了這個建議,命人在全國上下做徹底的清查,趕走那些在秦國任職的客卿。楚國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他認為秦國的這項政策不合理,便向秦王上書,陳說利弊。秦王讀罷李斯的上書,立即宣布廢除逐客令。李斯受到秦王的重用,便向秦王獻計說:“您應該立刻攻打韓國,來震懾其他諸侯國,讓他們都知道您的厲害!”秦王覺得很對,于是派李斯等人去攻打韓國。韓王非常擔心,找來韓非商量,籌劃削弱秦國的辦法。

秦王政十二年(公元前235年),呂不韋死去,他生前的門客偷偷把他安葬在洛陽的北芒山。秦王聞訊大怒,傳下命令:凡是參加哭吊呂不韋的,三晉地區的人驅逐出境;俸祿六百石以上的秦國人剝奪爵位,遷到房陵;俸祿五百石以下的秦國人不剝奪爵位,也遷到房陵。從此,秦王政徹底清除了呂不韋、嫪毐等人對朝政的影響。

兼并六國

大梁人尉繚來到秦國,對秦王說“:秦國真的是非常強大,與您相比,其他諸侯國的君王就像您下面郡的首長一樣。可是就怕他們聯合起來,出其不意地進攻。以前智伯、吳王夫差和齊湣王他們就是這樣失敗的。所以我建議您不要吝嗇,要舍得用財物去賄賂各國中有權勢的人, 讓他們從中搗亂,破壞東方六國的聯合計劃。這樣,您只不過拿出區區30萬兩黃金,就能吞并東方所有的諸侯國,還不值得嗎?”秦王高興地采納了他的建議。為了表示對尉繚的尊重,秦王以平等的禮節接待他,就連飲食和服裝也和自己同等。

尉繚見過秦王后,對人說:“秦王相貌不善,高高的鼻子,又細又長的眼睛,胸脯像鷙鳥,說話的聲音又像豺狼一樣,這種人具有虎狼心腸。他不得志的時候,會對人表現得謙卑,一旦得志,就不會把別人看在眼里,甚至會殘害他人。我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他卻對我如此恭敬,我要是真幫他得到天下,那么全天下的人還不都成了他的俘虜?這種人是不能夠長久共事的。”于是尉繚就想逃走,結果被秦王覺察。秦王執意挽留他,任命他為國尉,并且采用他的計策和治國之道。

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秦國派桓攻打趙國平陽,殺死趙國的將領將扈輒,并斬殺趙國士卒10萬人。這年,韓非奉韓王之命出使秦國,李斯建議始皇扣留他。后來,韓非就死在秦國的云陽。韓國無奈,歸順了秦,韓王于是成為秦國的藩臣。魏國迫于秦軍強大的威力,主動向秦國奉獻土地。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國派內史騰出兵攻打韓國,俘虜了韓王安,吞并了韓國的領土,在這里設置了潁川郡。當年,這些地區發生了強烈的地震,百姓們鬧饑荒,生活異常艱難。

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軍大舉進攻趙國,王翦率軍攻占趙國軍事要地井陘。楊端和率領河內的軍隊攻打趙國,包圍了邯鄲城。又過一年,王翦等人又奪取了趙國的大片土地,占領東陽城,俘獲了趙王。緊接著王翦又率兵準備攻打燕國,在中山地區屯兵。趙國滅亡后,秦王政來到邯鄲城,下令活埋了那些曾經和他的母親結下仇怨的人,然后返回秦國。趙國的公子嘉率領宗族幾百人逃往代地,自稱代王。公子嘉聯絡東方的燕國,雙方組成聯軍,駐扎在上谷,與秦軍對抗。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國的太子丹唯恐秦軍進攻邊境,十分害怕,就派遣荊軻去刺殺秦王,不想計劃被秦王覺察。秦王大怒,肢解了荊軻的身體,然后派遣王翦、辛勝率兵進攻燕國。燕、代兩國的軍隊奮勇反擊,最后敵不過秦軍的強大,在易水的西邊被擊敗。一年后,秦王增調了更多的士兵增援王翦,徹底打垮了燕太子的軍隊,攻下了燕國國都薊城。秦王殺了太子丹。燕王向東逃去,到達遼東一帶,在那里稱王。王翦借口年老多病,辭去官職,回了老家。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王派王賁攻打魏國,挖開堤壩,把黃河水引來,淹沒了魏國的都城大梁,大梁城墻被沖毀。魏王請求投降,于是秦國占領了魏國的全部土地,魏國滅亡。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再次征召王翦,強行任命他為將軍,命他率大軍去攻打楚國。王翦攻占了楚國陳縣以南平輿以北的大片土地,并俘獲了楚王。楚國的大將項燕扶立昌平君為楚王,在淮南一帶發起反攻。一年過后,楚軍大敗,昌平君戰死,項燕自殺,楚國滅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王發動大批軍隊,派王賁統領,前往遼東地區攻打燕國殘余勢力,俘虜了燕王喜。回師途中,王賁又打下代國,俘獲了代王嘉,燕、趙兩國最終滅亡。這年,王翦所率大軍平定了楚國的江南地區,降服了越君,在越地設立了會稽郡。同年五月,秦王命全天下的人都擺席設宴,舉杯慶賀。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齊王派兵保衛齊國的西部邊界,與秦國斷絕來往。秦國派兵攻打齊國,俘虜了齊王田建,齊國滅亡。

至此,秦王吞并了趙、韓、燕、魏、楚、齊六國,統一了天下。

統一天下

秦王政剛剛兼并六國,統一天下,就召見丞相和御史,對他們說:“前一段時間,韓王既獻土地又獻玉璽,主動要求做我的藩臣。可是沒過幾天他就變卦了,聯合趙國、魏國反叛我。所以我派兵攻打韓國,俘虜了韓王。之后,趙王派丞相李牧來訂立盟約,我放了他們的人質。可是沒多久,趙國也背棄盟約,在太原反叛我,所以我興兵討伐他們,抓獲了趙王。后來,趙國公子自立為王,我又消滅了他。魏國起初與我訂立了盟約,表示歸順我秦國。然而不久它又與韓、趙合謀,襲擊秦國。我們的將士齊心合力,打垮了他們。楚王答應把青陽以西的土地割讓給我,可是不但不履行承諾,還派兵攻打我國的南部。于是我出兵攻占了楚國的土地,俘獲了楚王。燕王的太子丹更是膽大包天,竟然派荊軻來刺殺我。于是我出兵討伐,消滅了燕國。齊王采納后勝的奸計,和秦國斷交,想要作亂,我派兵去討伐,平定了齊地,俘獲了齊王。就這樣,寡人我興兵征戰于天下,六國諸侯全都認罪稱臣,如今天下總算安定下來。現在,我不能再稱王稱帝了,那樣的話,我的功業就不能揚名天下,流芳百世。我想找你們來商量一下,把帝王名號改成什么好呢?”

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仔細商量過后,對秦王政說:“從前五帝的領土幅員遼闊,縱橫千里。候服、夷服的諸侯們,有的來朝貢天子,有的不來,天子無法完全控制。如今您率領一支勇猛無比的軍隊,消滅叛逆之臣,平定了天下,在國內設立郡縣,由中央統一發布指令,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就連五帝也沒建立過如此的功業啊!我們已經認真地與博士們討論了,一致認為:‘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尊貴。’臣等冒死呈上尊號,稱您為‘泰皇’,把天子之命稱為‘制’,天子之令稱為‘詔’,天子的自稱為‘朕’。您看怎么樣?”秦王說:“要不這樣,除去這個‘泰’字,只留‘皇’字,再加上原來的稱呼‘帝’字,尊號為‘皇帝’,這就行了,其他的就按照你們說的辦。”于是追加莊襄王為太上皇,又下達制書說:“朕聽說,太古的時候,有號沒有謚,中古的時候有號,帝王死后,后任帝王和大臣又根據他生前的行為,給他定個謚號,這不就是兒子在評論父親,大臣在評論君主嗎?朕覺得這樣做不太合適,從今天開始,廢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后世按照數字順序排列,稱二世、三世直到萬世,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無窮無盡。”

始皇帝根據金、木、水、火、土五德始終循環相生相克的道理,認為周得到火德,秦朝取代了周朝,就像水克制了火。所以秦朝開始就是水德的開始,改十月為新年的第一個月,十月初一為新年的開始;皇帝使用的服裝、旌旗的顏色都以黑色為主;國家的兵符、印信都做成六寸高;馬車的寬度定為六尺,每六尺為一步;每乘車的拉車馬數定為六匹。另外秦始皇不主張講仁義道德,認為那樣不符合水德,主張以苛刻的手段管理民眾,所有事情都依照法律辦理,施行殘酷的刑罰(古人相信水和數字六、黑色、嚴厲有對應關系)。

丞相王綰等人啟奏始皇帝說:“皇上,各諸侯國剛剛平定下來,燕、齊、楚等地的偏遠地區恐怕很難鎮守,應該在那些地方設置王國,封立各位皇子為王。”皇上讓群臣討論,一致認為這樣做便于治理國家。可廷尉李斯卻不贊成,他對皇上說:“周朝的文王、武王都分封了很多的同姓子弟和諸侯,后來親屬的關系逐漸疏遠,甚至發展到互相仇視,互相攻擊,周天子也制止不了。現在不同了,在陛下領導下,天下完全統一,并且各地都設立了郡縣,利用稅收重賞那些王子和大臣們,讓他們有很高的收入。這樣一來,局面就好控制了。天下人都忠心耿耿地對待您,這才是國家和社會的安定所在啊!所以我認為,設立諸侯不便于治理國家。”皇帝很贊同,說:“是這個道理!多少年了,天下無休無止的征戰,老百姓飽經苦難,禍根就是那些諸侯。如今,剛剛平定了天下,又要設立諸侯,不是重蹈覆轍嗎?那樣的話,想要社會安寧就不容易了,我贊同李斯的意見。”

始皇把全國分成36個郡縣,每個郡都設立郡守、郡尉、監御史,把百姓改名為“黔首”;他又派人搜集天下所有的兵器,運到咸陽,熔化后鑄造成大鐘和12個銅人,放置在宮廷中。始皇還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輛的規格;統一文字。至此,秦朝的地域東到大海、朝鮮,西到臨洮、羌中,南到北向戶,北部以黃河為關塞,連接陰山山脈,直到遼東。秦始皇又清查全國,命12萬富豪之家遷居咸陽,把各代的陵廟、章臺宮和上林苑都設立在渭水南岸。秦國每消滅一個諸侯國,都要人仿照它原來的宮室畫出圖形,然后派人在咸陽的北坂地區仿建。他還讓人在涇水、渭水的相接處建造天橋,在殿屋之間建造優美的環形長廊。并且把從各個諸侯國得到的美女、鐘鼓等都安置在建成的宮殿中。秦始皇的治國大業就這樣開始了。

秦始皇出巡

當年,秦始皇為了顯示強大的威力,擴大自己的影響,防止叛亂,幾次大規模巡游天下。從北國到江南,從泰山到錢塘江,他的足跡幾乎踏遍全國。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祭奠各地的名山大川,表示他受命于天,是山河的主人。他還要在石頭上刻下碑文,四處宣傳他統一中國的功業。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巡行視察隴西、北地等地區。他翻越了雞頭山,經過回中宮,在渭水的南面修建了信宮。后來他又把信宮改名為極廟,象征著天極。秦始皇還派人修筑從極廟到酈山的道路,建造甘泉宮前殿,并且建甬道,一直通到咸陽。然后他又增修皇帝準備到各地巡行的道路。這一年里,各文武百官,普遍加賜一級爵位。

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視東部地區的各個郡縣,登上鄒地的嶧山。在那里他派人立了石碑,還找來魯地的儒生討論碑文,在石碑上刻下文字,歌頌秦國的豐功偉業。隨后秦始皇又登上泰山,在泰山頂上積土筑壇,立下石碑,舉行了封禪典禮,祭祀天神。秦始皇下山的時候,忽然來了一陣狂風暴雨,連忙跑到一棵樹下躲避。這棵樹因為給秦始皇遮擋風雨有功,被封為五大夫。然后他又來到梁父山,舉行祭祀,立碑刻下詩文。

秦始皇沿著渤海向東行進,經過黃郡、腄郡,穿越成山頂峰,登上芝罘山。在那里他也派人立下石碑,刻下碑文,為自己歌功頌德。接著,他向南又登上了瑯玡山。之后,他大設酒宴,舉行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在這個地方停留了足足三個月。同時,他還遷徙3000多戶百姓來到瑯玡臺安家落戶,免去他們12年的賦稅和徭役。秦始皇讓人重新修建了瑯玡臺,樹立起石碑,刻下碑文,頌揚秦朝的功德,表明他志滿意得心情。

⊙秦始皇泗水撈鼎畫像

先秦時代,青銅鼎是傳國之寶,鼎在國存,鼎佚國亡。秦始皇統一天下后,在彭城(今江蘇徐州)齋戒祈禱,命上千人從泗水打撈周朝遺落水中的傳國之鼎,以保江山永存。可是沒有撈到。世人視為不祥之兆。

秦始皇從東方巡游回來的時候,經過彭城,親自齋戒,祭祀祈禱,想把當年掉落在泗水中的周朝傳國寶九鼎打撈上來。結果他派了1000多人下去尋找,還是沒找到,只好作罷。于是他繼續向西南方向行進,渡過淮水,沿著長江來到洞庭湖。秦始皇乘船溯湘江而上,前往衡山、南郡等地。船行至湘山祠下,碰巧起了大風,江水洶涌,船只幾乎不能前進。秦始皇認為這是神靈作怪,就問那些博士:“湘江的神靈是誰?”博士回答說:“傳說是堯的女兒,也就是舜的妻子,她埋葬在這里。”始皇聽了非常憤怒,于是就命令3000多個正在服刑的犯人把湘山上的樹木全都砍光了,從此湘山變得光禿禿的,裸露著紅色的土壤。然后,秦始皇巡視完南郡,從武關回到都城。

為了顯示聲威,秦始皇每次出巡的時間和路線都不保密。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向東巡游,原韓國貴族后裔張良看準了這個機會,想謀殺他。三四月份,春風送暖,陽光和煦,秦始皇出巡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開到了河南陽武。幾十輛車列成壯觀的隊伍,官兵將士們前呼后擁。陽武西南博浪沙的馳道兩邊雜草叢生,人煙稀少,張良和刺客們就在這設下了埋伏。但見遠處塵土飛揚,秦始皇的車隊慢慢馳近,刺客猛然間躍起,將百斤重的大鐵錐用力地朝車隊砸去。鐵錐從秦始皇御車邊擦過,落在副車上,將車前橫木砸斷。隊伍一陣混亂,張良和刺客乘機而逃。險些喪命的秦始皇十分憤怒,立即下令在當地搜查,結果搜了10天,還是沒有抓到刺客。這個案件只好不了了之。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十二月的一個夜晚,秦始皇身著便裝,在咸陽城內巡視,4名武士跟隨。在蘭池宮附近,有人突然沖出,向秦始皇行刺。當時,情況十分危急,隨行武士奮力護衛,殺死了盜賊。秦始皇回宮后,非常憤怒,下令搜捕。官兵在關中一帶連續調查20天,一無所獲。

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前往竭石,派燕人盧生尋求仙人羨門和高誓,在竭石立碑刻上碑文,并派遣韓終、侯公、石生等人尋找長生不老的奇藥。接著,始皇又開始巡游北方邊地。這個時候,去海中尋求仙藥的盧生返回,承奏他所抄錄的書籍,上面說“:最后消滅秦的是胡。”秦始皇看后,認為這個將來會滅亡秦朝的“胡”指的是北方的匈奴。為了讓這個不祥的預言落空,秦始皇派大將蒙恬攻打匈奴人(胡人),奪取了河套地區。

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出游,十一月,巡行到云夢,在九嶷山祭奠虞舜。然后順江而下,到達錢塘縣,登上會稽山,祭祀大禹。遙望南海,立碑刻文。回程又經過吳縣,渡過長江,沿海北上,到達瑯玡。秦始皇到達平津的時候,身染重病,在沙丘平臺死去,死后安葬在酈山。

入海求仙藥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威震天下,享盡人間富貴。像他這樣的人,最害怕的是死亡的到來,因此,他特別渴望能長生不老。他四處巡游,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是尋求能讓人長生不死的仙藥。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他第二次出巡,來到海邊,在瑯玡臺勒石紀功之后,流連不肯歸去,流露出對仙人的羨慕與渴望。手下人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四處物色能夠為秦始皇尋找仙藥方士。

原齊國所在地,有個方士叫徐福,他聽說秦始皇想求仙藥,就上書說“:附近的渤海灣里有3座仙山,名字為蓬萊、方丈、瀛洲。據說這山很奇異,瓊樓玉宇在云霧里忽隱忽現。山中還有仙人居住,仙人們駕云行路,飄飄灑灑,飲的是甘露水,吃的是長生不老藥。皇上要想長命百歲,就請齋戒沐浴,表達尊敬與誠心。我愿率領童男、童女前往海中,為陛下尋求長生不老的仙藥。”秦始皇十分高興,就派徐福帶上金銀財寶、糧食和幾千名童男童女,進入海中尋找仙人。隨后,徐福便帶領浩大的艦隊出發了,他在海上漂流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找到他所說的仙山,更不用說長生不老藥。

秦始皇為了能長命百歲,迫切地尋求仙藥。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他來到碣石山,見碣石山高聳入云,山前大海茫茫,就四處向人打聽神仙的消息。人們告訴他,這里是有羨門、高誓這兩位“神仙”,可這兩位 “神仙”究竟在哪里,誰也不知道。不知聽誰說燕人盧生認識兩位“神仙”,并和他們有過交往。李斯忙把盧生找來,帶到秦始皇的行宮。秦始皇一見盧生,二話不說,就命令他去找兩位“神仙”,去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盧生走后,又有人說韓終、侯公、石生等人也能找到仙藥,秦始皇很高興,也派他們出海去尋神仙。

盧生帶人在海上繞了好長時間,連個“蓬萊”島的影子也沒見著,就返了回來,勸秦始皇說:“我們這些人去尋找神仙和仙藥,可怎么找不到,好像是有什么東西侵犯了他們,他們故意躲藏起來了。按照方術的要求,人只有遠離惡鬼,真人才能來臨。真人進入水中也不會沾濕衣服,跳入火中也不會被燒傷,他是凌駕在祥云之上,和天地的壽命一樣長。所以陛下想要見到神仙,就得隱藏自己的行蹤,這樣才能求到長生不老的仙藥。”秦始皇說:“我仰慕真人。”于是就不再稱自己為“朕”,而稱為“真人”。他還下令將咸陽兩百里以內的地方,還有270座宮觀都用長廊和甬道連接起來,掛上幃帳,把鐘鼓和美女安置在里邊,登記在案,不準移動。隨后,他傳下命令誰也不許透露皇上的行蹤,違反規定的人就要被處死。有一次,秦始皇看見丞相的車騎衛隊排場很大,十分不滿。有人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丞相,丞相立即下令減少隨從車騎。秦始皇大怒:“一定是有人泄露了我的話!”于是就處死了身邊的隨從。

侯生、盧生等人根本找不到仙藥,又怕秦始皇怪罪,便一起商量說:“始皇為人貪圖權勢,粗暴兇狠,為所欲為。秦朝的法律又有這樣的規定,一個方士不能兼有兩種方術,如果方術不能應驗,就要處死。占卜星象云氣預測國家吉兇的300多人,因為害怕獲罪都不敢說實話,咱們不能給他去找仙藥。”于是就逃跑了。始皇聽說后,十分憤怒,說:“我征召這些方士,想用他們振興國家,尋找奇藥或煉造仙丹。他們倒好,韓終逃跑不歸,徐氏花錢無數,要找的奇藥連影都沒有。我對盧生他們不但尊重有加,還予以重賞,如今不僅不給我找仙藥,還誹謗我,在民眾中詆毀我的名譽。這類人妖言惑眾,擾亂民心,抓起來殺掉!”于是派御史去查,一共抓到460多人。秦始皇下令全部活埋。

雖然如此,秦始皇求藥之心依舊不死。方士徐福等人尋找仙藥,幾年了也沒找到,怕秦始皇懲罰他,就欺騙說“:蓬萊仙藥不是找不到,而是我們經常受到鮫魚的襲擊,所以我們沒法到達仙山。我希望皇上能派幾個善于射箭的勇士和我們一起去,讓他們射死大鮫魚。”后來,秦始皇做了一個夢,說自己與海神作戰,海神的形狀就和人一樣。他找人去圓夢,人家告訴他:“水神是看不見的,因為有大魚和蛟龍在他身邊守護著。如今您不管是去祭祀還是祈禱,都必須小心謹慎,發現這類惡神,就得除掉,這樣善神才能到來。”秦始皇相信了這套謊話,下令入海求仙的人都要帶捕捉大魚用的工具,他自己出海的時候讓弓箭手隨行。為了尋到神仙,秦始皇從瑯玡山向北航行一直到榮成山,結果卻什么也沒見著。后來到了芝罘山,才見到一條巨大的魚,秦始皇命人射殺了它,繼續沿海岸向西走。

后來,秦始皇在巡游的過程中,到達平津,不料身染重病,死在沙丘平臺。秦始皇至死也沒有見到仙人,求到長生不老藥。

焚書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皇帝在咸陽宮設下酒宴,有70位博士前來祝酒。

仆射周青臣端酒上前,對秦始皇說:“皇上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啊!原來秦國的土地方圓還不到千里,如今平定了海內,對外驅逐了野蠻的鄰邦。只要太陽和月亮能照到的地方,就全都歸屬我們秦國。您消滅六國諸侯,把原屬于他們的土地改成郡縣,讓天下的人都能安居樂業,不再承受戰爭的痛苦,這都是您的圣明所在啊!您的豐功偉業一定會流芳百世的!古往今來,還沒有人能和您相比呢!” 秦始皇聽了十分高興。

這時,原齊國的博士淳于越走了過來,對皇上說:“我聽說,從前的商、周兩個朝代得天下以后,都分封弟子和大臣為諸侯,作為天子統治的重要輔助力量,因此,這兩個朝代的統治都長達1000多年。如今陛下您擁有海內所有的土地,你的兒子兄弟們卻和普通的平民百姓沒有區別。這樣,要是國家出現了像齊國田常、晉國六卿那樣企圖謀殺君主、奪位篡權的亂臣賊子,皇上靠誰來救援呢?誰又肯來幫助您呢?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不遵循古代的制度能夠統治長久。周青臣的話只是在奉承您,沒有指出您的過錯,由此可知,他不是一個為國效忠的良臣。”

⊙秦始皇焚書坑儒圖

這幅帛畫向我們展現了秦始皇當年焚書坑儒的情形,圖中在朝堂之上秦始皇巍然高坐,儒士戰戰兢兢求命于下,朝堂之外已有許多儒士被系,或被埋入坑中,或被押在坑邊。

秦始皇聽后,拿不定主意,便召集眾大臣們討論這件事。丞相李斯說:“五帝的治國政策從來不會相互重復,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都不是對前朝的沿襲,都是根據各代現實的情況來制定政策,決定取舍。他們不是故意地違背祖先,而是朝代更替,實際情況也就跟著改變了。如今陛下滅諸侯,定郡縣,創下了千秋偉業,萬世功勛,這些都不是他們那些愚昧的儒生們所能理解的。況且,淳于越所說的都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哪里值得取法呢?從前諸侯并起,紛爭不斷,陛下為了平定天下,才大量招攬游說之士,出謀劃策。如今天下太平,法令統一,作百姓的,就該安分守己,搞好生產;身為士人,就應該認真學習國家法令。那些儒生,不去了解和學習現今政策,偏偏要宣傳什么古代制度,對陛下您的制度指手畫腳,說三道四,這不是在攪老百姓的心嗎?”

“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臣李斯冒死向您提出建議:古時候天下四分五裂,無法統一,以此諸侯并起。人們談論國家政策,也往往稱贊過去貶低現在,用那些老空話來擾亂社會的安定。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學的那一套好,認為自己意見正確,指責皇上所立的制度不合理。現在您統一了天下,已經證明了哪些做法對,哪些做法錯,完全可以確定一個統一的思想。但是,各家學派一起指責國家法令和教化。士人們一聽說朝廷有命令下達,就根據自己所學進行議論,上朝的時候在心里嘀咕,散朝后在街頭巷尾亂說;在陛下面前往往夸耀自己的學識來求取名利,在百姓面前則發表奇談怪論來博取名聲,并帶頭制造不利于陛下的言論。這種現象要是不制止,對上勢必削弱您的威力,在下面就會結成私黨,所以我認為這種情況必須禁止。我請求您下令讓史官把《秦記》以外的史書全部燒毀。不是博士官等職務需要的,如果有人隱藏《詩》、《書》等百家典籍,就責令他把書籍交到地方的官府燒掉,并嚴懲藏書的人;聚眾討論《詩》、《書》的,就要被當眾處死;借用古事來談論今天是非的,也要處死,并株連九族;官吏中知情不報者和犯法者同罪;接到命令后30天之內不執行的,要被處以刺面之刑并發配到邊疆去修建長城;只保存那些關于醫藥、占卜和種植類的書籍;人們想要學習法令,就去討教官吏。”

秦始皇聽后十分贊同,就下達制書說:“可以,就這么辦。”于是,全國大批的古代文獻和典籍被大火焚毀。

被秦始皇寄予厚望的侯生和盧生,根本找不到仙藥,兩個人害怕受罰,便找理由為自己開脫說:“皇上的性格暴虐,手段狠毒。他從一個小小的諸侯發展到現在,心志得到了滿足,覺得誰都不如他,還施行嚴酷的刑罰。天下人因為害怕刑罰,就不敢吐露真言,只好阿諛奉承。這樣一來,皇上就會愈加驕橫放縱,為所欲為,大事小情,都由他一人決定。他每天要批閱的文書,多得能用秤來量,貪戀權勢到了這種地步,我們還替他找什么仙藥啊!”隨后,兩個人逃跑了。

秦始皇聽說盧生逃跑,非常憤怒“:前一段時間,我燒毀沒有用的書籍,又招納許多的文學、方術方面的人才,希望通過他們來求得太平。他們不僅不干事,還背地里講我的壞話。調查中還發現咸陽的方士和儒生中,也有人制造謠言,蠱惑民眾。”

于是,秦始皇就派遣御史審查方士和儒生。方士儒生因為害怕酷刑,就相互揭露告發,這樣一個供一個,共牽連460多人,這些人全部被活埋在咸陽,以此警世天下人。

秦始皇的長子扶蘇進諫說“:天下剛剛平定,邊遠地區還沒有完全歸附。儒生們誦讀詩書,仿效孔子,都是有德行的人,可您卻要重罰他們,我擔心會影響天下的安定形勢啊!希望您明察。”秦始皇聽后大怒,立刻把扶蘇遣送到北方的邊疆上郡,去監督蒙恬的軍隊。

祖龍之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天上有一顆流星劃過,有塊隕石墜落在東郡的地面上。不知誰在這塊隕石上面刻了幾個字:“秦始皇死后國土就會分裂”。秦始皇聽說了這件事,十分生氣,就命令御史四處查問。可是沒有人敢承認,秦始皇氣急敗壞,派人把當地的居民統統抓起來殺掉,又把隕石燒掉。事后,秦始皇整天悶悶不樂,就讓人幫他寫作《仙真人詩》,外出巡游時,就讓樂師們演奏唱這首歌。

這年秋天,秦朝的使者在夜晚趕路,被人攔住。那個人遞給使者一塊玉璧,對他說:“今年祖龍將會死去。”使者剛要詢問緣由,那個人轉身就消失了。使者把玉璧交給了秦始皇,并報告了這件事情。秦始皇聽完,沉默了一會兒,說:“也許是個山鬼,只能預測一年之中發生的事。”退朝后,秦始皇又說:“祖龍,就是人類的祖先。”然后他命令有關官員察看這塊玉璧。這幫人仔細一看,發現這塊玉璧是8年前秦始皇外出巡游、渡長江時不慎落入江中的那塊。秦始皇覺得不是好兆頭,就找人占卜,卦辭上說:必須遷徙,才能夠逃避災難。于是,秦始皇把30000家民戶遷往北河、榆中定居,并且每戶賞賜一級爵位。

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左丞相李斯跟從,右丞相馮去疾在京都留守。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愛玩,也要跟著去,皇上答應了,帶上他一起走。當隊伍到達平原津的時候,秦始皇染了重病。可他不愿意聽別人提到死,大臣們誰也不敢提“死”字。后來病情越發嚴重了,秦始皇帝就寫了一封書信,命人送給公子扶蘇,上面寫道:“速來咸陽,辦理我的后事。”書信封好后,加蓋御印,還沒等交給使者,秦始皇就死了。

秦始皇在沙丘去世,李斯擔心各個公子和天下人知道后會發動動亂,就隱瞞了真相,沒有公布。他們把皇帝的尸體裝進棺材,用既通風又密閉的車輛運載著,由皇上寵信的宦官們親自駕車。所到之處,在外人面前,假裝和原來一樣向皇帝進獻食物。眾地方官也和以往一樣奏事,宦官坐在車里,審批所奏之事。

隨同秦始皇出巡的胡亥、趙高等人知道這件事。趙高曾經教胡亥讀過書,輔導他學習過刑法律令等,所以胡亥很寵信趙高。趙高和公子胡亥、李斯商量后,偷偷打開皇帝寫給扶蘇的信。獲悉內容后,便篡改遺詔,對外宣稱李斯在沙丘接受了皇帝的詔,立胡亥為太子。另外寫了一封信,給公子扶蘇和蒙恬,信中列舉了他們的罪狀,并賜他們自殺。李斯等人啟程返回咸陽,從井陘抵達九原。途中正趕上天氣暑熱,秦始皇的尸體散發出臭氣。于是李斯等又命人找來一些鮑魚,放在車上,用來掩蓋尸體的氣味。

回到咸陽,朝廷這才發布秦始皇駕崩的消息。胡亥繼承皇位,成為秦朝的第二代皇帝。九月,秦始皇被安葬在酈山。

早在秦始皇剛剛即位時,就已經派人在酈山為自己建造墳墓。天下統一后,秦始皇又從各地調集了70多萬個工匠,深挖墓穴,用銅水澆鑄墓穴內的地面,來堵塞縫隙,然后放入外棺。再令人把設好的百官位次的宮殿模型和大量的金銀珠寶安放在里面。最后,命令工匠們制作帶有機關的弩箭,一旦有人來盜墓,就會自動將其射殺。還用水銀模擬制作成江河湖海,裝上機關,使它們能夠互相連通流動。在墓室的頂壁上,用天文圖案進行裝飾,墓室的下部根據中國地理形狀來布置。用娃娃魚的脂肪制成蠟燭,因為它能燃燒很長的時間。

皇帝胡亥說:“先帝后宮中那些沒有生過孩子的妃子必須給父皇陪葬。”這樣又賜死了很多人。靈柩下葬后,有人說:“工匠們制造了墳墓里的機關,肯定十分了解,恐怕會把地宮的秘密泄露出去。”胡亥說:“放心吧!我自有辦法。”安葬完畢,寶物也都埋藏好了,胡亥就命人封閉墓道的中門和外門。工匠們和填充寶物的人全都被封在墳墓里邊,沒有一個活著出來。最后,胡亥又下令在墓地的旁邊栽滿了草木,裝扮得和普通山沒什么兩樣。

二世胡亥

秦二世胡亥即位時,只有21歲。他任命趙高擔任郎中令,負責處理朝政。

古代帝王死后,后世都要建廟祭祀。秦二世覺得傳統的儀式配不上秦始皇的豐功偉績,讓官員們討論把祭祀秦始皇的儀式搞得更隆重的辦法。大臣們都說:“古時天子祭祀以前的七代祖宗,保留七代君王的祭廟,七代以前的不予祭祀。始皇帝的廟則命名為始祖廟,至高無上,保留萬世,永遠祭祀;向天下百姓多收賦稅,為祭祀始皇帝添加供品和牲畜;用最高的規格、最完備的禮儀進行祭祀;以后的天子必須親自、單獨捧著經反復釀造的好酒祭祀,所有的大臣都要按規定行禮,進獻供品。皇帝仍舊稱自己為‘朕’,不再更改。”秦二世很滿意。

秦二世對趙高說:“朕很年輕,又剛剛臨位,還沒能獲取民心。當年父皇在位的時候,四處巡游,顯示自己的強大,以此來震懾天下。如今我不去巡回視察,會被天下人看成是懦夫,怎能統領天下呢?”于是,秦二世開始巡游,李斯跟從。他們首先來到碣石山,然后又沿海南下,到了會稽,并且在秦始皇曾經樹立的石碑上,重新刻上了文字,在石碑的邊上又刻下了隨從大臣的名字,宣揚先帝的功業和盛德。最后從遼東回到咸陽。

二世皇帝采取陰謀手段得到皇位,自己心虛,就和趙高商量說:“如今,大臣們不是很順服,官宦們的勢力也很強大。另外,幾位公子也不服氣,日后肯定要和我爭奪皇位,你說該怎么辦?”趙高說:“其實臣早想和您說這些事,可是沒敢。始皇帝的那些大臣,都是曾經為國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人,辛苦勞累了一輩子,他們的權勢和財富也傳給了后代。而我趙高生下來就低賤卑微,陛下您抬舉我,讓我位居高官,管理朝中的重大事務,那些大臣們嘴上不說,心里也都不服氣。如今您應借外出巡游的機會,清除那些有罪過的官僚,這樣既可以威震天下,又能除去您不滿意的人。當今時代,不提倡效法文治,一切都取決于武力。我希望您當機立斷,不要猶豫不決。圣明的君主,收攬重用前朝遺留下來的普通民眾,把地位低賤的人變得高貴,把貧困的人變得富足,親近那些被前朝疏遠的人,這些人肯定會對您感激涕零。這樣,就能上下團結,國家安定。”二世皇帝很滿意,點頭說:“嗯!這個辦法不錯。”于是找借口誅殺了一些大臣和六位皇子,還牽連誅殺職位較低的官員,接著把自己的兄弟嬴將閭等三人關進內宮。

二世皇帝命使者傳令給嬴將閭說:“你們不服從我的命令,論罪就應該處死,現在官吏們就要執行法令了!”將閭說:“在宮中,我從來都沒做不合禮節的事;在朝廷上,也從來不敢做錯什么;皇上的問話,從來也沒有失言錯答。憑什么說我不服從命令?我只想知道我到底犯了什么罪,死也要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者說:“我沒有資格參加討論,也不知道你究竟犯了什么罪,我只是奉詔書行事,負責通通話而已。”嬴將閭非常悲憤,無奈仰天大呼:“天啊!天啊!我沒有罪!”于是兄弟三人都流著眼淚,拔劍自殺。宮廷里的人聽說這件事后,都很恐懼。大臣只要有前來勸諫的,就會被認為是誹謗朝政。官吏們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只好阿諛奉承,不再說真話。

⊙阿房宮圖軸 清 袁耀

圖繪作者想象中的阿房宮之景。奇峰突立,山巒綿延而下,重重宮宇依山而建,山石長松間有樓宇亭臺,江波怪石上拱橋長廊,山腳處殿鑾重進,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四月,皇帝回到咸陽,說:“先帝嫌咸陽的宮廷太狹小,就建造阿房宮,誰知還沒建成,就崩逝了。工匠們停止了建筑,轉去酈山修建陵墓。如今酈山陵已經修建完成,要是再不去建造阿房宮,不是說先帝修宮殿這件事做錯嗎?”于是,秦二世派人繼續修建阿房宮,同時派兵安撫四夷,一切都按照秦始皇帝的方法辦。他還派5萬精壯的士兵守衛咸陽,教他們學習射箭,學習飼養供人玩賞的禽獸以備宮中之用。因此咸陽地區的聚集的人口越來越多,糧食供應就跟不上了。于是秦二世又從各個郡縣調集糧食和草料,還讓那些運送糧草的人自備干糧,咸陽城三百里以內的地區不許吃這些糧食。這個時期,法令的施行也更加嚴厲苛刻。

不久,陳涉等人在原來的楚地舉旗造反,命國號為“張楚”。陳涉自立為楚王,據守在陳縣,然后派出選將去攻城略地。關東郡縣里的年輕人,大都遭受過地方官吏的迫害,紛紛響應陳涉的軍隊,殺死地方官,起來造反。不少地方豪杰自立為侯王,他們相互承認,并聯合起來,打著討伐秦朝的旗號,向西進軍。參加反叛隊伍的人越來越多。

使者出使東方回來,向二世皇帝稟報了各地造反的情況。二世皇帝勃然大怒,立刻把使者關進大牢。后來二世皇帝又向別的使者打聽東方的形勢,使者回答:“沒什么大礙,只是一小伙土匪強盜在惹是生非,當地的官員正在追捕他們,如今已經全部被抓了,您不用擔心。”皇上聽后,十分高興。而實際上,當時武臣立自己為趙王,魏咎立自己為魏王,田儋自立為齊王,沛公在沛縣組織領導起義,項梁也在會稽起兵反秦。國內形勢越來越嚴峻。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冬,陳涉命令周章率領幾十萬大軍攻到戲水。二世皇帝驚惶失措,連忙召集群臣商量對策。少府章邯說:“如今盜賊已經兵臨城下,而且人數眾多,這種情況下,即使是立刻調發附近縣城的軍隊也來不及了。我倒有個好辦法,現在酈山的工匠和犯人人數眾多,皇上赦免他們的罪過,然后發給他們武器,讓他們去攻打盜賊。”于是,二世皇帝大赦囚犯和苦力,派章邯帶領他們去與起義軍作戰。章邯打敗了起義軍,殺死了周章。隨后二世又增派兵士去協助章邯,章邯領兵在城父殺死了陳勝,在定陶縣打垮了項梁的軍隊,又去臨濟消滅了魏咎。之后,章邯的隊伍又北渡黃河,前往巨鹿,攻打趙王歇等人。

指鹿為馬

趙高對二世皇帝說:“始皇帝統治天下的時間很長,英明果斷,大臣們都不敢在朝廷上胡說八道,不敢用邪說相欺瞞。如今陛下您青春年少,又剛剛即位,沒有經驗,怎么能夠在朝廷上與大臣們商討決策國事呢?如果您的決策失誤,那不就等于在群臣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缺點嗎?天子原本就應當高高在上,不應該直接讓下面的人聽到陛下的聲音。”皇帝聽信他的話,就躲在宮中,與趙高暗中商討國事,公卿大臣們也很少見到皇上。

這時,反叛朝廷的人越來越多,秦二世就不斷地從關中地區調派士兵去征伐。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和將軍馮劫進諫說“:關東地區的叛賊越來越多,雖說派了軍隊去討伐他們,也殺死了幾個叛賊的首領,但是還是沒有制止。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就是戍守、運輸的差役太多太苦了,賦稅也很繁重。因此我們建議您先停止修建阿房宮,減少四方的屯戍和來往物資的運轉。”

二世皇帝反駁說:“韓非子就曾經說過,‘堯舜的時代,修建居室用原木作椽子,不用刮削;用茅草蓋住屋頂,不用剪裁;用陶器喝水、煮飯。可是在我的統治下,就是看門的小卒也比他們的待遇好啊!大禹治水的時候,為了把河水引入大海,他親自手拿鐵鍬,小腿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我們現在的奴隸,也不至于像他那樣辛苦啊!’像他們雖貴為天子,卻辛勤勞苦,我認為不值得學習。擁有天下而高高在上的人,就應該按照自己的想法辦事。作為君主,就要明確威嚴地頒布法令,讓下面的人不敢反抗,不敢胡作非為,這樣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駕馭天下了。朕貴為萬乘君王,至今也沒有多大的排場。所以我要建造成千乘車駕、萬輛兵車,作真正的萬乘之君。先帝以一個諸侯身份,平定了天下,對外討伐夷狄。國家安寧后,他才修建宮室,來彰顯豐功偉業,你們都看到了,這項事業才剛剛開始。如今,朕剛剛即位兩年,就有盜賊興起禍亂,你們不前去禁止他們,反倒跑來阻止我繼續先帝的偉大事業,你們既不懂得報答先帝對你們的知遇之恩,又不為朕盡忠竭力,有什么資格身居高位?”

于是二世皇帝就將李斯三人抓了起來,關進監獄,立案審查他們的罪狀。馮去疾和馮劫說:“身為將相,怎能忍受這樣的屈辱!”于是就都自殺了,而李斯不愿自殺。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章邯等人包圍了巨鹿,楚國的上將軍項羽率領楚軍前去救援。冬天,趙高擔任丞相,處死了李斯。后來,章邯等人戰事接連失利,受到皇帝的責備。章邯害怕了,就派長史司馬欣回到朝廷中去匯報軍情。趙高不信任他,沒有接見。司馬欣擔心自己被殺,逃出咸陽。趙高派人追捕,沒有抓到。司馬欣見到章邯,對他說:“趙高蠱惑皇上,獨攬了國家大權,將軍回去,不管有功還是無功都一樣面臨被殺的危險,你好自為之吧!”這時,項羽正加緊進攻,章邯索性率軍投降了。

這年八月,趙高想要作亂,又有點心虛,害怕大臣們不服氣,于是就先進行測驗。他牽來一只鹿,在朝廷上當著大臣們的面,獻給二世皇帝,并指著鹿故意說:“這可是一匹好馬啊!是我特意獻給陛下的。”秦二世說:“這分明是鹿嘛!丞相怎么說成馬呢!”趙高說:“這就是一匹良馬,陛下不信,可以問問諸位大臣。”不少大臣們畏懼趙高的權勢,知道他為人陰險,就默不作聲;有的為了迎合趙高,就討好說:“這確實是匹寶馬呀!”也有一些大臣明確指出:“這明明是一只鹿。”事后,那些說鹿是鹿的人,都遭到了趙高的暗算,從此群臣都更加懼怕趙高了。

趙高總是說:“關東地區的盜賊,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可是后來,項羽在巨鹿俘獲了秦朝的大將王離,秦朝的軍隊屢次敗退。被秦始皇滅掉的燕、趙、齊、楚、韓、魏等國都相繼復國,并擁立了自己的國王,反叛秦朝。各路諸侯帶領軍隊,向西進攻,討伐朝廷。

趙高被誅,秦朝滅亡

沛公劉邦率領反秦的起義軍攻克了武關后,暗地里派人聯系趙高。趙高怕二世皇帝遷怒于他,就假裝生病,不參加朝見。二世皇帝夢見一只白虎咬斷了自己車駕的左驂馬,自己殺死了這只白虎。因為做了這個不吉利的夢,他很郁悶,就去問占卜的人。占卜的人告訴他是涇水的河神在作怪。于是二世就在望夷宮齋戒祭祀,將四匹白馬投進水中。東方各路起義軍勢力越來越強,秦二世很擔心,就又派人責問趙高。

趙高很害怕,找來女婿閻樂、弟弟趙成商量說“:皇上不聽勸諫,結果弄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反倒把罪責全都推到我們的頭上。我想另立天子,改立公子子嬰為皇上,子嬰為人仁厚謙卑,老百姓們肯定會擁護他。”于是,趙高命令郎中作內應,謊稱望夷宮中有大盜。他還下令閻樂召集官吏,發動軍隊追擊宮中的盜賊,之后又劫持閻樂的母親,留在趙高的府中作人質。閻樂帶領1000多官兵來到望夷宮殿門口,把守衛捆綁起來,說:“你們這群廢物,盜賊都從這里跑進去了,為什么不攔住他們?”守衛解釋說“:宮殿的周圍都設有兵卒守衛,十分嚴密,賊盜怎么可能進去呢?”閻樂道:“不許狡辯!”隨后砍倒了守衛士兵,帶領士兵們蜂擁而入,沖進皇宮。他們見人就砍,四處射箭。官宦們都嚇壞了,有的逃跑,有的想要反抗。起來反抗的全部被殺,無一幸存。閻樂沖進宮殿內,放箭射中皇上的帳帷。二世十分憤怒,命令左右的侍者抵抗,可是這些人都被嚇壞了,誰也不敢上前。

秦二世無奈,只得退入內宮,只有一個宦官跟在身后,不肯離開。二世皇帝憤怒地向他吼叫:“你為什么不早點把國內這種嚴峻的形勢告訴我?害得我今天落到如此地步?”宦官低著頭說:“皇上,正因為不敢講實話,我才能活到現在。我要是說實話,早就沒命了!”這時,閻樂沖了進來,用手指著二世皇帝,數落著他的罪過:“你驕橫跋扈,荼毒生靈,殘害百官,不講道理,致使全天下的人都背叛你,如今你自己說該怎么辦吧!”二世皇帝說:我能不能見一下丞相呢?”“不行!”閻樂斷然拒絕。二世皇帝說:“那能不能給我一個郡的地方,讓我當個王?”閻樂還是沒有應允。二世皇帝又接著問:“那我作一個萬戶侯總可以吧?”閻樂回答說:“那也不行!”二世皇帝又央求說:“那就讓我作一個平民百姓,帶著我的妻兒老小過普通人的日子,這下總該行了吧?”閻樂說“:我接受丞相的命令,代表全天下的黎民百姓來誅殺你,你就是說得再多也沒用,還是快快了斷自己的性命吧!”士兵們蜂擁前來,二世皇帝被迫無奈,拔劍自殺而死。

閻樂回去向趙高稟報了皇上自殺的消息,趙高馬上召集所有的大臣和公子們,并通報了誅殺二世的情況,說:“秦朝過去只是個王國,因為秦始皇削平六國,君臨天下,才稱為帝。可是現在不一樣了,6個諸侯國已經復國,還占據了原先的國土,秦國所能管轄的區域變小了,我們就不能再徒有虛名稱為帝了,還是像從前一樣稱王比較合適一些。”于是就擁立子嬰為秦王,按照普通百姓的禮節埋葬了二世皇帝,然后先讓子嬰齋戒,去寺廟里拜見祖先,接受玉璽。

子嬰齋戒了5天后,找來自己的兩個兒子,對他們說:“趙高殺了二世皇帝,害怕眾大臣殺他,就假模假樣地立我為王。我已經聽說他與楚國簽訂了盟約,等消滅了秦的宗室后,他就在關中稱王。如今他讓我去朝拜宗廟,其實另有所圖,是想找機會在那殺了我。我就說自己生病沒法去,他就會親自來請,他一來,我們就想辦法干掉他。”于是趙高幾次派人來請子嬰,子嬰都不肯去,最后趙高親自來了,而且沒有任何戒備。趙高見到子嬰后,說:“朝見宗廟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能不去呢?”子嬰起初默不作聲,隨后突然拔出寶劍,一下把趙高刺死在齋宮中,然后派人誅殺了趙高家的三族人。

子嬰只做了46天的秦王,沛公的軍隊就打敗秦軍,攻進了武關,來到霸上。沛公派人去招降子嬰。子嬰拿絲帶系著自己的脖頸,捧著玉璽,向沛公投降。沛公進入咸陽,封鎖了宮室庫府,回到霸上。

過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諸侯盟主項羽帶領各諸侯的軍隊趕到,誅殺了子嬰以及秦朝宗室所有的成員。然后,項羽命人在咸陽城施行大屠殺,俘獲宮女,瓜分了秦國大量的錢財和珍寶,燒毀了秦朝的宮室。秦朝滅亡后,關中地區被分割成3個王國,分別為壅王國、塞王國和翟王國,號稱三秦。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主持天下大事,劃分全國土地,分封諸侯王。秦朝最終滅亡,5年后,天下又被漢朝統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 绥滨县| 花莲县| 津市市| 河北省| 彭山县| 类乌齐县| 杭锦后旗| 滦南县| 元阳县| 镇江市| 穆棱市| 丰镇市| 大化| 织金县| 祁阳县| 建宁县| 砀山县| 垣曲县| 梁河县| 光山县| 甘孜| 老河口市| 竹溪县| 阿拉善右旗| 平罗县| 岳池县| 鄂伦春自治旗| 潮安县| 绥阳县| 濮阳市| 甘德县| 大石桥市| 台中市| 海伦市| 峨眉山市| 民丰县| 广宗县| 响水县| 仙桃市| 榆林市|